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陳獨秀被國民黨逮捕,國內外各界人士紛紛想方設法施救,蔣介石甚至接到了愛因斯坦的致電:“陳獨秀是東方的文曲星,不是掃把星,請求給予釋放!”
1932年10月15日晚,上海法租界岳州路永興里11號樓內,陳獨秀正專注于自己的事務,全然不知危險悄然降臨。
由于叛徒謝少珊的無恥出賣,公共租界的巡捕突然現身,隨即將陳獨秀逮捕。
很快,《中央日報》、《益世報》、《申報》等主流報刊,紛紛在醒目位置報道。
一時間,街頭巷尾都在熱議此事。
陳獨秀被捕,絕非小事。
自新文化運動以來,他以《新青年》為陣地,大力倡導民主與科學,他的文字犀利且充滿力量,喚起了無數青年的覺醒,成為眾多進步人士心中的精神領袖。
于是,為了陳獨秀,社會各界空前的團結起來,紛紛想方設法施救。
國內文化界率先行動起來,蔡元培、楊杏佛、柳亞子、林語堂等一眾文化名流,懷著對人才的珍視和對正義的追求,紛紛致電國民黨中央黨部與政府。
他們言辭懇切,苦苦懇求國民黨當局,不要不顧民心,戕害人才。
遠在北平的胡適等學者,也聯絡了蔡元培,盼望蔡元培帶領學界發聲。
而令人驚訝的是,不少國際友人也出手相助,如著名哲學家羅素和杜威。
甚至,蔣介石還接到了愛因斯坦的致電,對方同樣為了求情而來。
愛因斯坦滿懷真誠,站在中國人民的角度,如此對蔣介石說:“他是東方的文曲星,不是掃把星,更不是囚徒,請求給予釋放。”
雖然,乍一看,愛因斯坦和陳獨秀仿佛是兩個毫不相關的人。
但其實,愛因斯坦與中國的交集,早有跡可循。
1922年、1923年,因為前來亞洲訪問,他得以兩次在上海短暫停留。
雖然待的時間不長,但這座城市獨特的魅力,以及中國處于變革之中的社會,都給這位科學家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他接觸到了一些中國的知識分子,對中國人民在困境中仍保持的堅韌與智慧印象深刻。
后來,他一直關注著中國的發展,尤其是中國在科學、文化等領域的進步。
愛因斯坦始終知曉,在中國有陳獨秀這般的精神領袖。
在他看來,陳獨秀是敢于為國發聲的勇士。
他雖身處科學領域,但對思想文化的重要性有著深刻認知。
他明白,陳獨秀這樣的思想先驅,對一個國家的發展意義重大。
愛因斯坦、羅素、杜威等國際知名人士的聯名求情,加上國內各界人士的不懈努力,給蔣介石政府帶來了巨大壓力。
同時,國內輿論也呈現一邊倒的態勢,民眾對陳獨秀的同情與對釋放他的呼吁日益高漲。
處于內外交困的境地,蔣介石政府唯有作出讓步。
1937年8月23日,陳獨秀終于走出了監獄的大門,重獲自由。
參考資料:
宋墨鳶《1932年10月15日,國民黨在上海逮捕了陳獨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