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湖北工程學院生命科學技術學院 農學院本科生在科研創新領域捷報頻傳。以湖北工程學院為第一單位,學生為第一作者發表SCI一區、二區論文各1篇,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項。
該校生科院2022級藥學專業李宵宇、伍梓萱同學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生物學領域國際頂級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2024年影響因子7.7,中國科學院一區TOP期刊)發表研究論文。
研究團隊創新性地對大悟野菊花多糖(CIP)進行羧甲基改性研究。通過系統的結構表征和功能驗證,成功開發出具有顯著抗菌和止血特性的新型多糖材料CMCI-3。該研究不僅為野菊多糖基傷口護理產品開發提供了科學依據,更展現了該校本科生扎實的專業功底和創新能力。該研究團隊由藥學專業教師周宗寶博士、陶鑄博士、韓宇博士以及吳瑤老師共同指導,該項研究獲得了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湖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計劃青年人才項目及中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的支持。
該校生科院2021級園藝專業李路路同學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期刊《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影響因子4.0,中國科學院二區)發表研究論文。該研究成功篩選出適用于樺褐孔菌基因表達定量分析的穩定內參基因,研究了在不同培養條件、不同菌株、不同培養時間下適用于樺褐孔菌基因表達定量分析的穩定內參基因,為深入探究樺褐孔菌的遺傳轉化及其藥用成分形成的分子機制奠定了基礎。本研究由郭曉帆副教授和王守明副教授共同指導。基于前期研究,李路路同學還獲得第九屆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三等獎。
此外,今年1月,胡超教授指導的環境科學專業黃夢瑤、楊帆、陳凱亮、伍學威申請的兩項發明專利《一種定量分析半胱氨酸的無顯色分光光度法》《一種定量分析殼聚糖的無顯色分光光度法》均獲授權。
近年來,湖北工程學院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發揮省級科研平臺資源優勢,積極探索高質量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推行科研導師制、創新實踐項目計劃、學科競賽訓練等舉措,深入推進科教融匯、產教融合,形成了面向全體本科生開放的創新實踐訓練體系,形成了良好的科研創新氛圍,持續產出代表性科研成果,有效提高了學生創新實踐能力。(通訊員:王有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