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迷霧:海爾入局與汽車之家的困局
近日,多家媒體報道稱,海爾集團即將官宣收購汽車之家,這一消息在資本市場和汽車行業都引發了熱議。據知情人士透露,海爾目前仍在尋找合適的汽車之家管理團隊,以應對其內部治理的挑戰。而更引人關注的是,多家媒體援引內部信源指出,汽車之家近年來存在嚴重的貪腐問題,部分高管被指利用職權牟取私利,導致公司運營效率和品牌聲譽雙雙受損。
這場收購的時機頗為微妙。汽車之家作為中國最大的汽車垂直媒體平臺,曾是互聯網時代的標桿企業,但近年來增長乏力,從汽車之家 2024 年第三季度財報來看,業績并不樂觀。該季度營收 17.75 億元,同比下降 6.9%;營業利潤 8260 萬元,同比下降 50%;凈利潤 4.4 億元,同比下降 23.9%。其中,媒體服務收入下降明顯,成為拖累業績的重要因素。與此同時,母公司平安集團雖在2016年以16億美元收購汽車之家控股權,但雙方在“汽車+金融”的協同效應上進展有限。平安時代的汽車之家更像是一個流量工具,而非戰略核心。如今海爾接盤,外界不禁質疑:這家以家電制造和智慧家庭生態聞名的企業,究竟是撿到了“流量富礦”,還是接過了“燙手山芋”?
2022年9月,汽車之家推出新零售戰略
從巔峰到沉浮:汽車之家的二十年興衰史
回顧汽車之家的歷史,其崛起與垂直媒體的黃金時代密不可分。2005年,李想創立汽車之家時,中國互聯網尚處于門戶網站主導的階段。憑借“專業內容+用戶社區”的垂直模式,汽車之家迅速超越新浪、搜狐等門戶的汽車頻道,成為消費者選車、購車的首選平臺。當時汽車之家報道的特點是迅速而模塊化的新車信息,客觀反映用戶心聲的媒體立場,豐富活躍的社區內容,全面準確的車型數據庫,并且向區域化、電商化覆蓋,以模式和團隊的優勢,對照僅作為部門或事業部存在的門戶網站汽車頻道,取得了巨大的優勢。2013年,時任CEO秦致推動公司赴美上市,市值一度突破50億美元,標志著垂直媒體對綜合門戶的全面勝利。
然而,2016年平安集團的入主成為轉折點。老一代創業者秦致和李想退出,平安試圖將汽車之家與其保險、金融業務深度綁定,推出“看車—買車—用車—換車”閉環服務,但戰略執行中卻出現偏差。一方面,平臺內容逐漸商業化,用戶體驗被廣告和導流擠壓。陸敏和龍泉兩代董事長都無法解決好戰略融合的問題;汽車之家也在積極尋求轉型,曾經在2022年推出“新能源空間站”模式,希望通過建線下體驗店,為車企直接提供銷售線索,但是也未見明顯成效。另一方面,平安對短期業績的追求導致管理層頻繁變動,原核心團隊陸續出走。2020年后,隨著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崛起,汽車之家的流量壁壘被打破,移動端起色不大,視頻無法和字節系競爭,曾經的“汽車內容帝國”,在時代浪潮中逐漸褪色。即使是垂媒模式中,也被字節系孵化的懂車帝超越。
汽車之家AR看車
垂媒之困:模式老化與生態重構的生死局
汽車之家的困境,本質上是垂直媒體商業模式的集體危機。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獲取信息的方式發生劇變:短視頻的沉浸式體驗、直播的實時互動、社交媒體的碎片化傳播,徹底顛覆了傳統垂媒“圖文+論壇”的內容形態。與此同時,主機廠和經銷商加速布局私域流量,通過企業微信、小程序直接觸達用戶,進一步削弱了垂媒的中介價值。
更棘手的是內部治理的積弊。據內部員工透露,汽車之家目前員工總數超過5000人,但“部門墻”厚重,創新業務推進緩慢。部分中層管理者利用廣告資源分配權、數據接口權限進行利益輸送,甚至有經銷商爆料“不交‘服務費’就難以上榜推薦名單”。若要重振旗鼓,海爾必須直面兩大挑戰:一是通過組織架構調整和反腐行動重塑內部效率;二是跳出“廣告依賴癥”,找到與新時代用戶需求匹配的產品形態。
海爾的野望:生態協同能否激活“舊資產”?
對于海爾而言,收購汽車之家絕非簡單的資本游戲,其背后暗含對智能出行生態的野心。近年來,海爾通過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三翼鳥智慧家庭品牌,構建起“家場景”的完整生態。若將汽車之家納入版圖,或可實現“車與家”的場景串聯。從戰略層面看,這是海爾多元化戰略的重要一步。海爾在家電領域增長放緩,新能源汽車領域潛力巨大,收購汽車之家可讓海爾更深入地參與汽車產業鏈。在資源方面,海爾能獲得汽車之家的海量用戶數據和流量入口,借助其品牌影響力提升在汽車領域的知名度。而在技術與業務協同上,海爾的智能制造、物聯網技術可為汽車之家的內容創新、平臺升級提供支持。汽車之家則能為海爾提供汽車市場洞察,助力海爾開發相關產品和服務。比如海爾可基于汽車之家的用戶數據,研發智能汽車相關的家電產品或服務。
但這一愿景的實現需要突破多重障礙。首先,海爾缺乏互聯網平臺運營經驗,如何平衡商業化與用戶體驗將考驗其戰略定力。其次,汽車之家的流量價值雖存,但用戶黏性已大不如前,需通過內容創新(如短視頻評測、AR看車)重獲年輕群體青睞。更重要的是,海爾需推動汽車之家從“媒體”向“服務平臺”轉型,例如切入新能源汽車的訂閱服務、充電網絡對接等新興領域,與自身智慧生態形成化學反應。簡單來看,一家家電行業的“傳統企業”,收購汽車互聯網領域的“傳統企業”,即便是全面淘汰既有高管,又能否誕生一家充滿活力和創新精神的新公司呢?據媒體報道,海爾目前仍在為汽車之家物色新的 CEO 人選,傾向于有汽車行業背景的人士。此前海爾曾接觸過幾位傳統汽車品牌總經理,但都不太滿意。若 2 月底還未找到合適人選,可能會讓汽車之家副總裁楊嵩暫且主持大局。事實上,早在3、4個月前,海爾就已經積極尋找汽車之家高管人選,但現在仍沒有結論。
汽車之家“新能源空間站”
結語:破局者的賭注
當年從汽車之家黯然退場的李想,如今憑借理想汽車實現人生第二高峰,年銷50萬輛,并且實現盈利,成為新勢力企業的代表。而汽車之家則已成昨日黃花。海爾收購汽車之家,既是對垂媒剩余價值的押注,也是對自身邊界擴張的試探。若成功整合,汽車之家或能依托海爾的制造基因和生態資源,蛻變為“車家互聯”的新樞紐;若失敗,則可能成為又一個互聯網轉型的經典反面教材。這場收購的真正價值,或許不在于交易本身,而在于為傳統企業跨界融合提供一場生動的實驗——在流量紅利殆盡的時代,舊資產能否通過生態重構煥發新生,答案即將揭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