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農歷正月初三,就在家家戶戶沉浸在春節的團圓氛圍中時,一陣尖銳而急促的救護車鳴笛聲劃破長街。
▲ 此圖非案例所提及
22時左右,長春市第四醫院、長春市胸科醫院、長春市傳染病醫院重癥醫學科(七療區)突然被推進一張轉運床,上面躺著一位大咯血急重癥肺結核患者,入院前后僅2小時,咯血總量就接近1000毫升,隨時可能因失血性休克或血塊堵塞氣道窒息死亡。命懸一線間,重癥醫學科(七療區)與介入科醫護人員緊急啟動多學科協作搶救機制,成功將患者從死亡線上拉回。
30年“血管炸彈”
引發致命危機
患者孫先生(化名)有30年之久的肺結核病史,近11年來更是反復出現咯血癥狀。為此,他常在家服用抗結核藥和止血藥控制病情,但此次發病前10天內,仍有咯血加重的跡象。
31日傍晚,正與家人團聚閑聊的他,突然劇烈咳嗽,隨即大口嘔出鮮血,心急如焚的家人緊急將其送往我院。家屬向重癥醫學科主任黃穎新回憶當時的情景:“血根本止不住,身上的衣服都快被浸透了,當時以為……”話音未落便哽咽難言。
▲ 此圖非案例所提及
1000毫升的出血量,相當于患者流失了全身近1/5的血液,即使黃穎新主任帶領醫護團隊對患者實施緊急搶救,但仍存在持續咯血狀況,監護儀上跳動的數字也顯示了患者的血壓一直在快速下降,血氧飽和度極低。在穩定生命體征的同時,黃穎新主任考慮患者可能存在某處血管出血現象,隨即當機立斷,“即刻啟動大咯血急救綠色通道,馬上聯絡介入科醫護團隊實施聯合救治!”
多學科聯動
打響"止血攻堅戰"
介入科主任高冬冬以最快的速度沖進搶救室,療區接到電話的醫生、護士也相繼趕到,并馬上投入到各自的工作狀態。與重癥醫學科主任黃穎新聯合會診后,高冬冬主任發現了一個棘手的問題:患者已大量失血,如果不馬上實施手術,再出現一次大咯血情況,患者就會有生命危險。經與家屬溝通并征得其同意后,高冬冬主任帶領團隊為患者進行介入治療。
▲ 此圖非案例所提及
為確認具體病情,高冬冬主任與張宏鐸、辛明悅兩位醫生對患者進行造影導管探查。“患者右肺支氣管動脈嚴重畸形,傳統止血手段已失效,必須立即實行支氣管動脈栓塞術!”高冬冬主任指著CT影像中三條異常血管對張宏鐸、辛明悅說道,而這正是導致患者反復咯血十一年的元兇,但也說明了此次手術風險極高——患者血壓不穩,造影劑可能加重腎臟負擔;操作稍有不慎,栓塞材料可能誤入其他血管。
1小時生死競速
重癥肺結核患者重獲生機
凌晨1時,介入手術室燈火通明。高冬冬主任在張宏鐸醫生、辛明悅醫生的協同配合下,精準將導管經股動脈送至出血的支氣管動脈分支,注入明膠海綿顆粒成功封堵破潰血管,護理人員也全程實施監護,并即時清理患者口鼻腔殘留血液,防止病人窒息。一個多小時后,顯示屏上的異常血流信號消失,手術成功!
術后特級護理期間,重癥醫學科醫護團隊運用重癥監測手段,對病人積極進行救治,至正月初五患者病情穩定,咯血癥狀得到控制。現正在重癥醫學科醫護團隊的指導下,進行個體化抗結核治療。
每一次心跳,都承載著生命的重量;每一場救治,都連接著希望的光芒。在這場跨越新春的生命接力賽中,醫院重癥醫學科與介入科緊密配合、團結協作,攜手跑出救治“加速度”,為患者守住了寶貴的“生命之門”。未來,醫院全體醫護人員將繼續以技為舟,以心為帆,不斷提升急危重癥救治水平,讓更多患者重獲新生。
初審: 王崇君 劉洋
復審: 黃穎新
終審:張健
來院導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