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DeepSeek的“一統天下”,相比過剩的模型和服務,像騰訊所擁有的流量、應用場景、服務生態,正在變成更稀缺的資源。
作者|楊知潮
編輯|原 野
在電競游戲里,明星C位大多不親自突破和開團,而是習慣先觀望,找準時機后手進場,并成為戰局的“收割者”。
作為國內最大電競公司的騰訊,熟練掌握這套打法:大逃殺游戲不是騰訊最先推出的,游戲直播不是騰訊開拓的,網文領域也不是騰訊先涉足的,但最終,騰訊總是大贏家。
AI時代,這依然有效。
從混元大模型的推出,到產品全面接入DeepSeek,騰訊的動作并不是行業最早的。但至少在股票市場,慢吞吞的騰訊沒有錯過什么。2月17日開盤,騰訊股價一度突破500港元。過去一個月,它上漲幅度并不低于那些重投AI的公司。
或許不是騰訊太慢了,而是百度等其他大廠太急了。當然,AI的諸神之戰也許剛剛正式開啟,此時論對錯或者成敗,都顯得為時過早。
01 大哥就該打“收割”
2023年3月,當百度等互聯網大廠的LLM產品已經亮相之時,騰訊的AI戰略似乎還不太清晰。
在2023年3月下旬的財報會議上,“二把手”劉熾平開誠布公地談了騰訊做AI的理念:“我們會先把基礎打好,而不是一味追求速度?!?/p>
一個字:穩(慢)。
2023年5月,在多家互聯網大廠正式發布了自己的大模型以后,馬化騰仍然不緊不慢地表示,不急于把“半成品”拿出來。
直到2023年9月,文心一言已經推出半年,通義千問已經推出五個月,國內已經有幾十大模型的時候,騰訊的混元才姍姍來遲。
不只是晚到,當時的它更像是個半成品。在發布會上,騰訊集團副總裁蔣杰表示:“我們現在推出的這個混元大模型版本也只是可用、可實踐?!?,它也只開放了“一半”:只能通過騰訊云向產業開放,還沒有對外開放ToC的業務。
至于C端的開放,還要等8個月以后。2024年5月,騰訊終于推出元寶這個對標文心一言的APP。而此時,文心一言已經上線一年多了。
回溯這些動作不難發現,騰訊并沒有在這波大模型浪潮中扮演沖鋒陷陣的角色,而更像是在占坑,只求不缺席。
對于騰訊而言,這樣的緩慢,也在情理之中。
首先,騰訊對AI市場的看好程度不如同行。在2024年三季度業績會上,騰訊管理層直言:國內實際上沒有一個非常大的ToB市場,SaaS生態系統在中國并不那么活躍??傊袊鳤I收入不會像美國那樣爆炸性增長。
對騰訊來說,聚焦于自己游戲和社交的主營業務,明顯是更重要的。
第二,AI的商業模式還不成熟,而騰訊更重視落地。早在混元模型發布時,騰訊方面就強調:“大模型的打造只是起點,把技術落地到產業場景、創造價值才是目標?!钡凇爱a業場景”還沒有那么清晰的時候,騰訊觀望一下也是合理的。
第三,騰訊的打法歷來就是“打收割”,這家互聯網巨頭的優勢并不是開拓新興市場,而是觀望并等待最佳的時機出手。
這種特性在游戲業務上體現得很明顯。騰訊游戲很少能像網易、米哈游一樣“開拓”一個新的賽道。這家全球最賺錢的游戲公司習慣像電競游戲中的C位一樣,后手進場收割,比如在大逃殺最火的年代,網易連忙推出了《荒野行動》,騰訊則穩穩觀望,出錢拿到《絕地求生》的代理權,并將其手游化,最終收獲了自家最賺錢的游戲之一——《和平精英》。
正是這種極強的“收割能力”,哪怕騰訊布局緩慢,也很少有人能夠輕視這家巨頭在AI領域的影響力。早在去年,周鴻祎就在自己的短視頻里表示,他十分看好包括騰訊在內的、這類擁有廣大應用場景的互聯網廠商,它們有機會吃到相當多的AI紅利。
后來發生的故事,證明了騰訊的正確。DeepSeek的橫空出世,讓不少大廠在模型層面的布局成為了無效投資——有免費的DeepSeek,誰還會用更差的付費模型?
當DeepSeek在模型端完成統一后,騰訊的流量能力,成為更稀缺的資源。于是,當微信宣布接入DeepSeek后,市場一致表達了看好,2月17日,騰訊股價一度大漲超過7%,收盤后上漲3.96%,報493.6港元。
至少到目前為止,前期在AI上投入慢騰騰的騰訊,反倒是收割到了一波AI紅利。
全球范圍內,打“收割位”的不止是騰訊,還有蘋果。
在Meta和谷歌每年花幾百億資本支出的同時,這家全球最賺錢的科技公司卻布局極度緩慢。
蘋果的AI戰略分為三層:端側小模型,自研云端模型以及外部大模型——啥都包括,就是不包括自研大模型。也正因于此,蘋果省下了大量的算力費用。Omdia曾經在2023年和2024年兩次發布報告,披露全球科技公司購買的英偉達顯卡數量,蘋果的名字沒有出現在榜單里——作為全球最有錢的科技公司,這實在是有些摳門。
但隨著大模型的投入越來越大,回報卻不那么充分,蘋果和騰訊的投產比,就顯得很劃算了。
02 反面教材?
當騰訊還在觀望人工智能的發展方向時,百度早早推出了自己的大模型,并以“全球第一個由大廠推出的大語言模型”自榜——快是真的快。
百度在AI領域布局廣闊,深入芯片、模型、應用等多個層面。這套打法似乎參照了谷歌、微軟、蘋果那套“建立規則”的邏輯。如果建立完成,百度就能像《暴裂無聲》里姜虎扮演的昌萬年一樣——想要在當地挖煤,要么用他的車運,要么用他的設備。
但在LLM領域,早,不意味著就能成為贏家。
LLM的技術發展擁有很強的不確定性,DeepSeek就是那個不確定因素。這家由量化基金研發的LLM,在過去幾個月里迅速成為國內毫無爭議的第一LLM。
當安卓和IOS一統天下后,塞班和黑莓系統都成為低質量資產。免費的DeepSeek的出現,意味著包括文心大模型在內的國產自研大模型,都需要被重新評估價值——大概率是不樂觀的。
李彥宏總是以“不要重復造輪子”來反對國內的百模大戰,但眼下,他要評估一下自己是不是在“重復造輪子”了。繼文心一言全面免費后,2月16日晚,百度搜索宣布全面接入DeepSeek。DeepSeek正式成為“文心生態”的一部分。對于一向崇尚閉源的百度來說,這個舉動有“投降”的意味。
當然,截至目前,百度不算是輸家。
之后的故事仍然有不確定性,和騰訊一樣,百度同樣有很強的“收割”能力。
在C端,百度的搜索市場地位仍然強大。接入DS后,百度搜索是一個良好的AI入口。百度也已經在搜索首頁為AI設置了黃金位置的入口,方便用戶直接使用包括DeepSeek在內的大模型。
對AI來說,微信搜索和百度搜索,究竟哪個是更優質的入口,還不能得出明確的結論。從“突破”改打“收割”位的百度,也未必不能再次站上牌桌。
但不得不說,百度已經付出了不小的試錯成本。
在2023年,百度的研發投入高達242億元,接近當年的調整后凈利潤(287億元)。這些研發費用帶來了一些技術成果,但在DeepSeek的絕對優勢面前,部分技術成果還是不是正資產,已經存在爭議。
相比之下,說出“中國AI收入不會像美國那樣爆炸性增長”的騰訊管理層,堪稱人間清醒。這也是這家公司一直以來的優勢:清楚自己的能力圈。在普通投資者眼中,這家企業在花股東錢時候的克制,是優點。
比如:騰訊雖然有龐大的對外投資布局,但通常這些投資都是圍繞騰訊的主營業務。至于新能源汽車這類騰訊可能不擅長的領域,他們的態度會非常保守。
換而言之:不瞎花錢。
這種克制,體現在AI研發費用上,就是相對不那么激進的數字。
騰訊在AI上也沒少花錢,在2024年二季度,騰訊的營業資本支出也曾經大幅度增長144%,主要用于對GPU的投資。但整體費用支出是可控的,就以投入加速的2024年為例,前三季度,騰訊研發開支為508.45億,同比增長僅6.72%。雖然絕對數字也不小,但占收入比只有10%左右,低于百度等其他多家互聯網大廠。
相比其他巨頭,騰訊的研發不算大方,但隨著DeepSeek的“一統天下”,大廠們的很多模型研發成果已經失去原有價值。在模型層不緊不慢的騰訊,反倒是有機會和百度站到了同一起跑線上。
從這個現狀來看,并不是騰訊太慢了,而是百度太急了。
03 優勢不在AI,在騰訊
騰訊的“收割”能力不是無敵的。一年前,騰訊剛剛演示了一個不太成功的案例:《元夢之星》。
這個由騰訊推出的“類糖豆人”游戲在與網易游戲《蛋仔派對》的正面競爭中吃了大虧,雖然《元夢之星》在2023年年底流水短暫領先,但進入2024年以后,《蛋仔派對》迅速完成了反超。此后,兩款游戲的差距越來越大,已經基本分出了勝負。
AI賽道同樣如此。騰訊所擅長的“收割”策略,還要面對一些不確定性。
微信AI搜索已知的對手包括:字節跳動推出的豆包、以及此前C端大模型的老大KIMI,以及百度、阿里、360等其他對手推出的LLM應用。
這些對手都很強大,KIMI的日活早在2024年3月就突破了3000萬。按照QuestMobile的數據,豆包在去年3月也突破了1200萬的日活。在C端的世界,起步用戶多的先發優勢還是很大的。
至于B端,更不是騰訊的優勢領域。在這個錨定效應極強的行業,市場份額更高的阿里云顯然擁有更多的老客戶。而且從過去幾個季度管理層在業績會的發言來看,騰訊對這一領域的熱情似乎沒有同行那么高。前文提到,騰訊管理層曾在2024年三季度業績會上直言:中國實際上沒有一個非常大的ToB市場,SaaS生態系統在中國并不那么活躍。
但騰訊仍然有一些獨一無二的優勢,只是這些優勢大多在AI之外。
首先是微信龐大的用戶量,這將給騰訊AI在更廣大的市場,尤其是下沉市場帶來獨一無二的優勢。按照QuestMobile給出的數字,DeepSeek的日活用戶已經突破了3000萬。這在國內的AI產品中當然是出類拔萃的,但如果相比10億網民的整體數量,不得不說,DeepSeek還只是個小眾APP??傊珼eepSeek很火,但在更廣大的網民群體里,LLM仍然沒有得到充分推廣。而在這一領域,微信的力量是ChatGPT這樣的專業AI工具不能比擬的。
微信的另一個優勢,是龐大的聊天、內容、服務生態。LLM各家都有,但聊天、公眾號、視頻號、生活服務卻只是微信才有。
在這條路上,谷歌已經提前給騰訊試過水了。
目前,谷歌的AI助手Gemini已經完全整合進了谷歌生態,比如當用戶詢問:哪個牛排店好吃,Gemini能直接整合谷歌地圖上的餐廳信息給出答案。此外,Gemini上還能直接通過Youtube上的視頻給用戶答案。
當然,這些生態究竟能發揮多大作用,是錦上添花還是質的飛躍,還需要等待市場更長時間的檢驗。但有一點已經變得愈發清晰:相比過剩的模型和服務,像騰訊所擁有的流量、應用場景、服務生態,正在變成更稀缺的資源。
頭圖來源|AI制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