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言商業觀察
阿里AI正在走向更大的世界。???
翼言團隊丨
全文2110字,閱讀時長約4分鐘丨
2月11日,蘋果與阿里巴巴合作開發中國iPhone用戶專屬AI功能的消息引爆資本市場,兩家公司股價應聲上漲。
這一看似尋常的商業合作,背后暗含多重戰略意圖:既是蘋果應對中國市場份額下滑的“急救藥”,也是阿里巴巴技術出海的關鍵一躍,更折射出中美科技競合的新范式。
一、蘋果的“中國AI伙伴”篩選史
自2023年起,蘋果開啟了一場針對中國AI企業的“海選”。這場測試覆蓋了百度、阿里、騰訊、字節跳動、DeepSeek等頭部玩家,試圖尋找能夠支撐其全球戰略“Apple Intelligence”在華落地的本土化技術方案。
“海選”背后,蘋果的核心目標,是試圖借此扭轉其在中國市場的頹勢。
丨2024年第四季度中國大陸市場智能手機出貨量
Counterpoint的數據顯示,2024年第四季度,華為銷量同比上漲15.5%,小米同比增長3.9%,而蘋果下滑18.2%。Canalys的數據也顯示,2024年第四季度,iPhone是前五大智能手機品牌中唯一負增長的品牌。這種下滑態勢也延續到了2025年。
蘋果的AI功能“Apple Intelligence”在中國市場的缺失被認為是銷量和營收下滑的重要因素。蘋果CEO庫克在上個月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中國市場銷量的下滑部分歸因于“Apple Intelligence”未能在中國推出。
因此,尋找中國AI伙伴這事兒,蘋果相當慎重。?
百度曾被視為最可能的合作伙伴,一度傳出已達成初步合作,其文心大模型的技術積累與政府關系網絡具備天然優勢。
然而,蘋果對模型性能的嚴苛標準如意圖理解能力、用戶行為數據整合度等,百度未能滿足蘋果對生成式AI響應速度、個性化服務深度的要求,最終導致合作擱淺。
最近爆火全球的初創公司DeepSeek也在蘋果的測試范圍,其模型在技術評測中表現亮眼,但其團隊規模和服務經驗難以支撐蘋果的需求,尤其缺乏應對大規模用戶并發和數據安全合規的經驗。
蘋果必須在技術適配與政策合規之間找到平衡點,那么:
為什么是阿里?
二、阿里的三張王牌
蘋果在中國市場的AI合作并非偶然選擇阿里,而是基于技術能力、數據資源與生態互補的深度考量。
技術實力
阿里巴巴近年來在AI領域持續發力,在“AI驅動”戰略下作了深廣布局,技術實力也通過2024年夏季奧運會和2025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得到更廣泛的認可。其最新發布的千億參數大模型Qwen 2.5-Max,宣稱在性能上超越GPT-4o等國際頂尖模型。
顯然,相較于此前蘋果測試的其他合作伙伴,阿里的技術成熟度和服務經驗要更勝一籌。
此外,阿里云作為中國最大公有云服務商,其算力資源可直接支撐AI模型的訓練與推理,降低蘋果的本地化部署成本。
數據資產
阿里旗下淘寶、天貓、支付寶等平臺積累的用戶購物、支付、地理位置數據,構成了理解中國消費者行為的“金礦”。這些數據能幫助蘋果AI實現更精準的個性化推薦,比如如基于消費習慣的場景化服務等。
這種數據資源的深度整合,是蘋果自研AI難以復制的壁壘,也是以搜索數據為主的百度和以社交數據為主的騰訊難以比擬的。
生態協同
蘋果的硬件生態與阿里的本地化服務(如支付寶、高德地圖、菜鳥物流等)存在天然互補性。通過合作,蘋果可快速接入中國市場的數字化服務網絡,而阿里則借助iPhone用戶群擴展技術應用場景,形成“硬件+AI+服務”的閉環。
阿里與蘋果的合作也表明,數據資源與場景化能力已經成為AI競爭的新核心要素。
對蘋果而言,阿里的這三張牌顯然也是一把好牌,其股價應聲上漲只是前奏。
摩根士丹利分析,與阿里的合作將是“蘋果在中國市場競爭力的關鍵催化劑”,并可能解決蘋果在中國的iPhone銷售低迷問題。摩根大通則進一步指出,這一合作支持了市場對蘋果公司今年秋季預計推出iPhone 17的“看漲預期”,蘋果有望在硬件升級周期中重獲消費者青睞。
三、阿里的技術出海與全球化野望
對阿里而言,此次合作以合作伙伴身份參與全球頂級硬件生態的核心功能開發,不僅是對其技術實力的認可,更重要的是,阿里可借此進一步拓展其To C場景的應用和服務市場,這些將成為其全球化戰略的一大躍遷。
阿里云長期聚焦企業服務,此次合作之后,阿里可通過蘋果設備觸達數億iPhone用戶。這不僅為阿里AI技術提供了規模化落地的場景,推動其從“云服務商”向“終端AI服務商”轉型,還會加速其AI技術向消費端滲透,增加了與字節跳動等對手爭奪C端入口的砝碼。
在國內互聯網增長放緩的背景下,此次與蘋果合作也為阿里開辟了新的收入增長點,提升其在國際資本市場上的科技屬性估值。
視野拉大一點,此次合作已經超越了企業層面的商業邏輯。
傳統中由美國主導的AI技術鏈(如芯片、算法)正被中國企業的應用創新部分取代,跨國巨頭們開始選擇更務實的路徑融入本地生態。也是在今天,除了蘋果牽手阿里,三星選擇了智譜GLM——在國際合作中,中國科技企業們正在從從技術應用層走向基礎架構層。
有報道稱,雙方合作的首批功能已提交監管部門審批,這一過程將檢驗跨國科技合作如何平衡創新與合規。若成功,或為后續類似國際合作提供政策樣本。
結 語
蘋果與阿里的牽手,既是兩家巨頭各取所需的商業合作,也是全球科技產業從“零和博弈”轉向“共生共贏”的縮影。對于消費者,這意味著更智能的本地化體驗;對于行業,則預示著技術、數據與生態的融合將催生新一輪創新浪潮。
不過,這次合作能否打破“蘋果式困境”,能帶來多大程度的共贏,仍需時間檢驗。
唯一確定的是,這是一個不錯的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