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網絡熱搜榜上有人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哪吒為什么不跟他父親姓李呢?”結果底下網友紛紛作答:“他本來就叫‘李哪吒’!”
原來,如今讀過《封神演義》原著的人并不多,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哪吒的本名。說完哪吒,又有網友開始好奇電影里人氣同樣火爆的龍王敖光、敖丙、敖欽、敖閏等角色,為什么都姓“敖”?
一、“敖”姓起源
哪吒的名字聽起來有些“古怪”,這其實是因為他的原型來自印度神話。他本名是Nalakūvara,音譯為那吒俱毗羅,后來簡化為哪吒。
傳入中國以后,與中國本土文化相融合,最終形成了我們所熟知的哪吒形象。而東海龍王這個神話人物的形成,雖然與佛經有關,但是他所姓的“敖”卻是本土文化的產物。
敖姓的來源頗為復雜,它主要源于上古五帝之一顓頊的老師太敖(又稱大敖)的后裔,或者是楚國某個國君的后裔,還有一些少數民族改姓而來。
然而,顯而易見的是,這些人都是凡人。那么,我國神話中的龍王,為什么要跟凡人一樣有姓氏呢?答案很簡單——這是古代說書人和小說家給它們起的名字。
在《封神演義》這部小說中,許仲琳首次給東海龍王取名為“敖廣”。在此之前,中國龍族其實并沒有一個固定的姓氏。
龍這種生物,在《山海經》里的名字有“應龍”、“燭龍”等;《禮記·月令》里則稱之為“青龍”;漢代的《淮南子》中,龍還被稱為“瀛洲君”。
這個物種真正得到一個人類的姓氏,最早是在唐朝人的《酉陽雜俎》里,其中有一句“東海敖君夜巡”。但是請注意,這里只是提到了龍王姓敖,卻并未提及他的名字。
在上古時代,“龍”是一種圖騰符號,中國人顯然沒有將龍當成一個普通的物種或者族群。因此,當古人提到“應龍”、“燭龍”時,后人很難分清他們講的是不是同一條龍。
直到漢代佛教傳入中國后,國人才發現印度經書中有“天龍八部”的提法,其中有很多“龍王”。這些“龍王”與我國神話中的龍一樣,都會行云布雨。于是,中國民間的龍王崇拜開始興起。
真正的轉折點在宋代,自從民間有了龍崇拜,陸地上的人們一遇到干旱就找龍王降雨,江海上的漁民為了行舟安全,也經常叩拜龍神。
就像老百姓不敢主動提起君王的名字一樣,人們也不敢對龍王直呼其名,于是就用“敖”字來代稱龍(古漢語中“敖”通“傲”,暗指龍族桀驁不馴)。
就這樣,龍王姓敖這件事逐漸固定下來。那么,人們是怎樣把“敖”字代表的意象與龍族聯系起來的呢?
二、“敖”姓與龍是如何關聯起來的?
第一種說法,《淮南子》提到:“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爁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
有人認為,因為“鰲”與“敖”同音,且都是生活在海里、體態龐大的神物,所以龍王得姓“敖”可能與此有關。然而,“鰲”是遠古巨龜或者龜樣的生物,大禹曾經用十五頭巨鰲來鎮守海中神山。
但是故事里并沒有提到巨鰲可以像龍一樣飛翔,而且一個是團魚形,一個是長蛇形,外形相差甚遠。因此,這種說法似乎站不住腳。
第二種說法:古人看到龍這種生物在空中遨游的樣子,聯想到了“敖”這個字。上古傳說中,黃帝乘坐的車駕也是由九頭龍拉動的。
不過,會在空中遨游的生物,除了龍還有鳳呢,所以僅憑它能在空中飛翔就斷定它的姓氏是這么來的,仍然缺乏充分的說服力。
第三種說法:龍王姓“敖”可能和它的嘯聲有關。當它遨游于天空之中時,會發出“嗷——”的一聲長嘯,所以叫它“敖”。
這種說法不禁讓人想起了孫悟空和豬八戒,它們本來是沒有姓氏的,但是自從當了唐僧的徒弟以后,就按照自己本來的物種名起了一個道家名字。一個姓孫名悟空;另一個姓豬名悟能。
敖光一家本來是龍,但是它們沒有遇到唐僧這樣的“貴人”,所以沒能得到一個像“龍光”、“龍丙”之類的美名。再說,“龍”這個物種是虛擬的,不像猴子和豬那樣人人都見過實體。
一說孫猴子姓孫,人們就能聯想到他猢猻的外貌;同理,一說豬八戒的姓氏,人們也能想到他的長相。但是龍就不同了,它長得鹿角、蛇身、魚鱗、雞爪,來去都騰云駕霧。
光說它是“龍”,很難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一些古代說書人和小說家靈機一動,想起了龍的“嘯聲”是“嗷——”。好吧,龍王就姓“敖”了!
第四種說法:傳說中龍王犯了罪,被天帝賜了“敖”姓。“敖”姓溯源中有一種說法:楚國國君若被廢黜或弒殺而未得謚號者,均稱為“敖”(如郟敖、訾敖),其后裔以“敖”為氏。
基于這種說法,民間演義中編造了一系列龍王犯罪被處罰的故事。比如唐代《太平廣記》里就提到,龍王因為連續三十年全勤降雨卻寫錯了降雨量的小數點而被天帝處罰囚禁在海底龍宮。
于是人們又聯想到,“敖”這個姓可能和楚國廢黜君主的賜姓有關。“敖”字的右邊是“反文旁”,這在道教符咒里代表“封印”。龍王因法力無邊遭天帝嫉妒,于是天帝賜他姓“敖”,將他封印在海底。
結語
龍王之所以姓“敖”,與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以及歷代小說家編造的故事有關。歷史上,龍王全家有姓名是從元代雜劇《爭玉板八仙過滄海》開始的。
四海龍王的名字在不同的小說里有些不一樣,比如敖廣,有些書里就叫敖光,《哪吒2》電影里也叫敖光。
龍這個物種在中國神話傳說里的出現很稀奇,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皇帝號稱“真龍天子”,代表他是天帝的兒子、九五至尊。
古代皇帝日常工作時穿的是龍袍、坐的是龍椅,生氣了就叫“龍顏大怒”。然而在民間信仰里,龍卻是被鎮壓在海底的罪臣。
據說清朝皇帝的龍袍下擺會暗繡一個“敖”字,為的就是防止龍王作亂,其實這是為了防止底下的藩王造反。
再聯想到“敖”字帶反文旁,代表道家“咒封”,又曾是楚國被廢黜或被弒殺之君的謚號專用字,可見得“敖”本來不是一個好的姓氏。
不過由于時代文化的變遷,現在人們漸漸忘記了“敖”字本來負面的含義。只有福建漁民至今仍然避諱提到這個“敖”字,當他們提到龍王時,往往會尊稱一聲——“阿海大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