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周刊】
江南,用時光交織綺夢長卷
江鳳鳴
江南,是母親的故鄉。年少時,仿若一個遙遠而又綺麗的夢。我,一個北方漢子,基因里雖流淌著一半齊魯的豪邁血脈,然而,當我初次投入江南的懷抱,便深深為她傾心。“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可我又怎會是個游子?江南,分明是我靈魂深處的歸鄉。
我佇立在江陰炮臺之上,極目遠眺,大江奔騰,濤聲如雷。那滾滾東逝的江水,仿若歷史的長河,一刻不停地向前奔涌。此時此刻,耳畔不禁響起孔夫子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的深沉感嘆。我仿佛看到了無數的英雄豪杰,在這歷史的長河中,或激昂高歌,或黯然退場。這江水,它承載了多少的故事,又見證了多少的興衰榮辱?
我漫步至二十四橋,在朦朧的月色下,遙想那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的盛景。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月光如水,灑在古老的橋面上,仿佛能看見千年前的佳人,手持玉簫,吹奏著悠揚的曲調。那簫聲,似乎穿越了時空的隧道,在這靜謐的夜里,悠悠傳來。
我駐足于太湖之濱,眼前是一片浩渺的湖水。白帆點點,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緩緩移動;沙鷗翔集,時而展翅高飛,時而俯沖入水。“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雖此時非秋,無落霞相伴,但眼前的景致,同樣讓人心醉神迷。那水天相接之處,仿佛是一幅天然的畫卷,而我,有幸成為這畫卷中的一分墨點。
我來到飛來峰下,山間古剎林立,梵鼓鐘聲,聲聲入耳。“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 在這喧囂的塵世中,此處卻獨有一種寧靜祥和的氛圍。每一聲鐘響,都仿佛能洗滌心靈的塵埃,讓人忘卻塵世的煩惱,沉浸在這一片寧靜之中。
江南,你宛如一位從遠古悠悠走來的吟游詩人,一路灑落文明的繁花。上山文化,恰似破土而出的新芽,在約一萬一千年前的浙江中部萌動。碳化的稻米稻殼,那是最早稻作的無聲證言,它們靜靜地訴說著江南先民們的勤勞與智慧。夾炭陶上的繩紋刻劃紋,猶如歲月留下的質樸指紋,每一道紋路,都承載著那個時代的記憶。
在河姆渡,骨耜如勤勞的筆觸,在土地上耕耘出歲月的豐饒。那古老的干欄式建筑,似大地之上的精巧樓閣,開啟了木構建筑的先河。木槳輕點,劃破平靜的水面,劃動水上繁榮的漣漪。那一道道漣漪,仿佛是歷史的脈絡,串聯起江南的過去與現在。
馬家浜,如質樸的歌者,在七千至五千八百年的時光里,于太湖之畔淺吟低唱。以稻作農耕為旋律,豬狗相伴為和聲,譜寫著一曲質樸而又動人的生活樂章。崧澤,像優雅的舞者,在五千八百年至五千三百年的舞臺舒展身姿。精細石器是她的配飾,輪制陶器如靈動的舞步,展現出江南古代文明的獨特魅力。
良渚,你鐫刻神圣的鳳圖騰,曙光乍現,讓文明的輝光穿透鴻蒙的迷霧。那神秘的圖騰,仿佛是打開歷史大門的鑰匙,引領我們探尋江南古老文明的奧秘。湖熟,如沉穩的守護者,在距今約四千至五千年的歲月里,于南京、鎮江及太湖流域扎根。臺形遺址似堅固堡壘,石器與青銅交相輝映,多種陶器繪制出生活的斑斕畫卷。
江南,這片鐘靈毓秀之地,在細雨如酥中,緩緩展開一幅如夢似幻的畫卷。雨絲悠悠飄落,恰似情人溫柔的輕撫,親昵地吻著青石板路。那石板上斑駁的痕跡,仿若歲月以滄桑之筆鐫刻的史書,記載著,在一個靜謐的夜晚,泰伯、仲雍兄弟,由周原岐山出發,千里奔吳,開辟荊蠻。他們的勇氣與決心,為江南這片土地注入了最初的活力,也開啟了江南文明的新篇章。
每一道水波細紋里,都隱匿著吳越春秋的烽火硝煙,蘊藏著六朝金粉的綺麗繁華。從勾踐臥薪嘗膽的堅韌,“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到孫權據守江東的豪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歷史的足音在這石板路上隱隱回蕩。這些英雄的故事,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江南的歷史天空。
炊煙裊裊,悠悠纏繞著白墻黑瓦,宛如歲月的藤蔓,攀緣在這古老的建筑之上。庭院深深,深深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故事與佳話。吳越爭霸的烽火,早已化作了今日灶臺上的溫暖煙火;唐詩宋詞的悠揚韻律,在這雕花窗欞下被輕輕哼唱。“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 越劇的婉轉唱腔,從那扇半掩的門扉中飄出,訴說著天上人間的悲歡離合;蘇州評彈的弦音叮咚,在小巷的空氣中流淌,彈撥著江南人家的喜怒哀愁。桃花灼灼,映紅了少女嬌羞的臉頰,恰似江南的朝云暮雨,于無聲處潤澤著這片土地;蜜蜂忙碌,穿梭在花叢間采集著甜蜜的韶華,宛如江南的匠人們,用巧手慧心將平凡的日子釀就成璀璨的文化瑰寶。
油紙傘下,丁香般的姑娘款步走過,那溫婉的身姿,帶著唐宋詩詞的婉約,明清傳奇的惆悵。“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的眼眸中映著西湖的波光、秦淮河的燈影,蓮步輕移間,留下一抹淡淡的芬芳,在風里輕舞搖曳,似在訴說著往昔那些纏綿悱惻的情長,宛如《白蛇傳》中白娘子與許仙的千年之戀,在這江南的煙雨中歷久彌香。
垂柳依依,搖曳著千年的溫柔,細長的柳枝似是歲月的發絲,葉尖的水珠,晶瑩剔透如夢幻的眼眸。這眼眸曾映照過越王劍的寒光,也目睹了東吳水師的帆影;見證了許仙與白娘子在斷橋上的邂逅,“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手難牽”,也看過梁山伯與祝英臺在書院中的共讀。烏篷船悠悠,緩緩劃開一江春水,那澄澈的水波蕩漾著江南的情竇初開。船槳撥起的,是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的詩意豪情,是張繼夜泊楓橋的愁緒,“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是杜牧江南春景中的感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亦是游子漂泊天涯、心系故鄉的縷縷鄉愁。
遙想范蠡,這位助勾踐成就霸業的智者,在功成名就后,攜西施泛于五湖,開啟了一段傳奇佳話。“若耶溪傍采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 他的智慧不僅閃耀于政治舞臺,更在從商之路上大放異彩,成為后世尊奉的 “商圣”,其商業理念與誠信精神,如同一顆璀璨星辰,照亮江南商業文化的漫漫長路。
近代風云激蕩,江南如浴火重生的鳳凰,在時代浪潮中煥發出全新生機。張謇,這位實業救國的先驅,憑借先進理念與頑強精神,以大生紗廠為起點,打破傳統經濟枷鎖,為這片古老土地注入現代工業活力,奏響經濟崛起的激昂旋律。“實業之振興,必歸本于教育。” 榮宗敬、榮德生兄弟,商業巨擘叱咤江南經濟舞臺,創辦實業,“面粉大王”“棉紗大王” 的美譽見證其在民族工業發展中的卓越成就,為民族工業奠定堅實基礎。
步入現代,江南更是以科技創新引領時代潮流。互聯網行業蓬勃發展,烏鎮作為世界互聯網大會的永久舉辦地,吸引著全球目光。在這里,來自世界各地的科技精英匯聚一堂,思想的火花激烈碰撞。無數創新理念如靈動的音符,奏響江南數字經濟發展的激昂樂章。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前沿技術,如同神奇畫筆,勾勒出江南未來智慧城市的宏偉藍圖。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 江南的大國工匠們,以卓越的智慧與不懈的奮斗,創造著一個又一個令世人驚嘆的人間奇跡。從 “太湖之光” 超級計算機的震撼問世,到 “蛟龍號”“奮斗號” 深潛器的深海探秘;從承載大國重器使命的大型航母,到翱翔藍天的商用大飛機;再到逐夢蒼穹的宇宙飛船、載人航天器,每一項成就,都如同一座座巍峨的豐碑,銘刻著江南在科技領域的卓越貢獻。
江南的科研團隊,如同搭建起一座穿越時空的信息橋梁,讓信息傳遞在量子的世界里安全無憂,為全球通信領域帶來了革命性的突破;高性能的新能源汽車,從江南的研發中心駛出,以綠色環保的動力,如靈動的駿馬,引領著未來出行的新風尚;還有那不斷迭代升級的 5G 通信基站,似林立的衛士,遍布江南大地,讓高速的信息如靈動的電波,在空氣中自由穿梭,構建起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
如今,在江南的工業園區內,現代化廠房鱗次櫛比,錯落有致。智能機器人宛如訓練有素的舞者,在生產線上精準地演繹著高效有序的生產篇章。這些凝聚著尖端科技力量的工業成果,不僅如強勁的引擎,推動著江南經濟飛速前行,更似一張閃耀的名片,讓江南制造昂首闊步邁向世界舞臺。與此同時,江南的傳統制造業在傳承中煥發出新的生機,蘇繡、宋錦等傳統工藝,巧妙融合現代設計理念,于時尚界掀起一陣澎湃的 “中國風” 熱潮,以全新的姿態,在國際舞臺上綻放出奪目的光芒。
嗟乎!我,何其有幸,曾是這千萬江南工匠中的一員!每當憶起往昔,那些參與創造的日日夜夜,皆如熠熠星辰,鑲嵌于我記憶的蒼穹,熠熠生輝,刻骨銘心。“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 我為故鄉江南日新月異的蓬勃發展而驕傲,為我的祖國繁榮昌盛的輝煌成就而自豪!
這一方水土,孕育出無數的奇跡與輝煌,見證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江南啊江南,你是我心中永遠的驕傲,是我靈魂深處永恒的眷戀!愿我如那潺潺溪流,雖無磅礴之勢,卻也能潤澤一方,以綿薄之力,融入你奔騰向前的發展洪流,為你增添一抹靈動的色彩,為祖國的繁榮畫卷再添一筆細膩筆觸,伴你在時代的征程中,共繪更加絢爛的明天。
作者簡介
江鳳鳴,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林業作家協會會員,有散文集《鳳鳴梁溪》《煙雨里的粉墻黛瓦》《心窗》等,另有小說、詩歌、散文數十萬字發表在報刊雜志和文學網站。
關于江南文化播報
江南文化播報是一個關注江南,講述江南,播報江南的公眾號,文章部分來自江南文化研究會主辦的《江南文化》雜志。歡迎廣大作者惠賜大作,以文會友,歡迎關注傳播。投稿信箱:jiangnanwenhua001@163.com
點擊公眾號名片關注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