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后的港股市場就像被按了快進鍵的魔幻劇。
恒生科技指數(shù)用45天時間完成了23%的暴力拉升,騰訊重回4萬億俱樂部,小米單日成交額突破百億,南下資金更是像決堤的洪水般涌入。
這場景讓我想起2021年初那波史詩級行情,只是這次的劇本里少了些互聯(lián)網反壟斷的陰霾,多了幾分AI革命的硝煙味。
在a股的散戶還在ai的邏輯還能不能持續(xù)的時候,港股恍惚間已經有種牛市重臨的錯覺。
在我看來原因有三。
首先DeepSeek掀起的AI風暴正在重構資本市場的估值體系。
這個被外行當作普通聊天機器人的產品,在內行眼里是打開第四次工業(yè)革命的鑰匙。
當OpenAI還在糾結用戶留存率時,中國團隊已經用免費的中文大模型撕開了萬億級應用場景的缺口。
嗅覺敏銳的南向資金根本不在乎所謂的盈利模型,他們賭的是科技公司從"賣廣告"到"賣生產力"的范式革命。
3.8萬億資金洪流里,有3000億是在春節(jié)后兩周突擊進場,這個數(shù)字比去年四季度總和還要多出兩成。
第二個原因就更是簡單——港股的估值足夠低。
根據(jù)最新數(shù)據(jù),恒生科技指數(shù)成分股的平均市凈率(PB)約為2.1倍,處于近十年20%分位水平,這個位置在過去二十年里每次都是黃金坑。
如果覺得這些數(shù)據(jù)還不夠直觀的話,大家可以看看這個兩倍做多恒科的ETF基金。
21年2月份達到最高點68.1,然后一路跌成屎,即使現(xiàn)在從底部漲上來了50%,價格也只不過是6.2,還不如4年前的1/10。
所以港股科技的估值到底有多低,大家可以應該大致有了個了解。
最后,還是大洋彼岸的美聯(lián)儲金庫里日夜轟鳴。
雖然1月份核心CPI數(shù)據(jù)爆表炸得華爾街人仰馬翻,但美債市場只用了48小時就修復了傷口。
說明什么?
說明市場對于美聯(lián)儲降息的預期是非常強烈的,那么在降息的預期下,被嚴重低估的港股是最好的買入時機。
而港股的代表就是科技,科技的代表就是互聯(lián)網,互聯(lián)網代表就是騰訊,就好像英偉達在納斯達克的地位一樣。
然而即使港股科技這樣漲,騰訊的市盈率還在22倍左右徘徊。
反觀國內某芯片ETF的第一大重倉股,市盈率早就飆到三位數(shù),市凈率是國際同行的五倍有余。
當然,更重要的還是根本的游戲規(guī)則問題,這個我就不多說,國內資本市場啥情況,大家比我更了解。
以上就是為什么恒科如此大漲,但A股卻依然半死不活的原因,即使科技相關股票也很難跟香港那邊相提并論。
A股的資金流向還是每日流出,毫無新意可言。
資本都是逐利的,有些東西無論牛逼吹得有多大,被放棄的就永遠被放棄了,資本并不會因為一些所謂的政治正確就來幫你抬轎子。
可能有人會說,七叔你這是馬后炮,之前怎么不聽你這么分析。
其實這些操作我在俱樂部里是分享過的,早在去年9月份我就明確表態(tài)要定投恒生科技,當然實際上去年5月份就開始埋伏進去了。
事實我也是這么操作了,只不過當時的確沒料到十一的行情會這么猛,所以上漲期間并沒有投,等它跌下來了,我又繼續(xù)定投了,半死不活了幾個月,現(xiàn)在又開始旱地拔蔥——順帶說一句,我這個是港股的兩倍做多,所以收益率要比普通的稍微猛一點。
當初還沒有deepseek那事,我的邏輯就特別簡單,第一港股便宜,第二美元降息,但我不能確定自己肯定買在最低點,那么定投就是。
作為一個長期定投的標的,那個位置肯定不虧就對了。
選擇正確的方向,耐心等待就行了。
肯定有人會問,七叔,現(xiàn)在恒科還能買嗎?
其實我已經把邏輯講得很清楚了,只要恒科的市盈率足夠低,并且美元降息的預期依然存在,那么底層邏輯就沒有變化,它依然是一個非常值得投資的標的。
當然,你問我現(xiàn)在能不能追,能漲到什么位置,或者回調到什么位置可以買……類似的問題,我就無能為力了。
我始終認為投資只要把握模糊的正確就行了,不求甚解,然后加點耐心,最終已經會有好的回報。
最后,想跟七叔更深入探討一些投資方法和策略,或者想要有更加國際化視野投資的小伙伴,可以加入七叔的俱樂部,原價1999/年,現(xiàn)價599/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