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70、80年代至本世紀初,城市及農村地區,建造的房屋普遍采用的是預制板磚混結構。
這種建筑有幾大優點:
首先,工資簡單、安裝方便,大大縮短了房屋的建造周期;
其次,建房成本更便宜。
如今,在城市的角角落落,依舊有不少那個年代建造的預制板樓房。
這一承載著歲月痕跡與歷史記憶的居住形態,如今缺點也開始凸現。
越來越多人出于安全考量,希望預制板樓房能夠實現全拆。
接下來咱們就一起來聊聊預制板房究竟該怎么拆?誰優先拆?具體的補償方式又是怎樣的?
01、
預制板房的缺點突顯?
過去,快速的城市化需求讓這種經濟高效且施工周期短的房子成為了香餑餑。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預制板樓房的種種缺點開始逐漸顯現:
1、隔音效果差,冬冷夏熱
由于預制板房是水泥構件拼接而成,所以隔音、隔熱的效果較差。
如果你在屋子里面講話,隔壁鄰居聽得清清楚楚。
而且,預制板樓房的隔熱效果也不行,往往住這種房子的人都抱怨“冬冷夏熱”。
2、室內很容易滲水或漏水
用預制板拼裝的隔層,一旦樓上地面積水,或者樓頂遭受風吹日曬導致銜接處開裂,室內很容易滲水或漏水;
有網友說,“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的日子,真的不好受。”
3、住宅壽命不長,維修成本越來越貴
一般預制板樓房的使用壽命只有10到20年左右。
即使你維護保養的再好,一般到了20年,鑄鐵管道銹跡斑斑,線路老化……
然后每隔一段時間就需要進行大修小換,住的時間越長,居住成本也越來越貴。
4、安全隱患大
如果樓面施工多為預制板,那就不適合在樓板上按住戶要求隨意砌筑隔墻,否則因各板塊間受力不均勻可能造成樓板塌陷。
再者,過去出現眾多小作坊制作的情況,這種小作坊缺乏必要的質量監督,所使用的鋼筋材質和水泥的標號不同,可能存在偷工減料的現象。
用這樣的材質建房,質量堪憂,存在較多的安全隱患。
有網友說,“成天擔心地震啥的可能導致整個建筑坍塌,每天連睡覺都不敢翻身,生怕把墻震開一條縫?!?/p>
.02
新規落地,兩類預制板房迎來拆除機會
按照現行的規定,目前不可能實現預制板樓房一刀切全拆,這次拆遷主要針對的也是以下兩類預制板樓房。
①經鑒定,主體結構受損、無法再通過修繕來改善居住品質的預制板樓房
有些預制板樓房已經出現墻體開裂,屋頂漏水,梁柱塌垮變形等肉眼可見的隱患。
針對這種住宅,相關機構也會派請專門人員進行危房評估,如果鑒定已經達到了危房,那么就會優先列入拆遷。
目前,國家規定的危房標準共有四個等級,即a、b、c、d級,一般情況下,只要老房子達到了d級危房,基本上都會采取拆除來解決。
②位于城市核心區,影響了城市規劃的預制板樓房
城市核心區因地段優勢,規劃會更為優先,如果周邊的預制板樓房未出現危房,但已經阻礙了城市規劃,同樣也會優先列入拆遷。
而且,城市核心地塊因其周邊的配套優勢,也更具商業價值。
所以這些老房子,往往開發商拆遷的可能性更大!
.03
如何安置居民
目前,共有四種安置方式,來滿足居民的不同需求。
①貨幣補償,
簡單來講就是根據周邊市價來評估老房,然后給予一次性付清補償款,從此居民可以自購新房。
②房票安置
目前各地普遍采取這種方式。
大致的操作就是,先由政府給你發房票,憑此房票,你可以去指定的范圍挑選自己喜歡的房子。
這種方式不僅可以讓大家實現住新房,還可以定向去化,解決城市的庫存壓力,簡直就是雙贏。
③原拆原建
一般城市核心區老業主更傾向于這種方式,大致的流程就是:先讓大家搬出去,等原址建好房子,大家再搬回來住。
既保留了原有的生活圈,住在原地,不用再去重新適應新環境、可以延續老鄰居之間的關系網;而且從此還能住上新房。
④安置房
這種過去也很常見,就是讓你直接從老房子搬出來,去到安建設好的安置房居住。
一般如果新家園配套設施比較完善,周邊交通便利的話,很多居民都愿意選擇這種方式。
.04
預制板房拆遷,不只是為了“清場”
其實,新一輪拆遷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快速刺激房子上漲。
根本還是在于提升城市的形象,改善居民生活質量。
當然,拆遷工作中也需要充分考慮到居民的權益和利益,加強政府和居民之間的溝通和協商,達成真正公平、合理的拆遷方案。
也只有這樣,才能讓這場大拆遷實現居民滿意、城市發展的“雙贏局面”。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