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 源:老苗撕營銷(ID:yiheyingxiao);作者:老苗
這兩年,“情緒價值”又火了。
互聯網的意義,不但要“把所有行業(yè)都重新做一遍”,還要把“所有的詞再重新造一遍”。
情緒價值這個詞有多老?
說“比秦始皇他太奶還老”還老,一點都不夸張,因為它比秦始皇他太奶可老多了。
人類自從有了商業(yè),做生意要讓顧客開心這事,從來都是被無比重視。
中國人做生意講究“和氣生財”,阿慶嫂說“來的都是客,全憑嘴一張;相逢開口笑,過后不思量。”
老老少少,人人都知道讓客人爽了自己才有錢賺。
客人是衣食父母,那得“爹媽”一樣“孝敬”起來。
而傳統的西方商業(yè)社會,比中國人拿客戶當“爹”更夸張——“顧客就是上帝”。 見了上帝,只有匍匐在地,頂禮膜拜,客戶說啥姿勢就得啥姿勢。
幾百年來的西方推銷術、廣告學,更是總結過很多哄客戶開心、讓客戶爽的辦法:
制造驚喜時刻、服務體貼入微、渲染獲得產品后的成就感、編織消費產品后的夢想等等。
這兩年,大量的情感博主成為網紅,占據了巨大話語權。
他們倡導,兩性關系中要給對方提供“情緒價值”。當然,主要是男人要給女人提供情緒價值。
說白了,就是不講理還要占理,還要被哄著不能不開心。名言是“女朋友是用來哄的”、“家不是說理的地方”。
一說“理”就是“情商低”,就是不能提供“情緒價值”。
經過情感博主們的多年灌輸,“情緒價值”順理成章通過自媒體,進入了商業(yè)領域,成為了近幾年最滾燙的熱詞。
其實跟我國傳統商業(yè)的“衣食父母”、傳統西方商業(yè)的“顧客是上帝”含義差不多,就是類比手法不一樣。
一個是當“爹”養(yǎng),一個當“上帝”供,一個是當“妞”泡。 就是不拿顧客當正常人。
“情緒”到底有沒有價值?當然有。
現代市場學的核心就是“價值”,而“價值”的全稱是“可感知的顧客讓渡價值”。
你不光要真的有價值,還要讓人能感受到;不光要有具體的功能價值、實用價值,還要有社會價值、心理價值。
情緒價值,作為心理價值的一部分,從打秦始皇他太奶時期就沒被輕視過,也不敢輕視,反而經常被重視過頭。品牌講究感性訴求,終端講究深度體驗,一直以來都是提供“情緒價值”的不二法門。
這兩年怎么突然新瓶裝舊酒,又熱起來呢? 一句話: 卷不動了。
疫情期間,消費萎縮,后疫情時代,消費反彈受挫,市場全面進入了結構性成長時代。具體表現就是:
幾乎每個行業(yè),都有頭部很少的幾家大企業(yè)日子滋潤,且在進一步蠶食,應該是鯨吞中小企業(yè)的市場份額,絕大部分行業(yè)的市場集中度在快速上升。一些企業(yè)在更細分、更小眾的賽道上有斬獲,但真正做出來很難。
而大部分企業(yè)的形式極為嚴峻,業(yè)績下行壓力巨大,業(yè)績大幅度下滑,甚至腰斬,而利潤下滑則更加嚴重。
當調整來臨時候,多數企業(yè)的本能反應有兩個:
1、增加渠道;2、降價,走性價比路線。
然而,不會游泳換游泳池照樣淹死,產品、市場系統缺乏競爭力,增加渠道只會增加成本,并不能帶來多大的業(yè)績改變。
而低價路線,對于中小企業(yè)來說,更是死路一條。拼成本、拼品牌溢價、拼管理效率、拼營銷系統,要一頭沒一頭,拼低價就是瞎折騰,尋死。
傳瘋了的“消費降級”,被大部分人誤讀:誤以為是消費者轉向了“圖便宜”,導致了低價橫行。
實則因為市場缺乏增量,中小企業(yè)下行壓力大,部分企業(yè)首先通過降價贏得增長,大量企業(yè)跟進推倒了多米諾骨牌,市場嚴重踩踏。價格沒有最低只有更低,中小企業(yè)利潤嚴重攤薄甚至虧損,越降越虧,越虧越降,惡性循環(huán)套圈。消費者感覺,到處都在發(fā)生價格松動,原價某某某,現價某某。理所當然選擇價格更低的產品。媒體尤其是自媒體為了流量制造焦慮,大肆渲染“消費降級”,濃厚的市場氛圍進一步加劇企業(yè)踩踏。
各位看官可以想想自己,想想周邊的親戚朋友,有幾家消費水平真的下降了?很多人連“消費降級”這個詞都沒聽說過?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是人性常識。除非是災難級事件發(fā)生,主動“消費降級”不存在。現在看上去追求性價比的“消費降級”浪潮,實則是企業(yè)競相降價的大型踩踏現場,并不是消費真的降級了。
這幾年對“消費降級”現象的分析和解讀,也都因果倒置,害人不淺。
很多企業(yè)在錯誤的道路上卷了好幾年,越努力越不幸,上上下下都很崩潰:
不卷了,毀滅吧,累了,人間不值得。
這時候,一個已經存在了上千年的方法換了個名字,救命稻草般的冒了出來,它就是“情緒價值”。
它在傳統的“情感價值”、“心理價值”、“感性訴求”的基礎上,又澆灌了一大鍋的雞湯,香噴噴的呈現在人們面前。讓你覺得,完全可以用一些小手段就能把顧客哄開心,他們就又開始選擇你了,我又行了,比如:
在產品上增加些暖心的小設計;包裝上寫些細節(jié)文案,做些有意思的圖形;設計些有儀式感的促銷活動等等。
有沒有作用? 有,不多。 作為消費者,人人都是“海王”。
她們一定會選擇“高富帥”,而不是給她買“秋天第一杯奶茶”的屌絲;他們一定會選擇“白富美”,而不是“每天給他帶早餐”的另一群屌絲。雖然他們奶茶也喝了,早餐也吃了。
情緒價值起作用,一定是你核心價值差不多情況下,才能獲取一點優(yōu)勢。否則,杯水車薪。
更何況,情緒價值邊際效用遞減,開心不過五分鐘。第一次驚喜,第二次無感,第三次就無聊了。
為了繼續(xù)他們開心,你只能不斷變換方式,變著法兒繼續(xù)哄。
明明想好好做家企業(yè),卻進了舔狗套圈,舔到最后,一無所有。
企業(yè)該怎么跳出內卷,該怎么跳出套圈?
鄧布利多校長說了,世界上只有兩條路,正確的路和容易的路。走容易的路,是人的本能,一定會走向內卷,走向套圈。
而那么多商業(yè)大師的研究成果,都是在跟我們講“正確的路”,都是在告訴我們“如何不卷”、“如何不套圈”。
德魯克說,企業(yè)存在的價值就是解決社會問題。
科特勒說,品牌是一種承諾,營銷是關于區(qū)別的一種藝術。
里斯和特勞特說,定位就是要占據消費者心智階梯中的有利位置。
波特說,企業(yè)只有三種競爭戰(zhàn)略,總成本領先,差異化和聚焦……
在增長乏力時代,我們又面臨著結構調整、市場踩踏的嚴峻挑戰(zhàn)。
這時候,最先做的應該是穩(wěn)住身形,管理好自己的直覺和本能沖動,重新從根源上思考我們的企業(yè)。
從企業(yè)的意義開始考慮:我們這家企業(yè)存在的價值是什么?當初建立企業(yè)的初心是什么?如果真的找不到企業(yè)存在的社會價值,只是一個賺錢機器,結果一定是賺不到錢,越虧越多,還不如盡早關門。
再考慮我們企業(yè)的核心競爭力,就像每個人都要去考慮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一樣:我們到底有什么樣的比較優(yōu)勢,有什么我們能做好,別人難做好的東西?如果沒有,那就去建立,否則就會繼續(xù)卷繼續(xù)虧,不如關門。
最后考慮,我們的產品和服務能不能有效給用戶提供解決方案?能幫助到消費者什么?對他們的需求把握度如何?如果沒有,就要想辦法去提供。現代營銷理念是通過利他來利己,如果無法為客戶提供幫助,自己的利潤也就無從得到,同樣不如關門。
說了那么多“關門”,當然并不是希望我們的企業(yè)真關門。而是提醒我們企業(yè),不要在錯誤的路上繼續(xù)內卷,繼續(xù)內耗,不要被一些虛假市場熱詞帶偏,資源浪費甚至耗盡最后一顆子彈。
正確的路,看上去難走,但從來都不擁擠。能夠積累,走過的每一步都算數。
*了解更多精彩案例,點擊下方關注首席品牌官公眾號。
首席品牌官創(chuàng)立于 2013 年,是品牌人成長及經驗共享平臺,平臺包括自媒體、社群、培訓和品牌活動。
「首席品牌官」自媒體系“CMO 價值營銷自媒體聯盟”發(fā)起機構、“公關傳播行業(yè)最具影響力原創(chuàng)自媒體”。投稿、內容合作,請聯系「品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