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失業(yè)了。
今年7月,我從工作了兩年半的星巴克離職。但其實除了“靈活就業(yè)人員”這個身份之外,我還有另一個頭銜,那就是“海蘭咖啡坊現(xiàn)任主理人近老板的太太”。
南沙海蘭咖啡坊
也許很多人并沒有聽說過這家咖啡店,它坐落于廣州市南沙區(qū),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第15個年頭了。作為一家純粹的日式咖啡店,海蘭由上一任社長,也就是現(xiàn)任主理人的父親近豐【KON YUTAKA】先生(日本)所創(chuàng)辦,十幾年來,父子兩代人不斷進修,精進咖啡技術,始終如一烘焙和沖煮高品質(zhì)的咖啡。功夫不負有心人,在2014年的時候,海蘭拿下了日本擁有百年歷史企業(yè)KōNO器具公司的中國總代理,店內(nèi)開始銷售KōNO器具,每當客人走進店,總能看見琳瑯滿目的器具墻,并置身于咖啡烘烤的香氣中。
“十幾年前的南沙可還是一片荒地呢”,店里的員工們總是開著這樣的玩笑。確實,十幾年來,海蘭默默見證了南沙這片新區(qū)的發(fā)展,從一片香蕉田變成了一座座高樓,也見證了越來越多的咖啡店在南沙開起來。
我現(xiàn)在每天待在店里的時間不多,是因為目前已經(jīng)有了31周的身孕,總是不愿意太過勞累。借著去年去日本采購一批母嬰用品的機會,我們趁機也去了日本東京一些老派的咖啡店探店。
有一家店給我留下的印象很是深刻。它并不是開在繁華的路段或者商圈,而是開在一處居民區(qū)內(nèi)。我和近老板坐了兩個多小時的電車和巴士才到達。至于為什么一定要去這家店,一是因為它是由近老板以前在日本KōNO公司工作時同期的伙伴經(jīng)營管理,近老板想著無論如何都要去拜訪一下這位很久沒有見面的老朋友,同時也想要深入了解一下日本現(xiàn)階段的咖啡市場。
TINY PONTA COFFEE
這家咖啡店并不起眼,甚至都沒有一個很象樣的門頭,唯一有特色的是門口用兩個裝咖啡生豆的木桶拼接起來的簡易椅子,以及椅子下給流浪貓們設置的“貓糧自助餐”。“日本人對貓咪的喜愛還真是深入骨髓”,我心里不由得冒出這句話。推門而入,店內(nèi)光線并不那么明亮,門口的地上散落著大約有幾十個用來裝生豆的麻袋,巨大的咖啡烘焙機運作著,咖啡的香氣在空氣中彌漫。整體的氛圍和感覺幾乎和海蘭咖啡坊一模一樣。
店內(nèi)的座位并不多,大約只有吧臺的三個位置以及三張方形小桌,客人卻不少,小小的店內(nèi)坐滿了人。即使那是一個工作日的下午,我和近老板還是只能勉強在一個靠墻的位置坐了下來。主理人和店員在吧臺內(nèi)忙碌著。聽說主理人原本只想把這個位置用作一個咖啡的烘焙基地,但時常有附近的居民從門口路過,聞見咖啡的香氣,便提出想要喝一杯的想法,久而久之,主理人就將這里進行改造,滿足了客人們的需求。
TINY PONTA COFFEE主理人
好久不見的兩人聊的很歡,我由于日語并沒有非常精通,只能勉強聽個大概。主理人慷慨大方給我們沖了好幾款豆子讓我們試喝、品嘗。他們暢談對于日式咖啡的看法,又一起研究如何才能用現(xiàn)有的咖啡器具優(yōu)化不同豆子的沖煮方式,有很多專業(yè)性很強的地方我并不理解,只能笑笑看著眼前的兩人不停爭論著。我因為懷孕了愛吃甜食,主理人便又給我端上來兩塊小蛋糕。臨走的時候,他只象征性收取了我們100日元的費用,折合成人民幣大約也就5塊錢吧!
傳統(tǒng)的日式咖啡真好喝啊!在日本的街頭,很少能看見人們拿著一杯星巴克或者其他連鎖品牌的咖啡走在路上。作為一個剛從星巴克離職的前員工,我也去觀察過日本的星巴克氛圍和客流,星巴克一類的連鎖咖啡店對于日本人來說更像是一個辦公、社交的場所,所以他們并不會將飲品帶出門店,像中國的年輕人們一樣邊走邊喝,或者將咖啡變成一個辦公桌上的“標配”。相比較起來,日本人對于傳統(tǒng)的日式咖啡有更深的執(zhí)念,這也是為什么往往那些日本老派的咖啡店更加得人心。
也許日式咖啡這個概念還并沒有被很多人了解。說白了,日式咖啡就是一門學問,一門專門研究“如何還原咖啡最純粹味道”的學問。
日式咖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紀。當時的日本處于明治時代,這期間發(fā)生了一件重大的改變,那就是明治維新,說通俗一點就是日本的洋務運動,讓日本全土西方化,而咖啡就是當時傳播西方文化最直接也是最方便的媒介。1930年代,由國家出臺的“純喫茶”概念,讓咖啡在日本成為了廣受國民喜愛的飲品。但在當時的日本,可采購的糖和奶價格較高,日本咖啡店主們致力于研究如何將一杯“齋啡”做的好喝,漸漸演變成了我們現(xiàn)在所熟悉的“日式咖啡”。在沖煮方式上,區(qū)別于歐美流行的加奶加糖的意式咖啡,日式咖啡習慣采用手沖濾泡式,更加凸顯出咖啡的甘甜風味、降低咖啡的酸性。日本的人們追求的,往往只是那一杯,最純粹、好喝的咖啡。
近老板發(fā)現(xiàn),這家店的主理人對于咖啡的烘焙進行了一些新的嘗試,也得到了很不錯的效果。一般來說,使用KōNO器具的標配咖啡豆皆為中深度烘焙,而這位主理人精選了幾款豆子,進行了淺烘的嘗試,沒想到竟然意外的好喝。這給了我和近老板很大的啟發(fā),或許,我們也可以試試呢?
回想起我曾經(jīng)在星巴克工作的兩年半,確實很快樂,學到了很多管理經(jīng)驗,也感慨現(xiàn)在人們對于咖啡的接受度已經(jīng)相當之高,“咖啡”這舶來品竟然也在中國慢慢傳播開來。咖啡能在中國火出圈,咖啡市場能在中國“卷起來”,確實要感謝星巴克這類的大型連鎖品牌。
但慢慢的,這種“內(nèi)卷”好像走進了一個歧途。人們所追求的咖啡內(nèi)卷,變成了我所認為的“花里胡哨”,許多咖啡店習慣于推出“曲奇餅干拿鐵”、“咸蛋黃拿鐵”、“開心果拿鐵”等等一系列在我看來不應該被結(jié)合在一起的咖啡組合,用大比例糖漿和牛奶去掩蓋咖啡豆質(zhì)量的缺陷。而這種低質(zhì)量的產(chǎn)品,反而成為了中國咖啡市場的主流,甚至連我也沒有逃過,被卷入這種“花式咖啡”的洪流,有的時候,咖啡里不加點糖奶我也覺得缺了點什么。被糖漿和牛奶大比例混合后的咖啡,已經(jīng)完全失去了咖啡原有的香味,更像是一杯糖水、奶茶。或許通過這種方式,商家就可以降低成本,低品質(zhì)咖啡豆的雜味就可以被完全掩蓋。
我不禁感嘆,難道咖啡豆原本的品質(zhì)就不再重要了嗎?
還好近老板給了我否定的答案,讓我看到還有很多人、很多店,一直在為了給客人提供高品質(zhì)、好喝的咖啡而努力著。
南沙海蘭咖啡坊主理人 近博希
我曾經(jīng)就問過近豐先生,也就是海蘭咖啡坊創(chuàng)始人一個問題:“您為什么要創(chuàng)辦海蘭咖啡坊呢?15年前的中國其實并沒有多少人喝咖啡啊。”他回答說,海蘭創(chuàng)業(yè)的初衷,是“做一杯好喝的咖啡”,如果市面上喝不到,那我們就創(chuàng)造它。
確實,多年來,從咖啡生豆開始,挑豆子,選出壞豆爛豆,再到精心烘焙、沖煮,每一步都好像在告訴客人我們是值得信賴的。這些年來,我一直被海蘭咖啡和近老板所感動,海蘭咖啡坊已經(jīng)變成了我心中最有安全感的地方,因為我知道,無論何時,只要我來到店里,總能喝上一口純粹的日式咖啡。
看來這趟日本我們沒有白去,對于日式咖啡我又有了新的感悟。從日本KōNO公司的咖啡歷史可以看到,三代人不懈的努力,可以延續(xù)百年。中國的咖啡才不到30年的歷史,而我們海蘭咖啡已經(jīng)有了15年。我始終相信咖啡的前景,只要堅持做真正好的咖啡,海蘭的第二個15年會更好。這也是我們堅持下去的理由。
未來還是會繼續(xù)支持海蘭咖啡坊和近老板。如果能讓身邊更多的人喝上、喜歡上正宗又純粹的日式咖啡,那我們就沒有白忙活。只要店還在,我們就會有希望。
版權信息
未經(jīng)同意請勿轉(zhuǎn)載,歡迎分享朋友圈
■ 文章來源:海蘭咖啡坊 海蘭咖啡
■ 文章作者:Ina Zhu
■ 圖片來源:Ina Zhu、Josen
■ 侵權聯(lián)系:weixin@coffeesalon.com
■ 合作聯(lián)系:微信cofesalon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