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童歸來,風火開年!
據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哪吒之魔童鬧海》摘得中國影史票房榜冠軍。
在競爭激烈的春節檔期,《哪吒之魔童鬧海》以高口碑迅速破圈,大年初一便拿下了單日票房冠軍。4.80億、6.19億、7.31億、8.12億、8.43億、8.65億……觀眾形容“吒兒”的票房走勢就和影片激燃的劇情一樣“高開瘋走”。截至發稿時,《哪吒之魔童鬧海》總票房(含點映及預售)已突破100億元。
在《哪吒之魔童鬧海》片尾謝幕時,出現了138家中國動畫公司名單。這些動畫公司涵蓋了國內大部分優秀動畫力量:曾操刀《流浪地球》特效的倍視傳媒、締造《熊出沒》系列的華強方特、鑄就《長安三萬里》的追光動畫、打造《凡人修仙傳》的原力,還有掏出 “水墨粒子技術” 底牌的《深海》團隊......全行業都在托舉《哪吒》。
除了這些知名動畫企業,眾多小的制作團隊也紛紛拿出“看家本領”,它們有的來自成都、有的來自黑龍江、有的來自西安……雖然團隊人數不多,卻為《哪吒之魔童鬧海》打造出了極致的畫面效果,使其在角色造型、皮膚紋理、毛發設計、表情動作等細節上都無可挑剔。
導演餃子曾公開回應過,大家都是“虧本”接哪吒的工作,片尾感謝字幕滿屏的中國公司名稱,就像國漫的“封神榜”。這一刻,也成為劇中東海龍王的那句臺詞——“全體龍族已將身上最硬的龍鱗給了你,這萬龍甲堅不可摧,就靠你了”的真實寫照。
值得驕傲的是,在電影的制作方中,有來自南通的三家企業,他們是誰?本期通商薈帶你了解。
南通工科男參與制作《哪吒2》片尾大戰
曾是行業小白
在《哪吒2》中,王興明所在的南通墨狼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參與了電影的高潮部分“陳塘關大戰”的特效制作,包括蝦兵蟹將的群集場景,煙火、硝煙和火星等鏡頭的全流程制作。公司團隊僅有7人,盡管是一支初創企業,但成員都有著豐富的從業經驗,正是在參與《哪吒1》的工作中得到了認可,才有了第二次合作。
1987年出生的王興明是貴州安順人,2022年成立了南通墨狼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開始自己承接項目創業。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王興明其實并非“科班出身”,他讀的是機械工科專業,大學里學的是模具設計方向,畢業后很快在一家國企找到了不錯的工作崗位。在旁人眼中,王興明當時的工作已然令人羨慕。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意識到,自己并不滿足于停留在舒適區,而是渴望突破現狀,去追尋更高的目標,去探索更廣闊的可能性。正是這種不甘平庸的信念,推動著他邁出了改變的第一步。
他決定辭職轉行,追逐兒時未竟的美術夢想。一次偶然接到的影視后期培訓班傳單,成為他人生轉折點。他夜以繼日學習,從工科跨入影視后期領域,自學多款專業軟件。盡管初期求職不順,但他堅持嘗試,最終在蘇州獲得實習機會,月薪僅1500元。從這個時候起,他才正式進入了這個對他來說全新的賽道。幾年間,他輾轉多座城市,包括深圳、蘇州、成都、廣州等,最終才選擇在南通定居。
從業十多年間,他陸陸續續參與制作了多個知名影視項目的特效,如電影《十萬個冷笑話》、電影《流浪地球2》的片頭、電影《新神榜:楊戩》、電視劇《南海歸墟》等,以及爆火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之魔童鬧海》)這兩部動畫大電影。
在《哪吒1》中,王興明負責制作了煙霧、爆炸等動畫特效鏡頭。2024年上半年接到制作任務后,王興明又拉起五六個人的團隊,利用兩個多月的時間,承接了《哪吒2》中七八個特效鏡頭。
“我們的特效鏡頭主要是集中在電影即將結尾的高潮部分,就是最后哪吒他們對戰無量仙翁的那部分。劇情中是無量仙翁帶著無數弟子來到東海,在一聲號令下,原本排兵布陣在天空中的千萬個闡教弟子一擁而下,視覺效果相當震撼。”王興明說,“當時我接到的要求是,要呈現出無數個人物像水一樣朝著鏡頭沖過來,整個畫面像是洶涌的海浪。”
為了達到這樣的效果,王興明采用的是群集類型特效。“就是先用粒子模擬,達到導演想要的動態效果,然后再將模型人物替代上去。等到后期渲染完成,就是大家最終看到的畫面效果。”王興明說。這個畫面觀眾看到的可能只是短短的幾個畫面,但為了達到這種“視覺爆炸”的效果,背后凝結著許多工作人員的汗水。
“零基礎”跨行業追夢,十多年學習的步伐不止,王興明也深深體會到,國內的電影行業發展日新月異。王興明說:“從技術層面來說,其實我們已經相當成熟。現在大家也在創作上下苦功,立志講出好故事。”而《哪吒2》的大賣,正是因為這兩點都打到了高分。他也希望以后能參與制作更多的影視項目,見證我們的國產作品取得更好的成績。
視界樹和大千陽光
此外,來自海門的視界樹和大千陽光兩家公司為影片的成功也付出了極大努力。
視界樹影視科技(南通)有限公司2023年5月入駐東布洲國際動畫孵化創作基地,母公司為沈陽視界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哪吒2》創作中,臨江、沈陽兩地設計師團隊通力協作,負責了294到306場次的部分內容,其中主要戲份是哪吒一家與無量壽仙翁的打斗戲。
創作的難點在于角色動畫武戲的寫實感,這具有極大的挑戰性。公司動畫總監王顯洋表示:“無量壽仙翁對哪吒和敖丙表面上假意惜才,實則下手狠辣,這種復雜的情感和動作表演對動畫師的理解力和表現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太乙真人被樹藤困住的場景也是一大難點。“樹藤的動畫一直是技術上的難題,動畫師們通過自行制作骨骼路徑綁定,配合生長動畫,讓藤條的動畫更加靈活多變,同時增強了這部分戲的喜劇感。”
除此之外,還有一場053場的特效戲,鹿童大喊:“全體捕妖聽令,上!”畫面需要呈現成千上萬的角色瞬間飛出,并在空中盤旋的效果。為了實現這一效果,團隊先制作了模型陣列,再結合群集動畫,最終模擬出群集特效。盡管這段戲不到30秒,但需要模型、綁定、動畫、特效等多個部門的緊密配合才能完成。
從細膩的人物表情到宏大壯觀的場景,視界樹團隊都以最高標準要求自己,確保每一個細節都能完美呈現。
作為《哪吒2》的制作方之一,同樣落戶臨江新區的大千陽光也承擔了影片中石磯娘娘洞和哪吒回陳塘關廢墟部分等關鍵橋段的制作。公司憑借多年積累的豐富經驗和精湛技術,將中國傳統美學與現代動畫技術完美融合,讓觀眾仿佛置身充滿魔力的奇幻世界中。
北京大千陽光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大千陽光)成立于2013年底,主營影視動漫IP的開發和制片制作管理,已迅速成為中國CG動畫行業的領先者。
2016年9月14日,大千陽光掛牌新三板(證券代碼839246)。作為一家動畫影視內容綜合制片廠,大千陽光專注于為所有合作伙伴提供動畫內容“融創制一體化”的一站式服務。公司在業界已享有一定口碑,陸續獲得“國家動漫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等認定成果。
公司的創始人及核心團隊有近20年的動畫產業經驗,多年來深度參與了諸多海內外知名動畫項目,在業內具有一定知名度。大千陽光自成立以來,憑借團隊豐富的產業經驗,迅速成為中國CG動畫領域的領先企業。
2023年,大千陽光通過“東布洲動畫周”活動認識東布洲,并于當年正式入駐南通海門臨江新區東布洲。
從2015年熱映的《大圣歸來》《龍之谷之破曉奇兵》, 2016年的《年獸大作戰》《精靈王座》,到2017年《半斤八兩》《光明大陸》《玩偶奇兵》,都有“大千陽光”的身影。大千陽光接下來會以更高頻次與合作伙伴一起,聯合出品、制片制作更多的動畫內容,共同努力推進中國動畫產業的高速發展。
乘“數”而上
南通競跑數字文化產業新賽道
大千陽光和視界樹公司都是通過“東布洲動畫周”活動認識東布洲,并于2023年正式入駐園區,在過去一年,兩家公司在東布洲落地并迅速成長,目前已形成近百人的制作團隊,參與制作諸多國內外動畫作品,并聯合當地高校成立南通動漫產教聯合體,讓更多當地年輕人了解、從事動畫行業。
2020年起,在臨江新區管委會扶持下,動畫孵化基地開始了扶持原創動畫“最初一公里”的三期孵化計劃。2020至2023年間先后入駐孵化了30多部原創動畫項目,初步構建了小鎮的動畫生態鏈條。在大力宣傳推薦和招引下,目前已有30多家動畫企業落戶秀美的玲瓏湖畔,有著濃郁動畫氣息的文創街區已然成形。
如今動畫產業已在臨江新區這方熱土生根發芽并強勁發展,依托整體規劃和布局已建立起了專屬于“東布洲”品牌的動畫產業生態集群。“東布洲國際動畫周”已成功舉辦五屆,5年來,動畫周共舉辦專業論壇展映等活動百余場、吸引海內外優質短片6000余部,《大圣歸來》《哪吒》《大魚海棠》《長安三萬里》等知名制作團隊及動畫行業各個門類的領軍人物在此云集,已成為國內最受創作者期待的、擁有最深度行業探討的綜合性動畫節展。
在東布洲動畫產業生態集群蓬勃發展的同時,其帶來的產業集聚效應與人才匯聚優勢,也與南通大力推進數字文化產業建設的戰略不謀而合。
近年來,南通大力推動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部署實施“南通數字文化產業繁榮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積極引導各方資本、前沿技術、優秀人才向數字文化領域集聚,加快構建具有南通特色的“3+5+N”數字文化產業發展體系。賦助智能、神筆動漫、DDT電競俱樂部等一批新業態項目先后落地,全市文化產業發展體系不斷豐富,規上數字文化企業突破200家,2023年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621億元,占比達5.26%,文化產業成為南通重要的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展望未來,隨著東布洲動畫產業生態集群的持續壯大,以及南通數字文化產業發展體系的不斷完善,兩者必將相互促進、協同發展。讓我們期待南通在數字文化的浪潮中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煥發出以技術創新、文化創造、想象力釋放、產業更新為特征的生機活力,越來越多像“哪吒”一樣的現象級數字文創力作從這里誕生。
來源:河北經濟日報、南通發布、崇川在線、現代快報、海門發布、南通日報、海門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