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笑薇讀書”關注并星標,和笑薇一起讀書成長,知識創富!
英國政治家托馬斯·莫爾曾說:“人生中最困難者,莫過于選擇。”
人這一生都在選擇,小到生活中的一件事,大到關乎一個人的命運。
對工作的選擇、對前途的選擇、對戀人的選擇、對婚姻的選擇……這些時常都在上演。
在一次次選擇中,有人喜悅,有人傷心,有人不悔,有人后悔。
不論我們做出哪種選擇,都要承擔其所帶來的結果。
正如路遙先生的小說《人生》中,男主人公高加林在面對農村姑娘劉巧珍和縣城姑娘黃亞萍之間做出的艱難選擇。
小說以改革時期陜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背景,描寫了男主人公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的人生變化過程。
作者用平實的語言、細膩的筆觸,成功塑造了高加林這個從農村出來的青年形象。
通過他的人生歷程,為我們描繪了那個時代年輕人的感情糾葛和命運多舛。
所謂怎樣的選擇,造就怎樣的人生。
01.純真的愛情,抵不過現實
人對容易得到的東西往往不珍惜,乃至后來失去或錯過,又深感后悔莫及。
相信這也是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的真實寫照。
這讓我不由得想到書中的一位極具代表性的女性人物——劉巧珍。
一位地地道道的陜北農村姑娘,樸實無華,美麗大方。雖然沒有上過學,但對事物的理解能力很強。
正是這樣一位姑娘,她對愛情的向往是純粹的,亦是單方面的。
她對高加林的愛是熱烈的、是單純的、是勇敢的、更是甘于付出的。
她希望通過自己熾熱的愛感動高加林,而高加林也確實被她感動到了。
然而,當高加林如愿去了縣城,他和劉巧珍最初的美好卻發生了變化。
一次偶然的機會讓高加林遇到了中學時期的同學——黃亞萍。
她是縣城人,讀過書,跟父親走過好幾個地方上學,見過世面,這些都是劉巧珍所不能比的。
在遇到黃亞萍之后,高加林的想法發生了變化。
特別是當黃亞萍向高加林表達了愛意,以及提出想帶上他一起去南京發展、落戶的想法,對高加林觸動很大。
這無疑在高加林的內心掀起了極大的波瀾,在經過復雜的思想斗爭后,他做出了艱難的選擇。
能看出他很痛苦,可面對現實又忍不住做出這樣的決定。
他做決定時的內心是極其復雜和糾結的。
一邊是純真的愛情;一邊是誘人的前程。面對現實,高加林選擇了后者。
多少人的愛情都敗給了現實。
02.報復性的舉動,能毀掉一個人
人們常說,嫁人要門當戶對。
可現實是,城鄉之間各種觀念上的不同所帶來的差距依然是存在的。
在黃亞萍遇到高加林之前,已經和張克南好上了。這時候好端端的出現了個高加林!
張克南得知自己的戀人和高加林走的很近,讓他十分惱火。
但惱火歸惱火,張克南還是理性的。大家畢竟同學一場,他并沒有去指責高加林,也沒有惡語相向。
反倒是張克南的母親,為了幫助兒子奪回漸漸失去的“愛情”,特意去調查了高加林來縣城參加工作的事。
紙包不住火。高加林在工作上“走后門”的事被張克南的母親弄清了原委——是縣勞動局副局長馬占勝同志一手包辦的。
掌握了材料后的張母選擇立即向地紀委揭發控告了高加林。
在張母心里,她是瞧不起從農村來的高加林,這點從她們母子之間的對話中就能看出。
當然,張母舉報高加林,不僅僅是出身與觀念上的差異。
對此還要分兩點說,一點是高加林的出現,影響到了她兒子和未來兒媳之間的感情,這點是不能忍的。再一點是,從原則上說,走后門屬于違法亂紀,她是國家干部,維護黨的紀律無可厚非。
但這件事對高加林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不可挽回的。不僅工作給撤銷了,還下掉了城市戶口,送回所在大隊。
這種結果對于高加林來說,無疑是三重打擊:失去了深愛他的戀人劉巧珍,丟掉了體面的通訊干事工作,更失去了留在縣城發展、乃至去大城市深造的機會。
也意味著他將離開縣城,回到農村老家當農民。
一切又回到了原點,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
現實是無情的,上天不會因此而對你產生憐憫之心。
03.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
學生時期,黃亞萍對高加林就有好感。雖然高加林是農村出身,但他的性格、眼界、聰敏和精神追求都是黃亞萍喜歡的。
黃亞萍后來和張克南好了,主要是因為高加林回了農村,她再也沒有希望和他生活在一起,再加上張克南的愛情“攻勢”,逐漸突破了她的心里“防線”。
精神上,黃亞萍是很喜歡高加林,把他視為心目中的理想伴侶,但心里對他農村出身還是挺在意的。
現實上,黃亞萍還不能為了愛情而嫁給一個農民,她想她一輩子吃不了那么的苦,更不愿意遭那個罪。
高加林事出后,黃亞萍也在四處奔跑,打探消息,找她父親的朋友幫忙,不要讓高加林回了農村,她想到了所有能想到的辦法。
直到看見縣委下達的文件后,才知道局面是挽不回來了。
這對黃亞萍來說,一切都變化得太快了,也太突然了。她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才剛剛開始,此刻都化為了云煙。
從愉快到痛苦,如同坐過山車一般!
她無法接受這個事實,更無法忍受這個打擊所帶來的痛苦。
她痛苦的焦點在哪里呢?
不言而喻,她愛高加林,但也不情愿他是個農民。她正是為這個矛盾而痛苦。
如果有一個方面的堅定選擇,她也就不會如此痛苦了。
假若她不去愛高加林,那高加林就是下了地獄也與她無關;如果她為了愛情什么也不顧,那高加林就是下地獄她也會跟著下去。
矛盾是無法統一的。兩個方面她認為都很重要:她愛高加林而又怕他當農民!
生活對于她這樣的人總是無情的。如果她不確立和堅定自己的生活原則,生活就會不斷地給她提出這樣嚴峻的問題,讓她選擇。
人生沒有后悔藥,一旦選擇了,就要接受。
孟子《魚我所欲也》有云:“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有時想要得到一件東西,不得不放棄另一件東西。
要慎重做出選擇,追求那些對我們而言最重要的東西。
很明顯,這是一個悲劇故事。
在小說終章,作者也備注了并非結局。說明他給出的是一個開放式結局,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
而作為讀者,我們可以試想下另一種結局。
如果高加林選擇不和劉巧珍分手,好好相處,安心在縣城工作,等穩定下來再把她接到縣城一起生活,這樣也不失是一種明智之舉。
而黃亞萍看到高加林鐵了心要選擇劉巧珍,最終也會放棄,只好選擇繼續和張克南在一起。如此一來,張母也不會去揭發高加林了。
假如真是這樣,結局就圓滿了。這也大多數人希望看到的結局。
但故事情節不是這樣安排的。
作者之所以這樣安排,是為了小說故事情節發展的需要,更是為了通過故事中的各種人物做出的選擇來折射出各自不同的命運。
“創作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
透過《人生》這本書,讓我們看到了人生道路上面對的各種現實與岔道口的選擇,以及每個年輕人的困境、期待與追求。
“人生如棋,落子無悔。”
愿我們在人生各個階段都能做出最正確的選擇。無悔選擇,無悔人生。愿我們在人生各個階段都能做出最正確的選擇。無悔選擇,無悔人生。
笑薇,南方姑娘遠嫁西北,靠讀書自由生活,曾在企業打過工,也在體制內試過水,當過北漂青年,如今小城安家,執著追夢。著有《左手閱讀,右手寫作》。
作者丨學員:沐風
排版丨傾晨
圖源丨網絡(若侵權請聯系刪除)
首發公眾號丨笑薇讀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