德意志銀行集團(以下簡稱“德銀”)近日發布的一份中國股市策略研究報告引發市場廣泛關注。報告指出,2025年或將成為全球投資者重新評估中國競爭力的關鍵轉折點,中國在高端制造、技術創新及全球市場連通性上的優勢,將推動中國股市估值折價逐步消失,并有望在未來實現“估值溢價”。
中國制造業:從“規模領先”到“全產業鏈優勢”
德銀亞太區公司研究主管馬力勤(Peter Milliken)在報告中強調,中國制造業已從早期的紡織、電子等傳統領域,躍遷至電信設備、高鐵、電動汽車等高附加值產業。數據顯示,中國貢獻了全球30%的制造業增加值,且服務業占比快速提升。以電動汽車為例,2024年中國以“高性能、低成本”策略迅速搶占全球市場,汽車出口量激增,重塑行業競爭格局。
此外,中國工業機器人裝機量占全球總量的70%,自動化技術的廣泛應用持續提升生產效率和人均財富積累。馬力勤指出,這種“自動化領導力”正成為中國制造業全球競爭力的核心支撐。
“一帶一路”與市場聯通:釋放萬億級機遇
報告認為,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與中亞、西亞、中東及北非等地區深度聯動,構建了跨區域經濟走廊。這不僅為中國企業開辟了新市場,還通過基礎設施投資和技術輸出,將國內產業鏈優勢延伸至海外。德銀預計,這一戰略將釋放長期潛在市場機遇,尤其利好高端裝備、新能源等領域的中國企業。
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高附加值領域突破
中國在技術創新上的投入已進入收獲期。2023年,中國專利申請量占全球總量的近一半,其中電動汽車領域專利占比達70%,5G/6G電信設備領域亦占據主導地位。報告特別提到,2025年中國低成本人工智能系統DeepSeek的推出,標志著其知識產權已獲全球認可。“中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高附加值領域構筑壁壘。”馬力勤表示。
股市展望:估值折價消失,國際資本加速增配
德銀報告指出,中國A股及港股自2024年開啟的牛市周期有望延續。隨著金融開放政策深化及消費端結構性改革推進,國際投資者對中國資產的配置意愿顯著增強。馬力勤預測,中國龍頭企業全球化進程的加速,將推動其估值從“折價”轉向“溢價”,中期內A股和港股或再創新高。
結構性轉變下的全球資本重配
德銀報告揭示的不僅是短期市場趨勢,更是中國經濟從“量”到“質”的結構性升級。隨著全產業鏈競爭優勢的形成和技術“護城河”的加固,中國正逐步從“世界工廠”轉向“全球創新中心”。這一轉變或將引發國際資本重新布局,2025年或成為全球投資格局重塑的重要節點。
**(本文數據及觀點引自德銀研究報告,岸標財經整理分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