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網上有人以訛傳訛,說國內車企負債有多高,會有風險怎樣怎樣。我查了查資料,發現所述并不準確。其實高負債是車企的共性,國內車企因為市場增長快、政策支持多,負債率相對也就更高,尤其是新勢力車企,電動化和智能化研發、生產線建設和市場拓展等等需求,所投入的資金都是非常巨大,猛一看負債好像都很高,其實從全球汽車產業來看,海外車企有息負債是在不斷膨脹而且數額巨大,相比之下比亞迪等中國車企的資產負債表卻要穩健很多。
來看看國外的傳統車企,比如豐田、大眾,通用汽車的總負債率都很高,而且總負債是高于營收的。反而國內車企的總負債是相對較低。2023年的數據:
大眾集團營收2.5萬億元,總負債達3.2萬億元
豐田汽車營收2.1萬億元,總負債達2.6萬億元
通用汽車營收1.24萬億元,總負債達1.48萬億元
再看看國內主流車企的數據:
上汽集團營收7447億元,總負債6637億元
比亞迪營收6023億元,總負債為5291億元
利控股營收4981億元,總負債為4517億元
單看這一個數據其實還不能說明什么,還有兩個數據需要注意:1、有息負債占比有多高,簡單點說有息負債就是需要支付利息的金融負債,無息負債是指公司在日常經營過程中,產生的經營性負債。這一點上國外車企也是普遍占比比較高。國內方面吉利控股比率為24%,上汽集團為16%,比亞迪僅為6%,賽力斯僅為5%。有息負債越低,經營風險自然也就更低。再舉個例子,比亞迪的有息負債是303億人民幣,聽起來很多。但是這只是同期豐田有息負債2%的規模。
- 關于應付賬款占比是不是合理?應付賬款反映的是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的關系,以及企業在產業鏈中的議價能力和資金占用情況。保持相對合理的負債結構和高效健康的供應鏈管理就非常重要了。企業的規模越大、營收也就越高,總負債也會相應越高。應付賬款的增加導致的負債提升其實并不可怕,重點是能不能有穩健的現金流循環。
現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產業鏈正在迅速成熟,完整的整合供應鏈也將攤薄成本。從數據可以得知中國車企的負債水平并不高,財務健康狀況要穩健的多。中國車企不僅在銷售業績上實現了快速增長,而且財務管理和風險控制上也有更為穩健的表現。技術革新+核心產業鏈的整合,中國汽車企業的崛起還將加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