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當來自全球約500位供應商、合作伙伴齊聚馬來西亞新山開發區,參與Foz One(品牌前身為Mybrush)新總部基地開業慶典,以及Foz One對外宣布成立自有清潔電器Foz One品牌時,現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這不是一次普通的總部基地開業,而是承載著馬來西亞整個國家消費電子賽道移位轉型的試驗田,是馬來西亞政府在未來致力于用核心技術、自有品牌構建馬來西亞消費電子核心優勢轉型的第一步。
作為馬來西亞消費電子行業的頭部品牌,Foz One是整個國家消費電子產業過去20年的一個縮影。其一舉一動,都會成為行業的參照物。
如今,Foz One賽道不改側身移位的作法,引起了全球合作伙伴的高度關注。
Foz One將揮旗走向何方?
不掙快錢只做長期主義
身為Foz One集團創始人、拿督李福源飽含深情,用中英雙語向全球嘉賓介紹著Foz One的前世今生。
2004年,李福源初創時的主要業務是為世界知名高端家電品牌生產吸塵機的植毛刷。
從初創時5個人到如今在全球擁有5000名員工、分別在馬來西亞和菲律賓設立工廠,業務遍及全球;從早期租賃工廠到如今在馬來西亞擁有70英畝工業廠房,李福源用20年時間,將一個企業從0做到1。
截止2024年,Foz One年營業收入8億馬幣(約13.5億人民幣),是馬來西亞最大的消費電子企業之一。
在當天的晚宴上,李福源和中學好友們手牽手一起走向舞臺中央,用一首首老歌串起他們的回憶與青春,也串起他過往20年創業的難辛史。
腳踏實地、有韌性、不服輸,這是李福源從小學到中學時最好的伙伴們對他的評價。
而在生意場上打拼多年,中國合作伙伴多是以“老李這人值得交往,是一位好哥們兒!”一言蔽之。
來自歐美的合作伙伴,則豎起大拇指說,lee FY(李福源英文名)完全可以信賴。
Foz One一部創業史,就是馬來西亞消費電子制造業的一部教科書。
2004年,李福源設立Mybrush(Foz One品牌前身),正處于一個時代的風口。
得益于政府的鼓勵和支持,彼時,馬來西亞消費電子制造業表現出強勁的增長態勢,并成為全球消費電子產品的重要制造基地之一。
當年的馬來西亞政府鼓勵OEM為導向,但更多代工企業聚焦于大家電、小家電和廚房電器,清潔電器這條賽道,則屬于“新物種”。
實際上,2004年全球清潔電器進入快速增長期。李福源敏銳捕捉到清潔電器的未來將會有想象空間,由是將目光鎖定在清潔電器植毛刷這一品類。
以差異化切入清潔電器,既開辟了新的賽道避開競爭鋒芒,又可以保持在這一領域的先發優勢。
(左為Foz One創始人李福源,右為國會議長,Tan Sri Dato (Dr) Johari Bin Abdul. 丹斯里佐哈里)
可以逆流而上但絕不逆勢而行。李福源2004年以OEM方式切入消費電子產業,與當時馬來西亞政府的目標是一致的。
以歷史的眼光來看,李福源站在時代的風口,可以選擇以短期主義方式掙快錢,但這不是李想要的。
“我不想做投機主義更想做一個長期主義。2004年公司成立以來,我們就是想以OEM方式服務客戶。我們的出發點就是走好每一步,產品上絕不能有瑕疵。”
李福源回憶起當年的困境風淡云輕。正是長期主義的信念和發展韌性成為他人生上半場的關鍵詞。
歷史上的三次轉折成為Foz One前傳
Foz One發展史上三個重要的發展階段,分別是:
粗放式發展——來料加工賺外匯;向精細化工藝化轉型——用核心技術提升附加值;向數字化要效益——三輪驅動同步打造生態鏈。
梳理這三個不同的歷史階段,才能真正廓清Foz One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第一階段:粗放式經營——來料加工賺外匯。
2004~2012年是李福源創業的第一階段。租工廠、打江山、賺外匯優先,躊躇滿志拓荒人。
2004年在時代的大潮下,李福源打造的Foz One(前身為Mybrush)定位清晰,當時屬于來料加工粗放式經營,通過OEM賺取外匯為己任。
“當時我覺得未來清潔電器會有更大的市場。一方面是2003年全球發生的幾件重要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極大提升了全球消費者的健康意識;二是消費升級成為必然,消費電子產品從滿足基本的使用功能,向高品質生活方式演進;三是清潔電器在當時屬于藍海,全球知名清潔電器公司迅速增長有引領作用,提振了產業的投資熱度。我們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就是以OEM的方式要做清潔電器生態鏈的參與者。”
這次,賭上身家性命的李福源,在時年40歲的年齡,開始了人生又一個新的起點。
李創業最大的核心競爭力是自鉚技術,其次是租賃廠房、人力成本等都具比較優勢。
從2004~2012年,經歷了第一次創業時前一年借債度日的難關后,李福源始終堅持自己的判斷,終于成為一家世界知名電器品牌的合作伙伴。
第二階段:向精細化工藝化轉型——用核心技術提升附加值。
2012~2018年,是Foz One快速增長的重要時間節點。買工廠、重研發,專利技術獲首肯,效率優先躍上新臺階。
從全球市場來看,2012年全球清潔電器在經歷快速發展以后,清潔電器從早期的滿足基本使用需求開始向節能環保、智能系統、綠色產品轉型。
從馬來西亞市場來看,這一年,馬來西亞政府鼓勵扶持本地制造業加大研發創新。尤其是在節能、環保及智能家電領域,希望本地制造業通過技術創新促進產業升級。
從馬來西亞電子產品出口方面來看,2012年馬來西亞OEM電子產品,因高質量、與國際知名品牌合作而在東南亞、澳大利亞、中東等地區受到合作伙伴追捧。
作為個體企業,在時代的洪流下,李福源再次預感到機遇來臨。核心技術、研發能力、工藝質量和全球化團隊,是衡量代工企業能否脫穎而出的必備條件。而這,也是Foz One在創業第二個階段轉型的內核。
在質量管理方面,日本的百年企業及工匠精神、德國的精工工藝、以及當時先進的生產管理理念等都成為Foz One企業文化必修課之一。同時,通過自我造血和外部輸血,更加側重于工藝研發和技術升級改造。
通過良好的工藝和精細化的質量控制,持續贏得合作伙伴的信任。即便當時競爭者眾,但李福源率領的團隊與合作伙伴的關系穩若泰山。
在技術創新方面,從2012年開始,在生產過程中使用自主開發的模具,并且已經掌握注塑成型(injection molding)、組裝、噴涂、制作模具、液態矽膠、自動化生產等工藝技術。并且申請了工藝專利技術。
大多數人的想法是代工企業只要滿足客戶需求就能保證收益,但李福源與同行的認知差異體現在,即便是代工企業,在工藝上有專利技術,就意味著競爭優勢更加明顯,能夠建立持續的合作關系。
在團隊建設方面,李福源更有國際化的視野。團隊成員中除了馬來西亞本土員工,還在菲律賓、中國、日本、歐美等地區廣納人才。
2014年這一年,Foz One從2004年創業時的租賃工廠,開始有能力自購廠房(1英畝)。
站在自購廠房的那一刻,走出早期創業泥淖的李福源五味雜陳。
從租賃工廠粗放式管理賺外匯,到首次購買1英畝工業廠房用地,精藝管理、技術驅動和效率優先成為企業發展的關鍵詞。這不僅僅是營收的變化,更是公司由內而外質的躍升。
第三階段:向數字化要效益——商業模式三輪驅動打造生態鏈。
2019年至今,是公司發展的第三階段。數據化、供應鏈全球化、職業經理人走向臺前,商業模式三輪驅動,生態模式引領馬來西亞消費電子產業華麗轉身。
如今的Foz One是一座完全現代化的工業4.0智能工廠。具有組建自有研發團隊,向高端產品轉型的實力。
在商業模式上,“一體兩翼”正是今天Foz One三輪驅動的核心。“一體”是OEM為全球知名品牌做代工占據主導產業;“兩翼”是正在開展的ODM和設立自有品牌Foz One。
未來商業模式的構想是,OEM營收占比40%、ODM營收占比30%、自主品牌營收入占比30%。
FOZ One的目標是具備開發和生產整套家電的能力。從自主研發、設計到組裝和生產,而不再僅限于家電零部件的生產。
在團隊建設方面,職業經理人開始走向臺前。
在技術研發方面,一方面組建自有團隊,另一方面與中國成熟的機構合作共同研發新技術和市場開發。
在供應鏈建設方面,積極吸納來自全球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在園區設立工廠,形成“產研學技工貿”的供應鏈閉環,而這正是本次Foz One新總部基地,同時吸納全球合作伙伴重要的議題之一。預計未來至少有10家上下游企業將入駐園區。
從2004年創立至今,Foz One始終是本文提及的全球知名品牌的主要供應商,在2015年時被合作伙伴評選為全球四大供應商之一。這是對Foz One多年來質量可靠最好的背書。
20年如一日,始終服務于一個客戶。李福源把一道工序都當成一種商品,他不希望任何環節出現紕漏。這,正是李福源眼中的工匠精神。
過去疫情期間,基于強大的供應鏈和快速執行能力,Foz One業績不降反升,平均每年增長20%以上。
20年的商業迭代,Foz One沒有大起大落。相反,穩健增長的Foz One憑借自身的軟件和硬件,具備了強大的抵御商業嚴冬的實力。
從早期的OEM到現在的華麗轉身,手握核心技術向自有品牌邁出堅實的一步,這不僅僅是Foz One個體企業的變化,而是馬來西亞政府在消費電子制造業轉型的一個縮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