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不通風會導致室內氧氣不足,長期在這樣的環境里,會因缺氧引起頭暈、頭痛等,甚至引發其他疾病。”
呼吸科醫生朋友解釋說:實驗顯示,在10平方米的房間里,如果門窗緊閉,3人同室,只要3個小時,室溫就會上升,二氧化碳、細菌、灰塵數量都會增加。
長時間吸入這樣的空氣,輕則頭痛、頭暈;重則誘發慢性支氣管炎、慢阻肺等心肺疾病…
所以,天氣晴朗開窗通風,很重要!
但是,立春以后,時時開窗卻是百害無利,尤其是這4個時間,千萬要慎開窗!
今天咱們就聊聊這個話題,揭秘四個不宜開窗的時刻。
.01
清晨日出前(凌晨4點至7點),濕度太大
經過一夜的呼吸作用,室內的二氧化碳濃度相對較高,而氧氣含量相對較低。
很多人清晨起來,第一件事就是開窗通風、迅速更換新鮮空氣。
殊不知,日出之前,氣溫較低,空氣濕度較大。這時,植物在夜間呼吸作用釋放的二氧化碳還未被光合作用充分消耗,導致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相對較高。
若此時開窗,這些污染物會趁機進入室內,對人體健康造成潛在威脅。
尤其居住在工業區附近,清晨還可能遇到“逆溫層”現象,污染物不易擴散,空氣質量較差。
如果此時開窗通風,就會把外面的“臟空氣”請進家門。
而且,清晨氣溫相對較低,突然開窗,可能導致冷空氣迅速涌入,對于老人孩子來說,更容易引發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
因此,早晨時間段,最好等到太陽升起,氣溫上升,空氣質量改善后再開窗也不遲。
.02
早晚高峰,車水馬龍,慎開窗(早高峰7點至9點,晚高峰17點至19點)
早晚高峰期,交通道路車輛川流不息,尤其是大城市,汽車尾氣排放量大增。
而尾氣中的氮氧化物,一旦吸入人體,很可能對身體健康帶來影響。
尤其是靠近主干道或高速公路的住宅,空氣質量更是堪憂。
因此,像這種情況下,就盡量不要把房間內的窗戶打開,否則不僅起不到通風換氣的效果,還可能會把汽車尾氣產生的污染物帶入到房間當中。
如果確實感覺屋內空氣太憋悶,可以使用空氣凈化器或新風系統來改善空氣質量。
如果必須開窗,最好選擇開遠離交通要道的窗戶,并盡量縮短開窗時間。
.03
雨后初晴,別急著享受“清新”(雨后1-2小時內)
雨后初晴,看似空氣清新,實則不然。
雖然雨后空氣中的塵埃、花粉等顆粒物都被雨水沖刷至地面,但空氣中依舊殘留細菌等微生物。
如果雨后著急開窗,這些“生物”可能隨空氣流動進入室內。對于過敏體質的人,如,患有哮喘、或過敏性鼻炎的人,開窗可能誘發或加重癥狀。
所以,雨后初晴,不要急于開窗通風。可以等一段時間,讓空氣中的微生物充分沉降后再開窗。
而且,下雨時也不宜開窗,因為雨水當中可能會含有酸性物質,這些物質里面會摻雜著其他污染物。
進入室內不僅影響健康,而且下雨時空氣中的濕度太大,也會導致室內潮濕。
如果關窗覺得太悶,可以使用除濕機或開啟空調的除濕功能,降低室內濕度,減少細菌滋生的環境。
.04
大風、霧霾天氣全天,是開窗通風的“大忌”。
大風天氣雖然有助于吹散部分污染物,但也會帶來遠處的污染物,
此時開窗,無疑時給這些污染物尋到了“落腳點”——加重室內空氣質量差。
霧霾天氣就更不用說了,空氣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質,開窗讓它們進入室內,會對身體產生較大危害。
如增加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的風險,甚至影響兒童的智力發育。
另外,對于本身就患有呼吸性疾病的人來說,霧霾天氣,最好不要出門,以免加重疾病的癥狀。
若必須出門的話,就要做好防護措施,如戴口罩,隨身配必備的藥品等。這樣可以更好的保障我們的身體健康,減少外界環境對于身體的影響。
文末結語
開窗通風看似小事,其中的學問可不少。
為了家人的健康,建議大家都了解和掌握不宜開窗的時間段,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安排通風計劃。
也請您務必轉發朋友圈,讓身邊的人更好的關注身體健康!不勝感激!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