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此時正值戰火紛飛的抗戰時期,可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八路軍344旅內部卻發生了一些人事上的糾葛:原旅長徐海東因病卸任,這時中央突然派來了一個新面孔。
但當時兩大元帥都擔心新任旅長鎮不住344旅的那些老人們,最終毛主席挑選人,成功化解了這場危機。
那么,為何344旅的情況如此復雜呢?毛主席派去的這個新面孔究竟是誰。
344旅原本的旅長是徐海東,說起徐海東,那可是個傳奇人物,多年來,他一直能征慣戰,表現得異常英勇,堪稱是紅軍當中的“拼命三郎”。
由于深知344旅這支隊伍不一般,就連師長林彪和副師長聶榮臻都怕鎮不住他們。
但由于常年沖鋒陷陣,徐海東傷病越來越多,到了1938年時,徐海東便病倒了,因而不得不離職休養。
眼下,挑選一位新任旅長,便成為了344旅最要緊的大事。那么問題來了,誰將成為344旅的新旅長呢?
徐海東原本心里有人選,他看中的是687團團長張紹東,但沒想到的是,這家伙竟然背叛了組織,投靠了國民黨。
在這種情況下,大家更傾向于687團的新任團長田守堯。
田守堯在344旅待的時間不短,人緣極好,深受士兵們的愛戴,而且能征慣戰,1937年的平型關戰役,可謂是立下了汗馬功勞。
而此時八路軍總指揮朱德也正好在344旅視察,他聽說田守堯在旅里非常受歡迎,所以就想著不如讓他暫時頂替旅長的位子。
于是朱德便找來了旅政委黃克誠商量此事,黃克誠聽了,覺得田守堯能扛起這擔子。
接著,朱德又把田守堯叫來,直截了當地跟他說,自己打算讓他先當代理旅長,問他啥想法,田守堯聽了這話,自然是激動得不得了,一個勁兒地點頭答應。
但是,毛主席覺得田守堯雖然人緣好,但在軍事指揮方面可能還差點火候,而且也過于年輕,所以也就沒有同意此事。
在徐海東離職的告別聚會上,田守堯耍了性子,硬是沒露面,這讓朱德很不高興,于是他就提議在344旅開個黨代表會。
會議上大家都沉默著,于是旅政委黃克誠就輕描淡寫地說了田守堯幾句。
朱德聽了以后可不干了,他氣指著大伙兒說:“你們這是開的啥子會啊!批評和自我批評都不敢,還算啥共產黨員!咱們都是共產黨員,都得聽黨中央的,誰都不能耍脾氣!”
這話一出,大家都愣住了,田守堯也意識到自己做得不對,開始誠心誠意地接受朱德的批評。
不久后,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毛主席決定讓楊得志來接替徐海東的位置。
而楊得志的過人之處,在于他不僅有著豐富的戰斗經驗和出色的指揮能力,更有著卓越的戰略眼光。
毛主席選擇楊得志,正是因為看中了他這些綜合能力,在當時的復雜局勢下,344旅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個能打仗的旅長,更需要一個能夠在政治上穩定軍心、在軍事上指揮的領導者。
中央的這個決定一開始讓田守堯心里也有點不是滋味,但他畢竟是個老革命,覺悟非常高,他知道,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個人的情緒和利益必須服從于黨。
很快,田守堯便認識到黨的決策是基于整個部隊和革命事業的長遠考慮,而不是個人的喜好,無論自己被分配到什么崗位,都要全力以赴,為黨的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而且楊得志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田守堯一直也非常佩服他,而且楊得志的資歷也比田守堯要高。
等到楊得志上任以后,田守堯很快就成為了楊得志的好幫手,他主動與楊得志分享自己在344旅的經驗,幫助楊得志更快地融入新的工作環境。
1939年,田守堯被提拔為了副旅長,級別上甚至高于之前讓他當的代理旅長,這是因為以團長職務代理旅長本職還是團長。
而副旅長的職位,既能讓他發揮自己的長處,又能在在旅長楊得志身邊學習和成長,為他將來升任旅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由于田守堯表現突出,所以很快就被提拔為了新編第2旅旅長,在田守堯的帶領下,新編第2旅在抗日戰場上屢建奇功,成為了一支令敵人聞風喪膽的勁旅。
此后,新編第2旅不僅在正面戰場上給予敵人沉重打擊,還積極展開游擊戰,破壞敵人的后勤補給線,有效地牽制了敵人的兵力。
而344旅在楊得志的領導下,也逐漸展現出了新的面貌,上任后不久,他便不拘一格地選拔人才,提拔了一批有實戰經驗、有創新思維的年輕干部,為344旅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