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仙翁的滅魂丹
如果孩子的自我價值感被剝奪,那么他就有可能做出一些極端的事。
《哪吒2》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哪吒試圖接受無量仙翁的蠱惑,服用滅魂丹用自己的性命換父母的性命,結果卻被殷夫人阻止的時候,哪吒哭著說,自己一直覺得自己沒什么用,總覺得自己是在拖累別人。所以這一次他想用自己的性命來證明自己至少是有價值的。
我在看到這一幕的時候,我當下就想到的是,無量仙翁對哪吒的洗腦和我們現如今一些家長的教育理念是有多么的相似啊。
比如,我們來聽一聽這樣一些話術:
“你都這樣了,還有臉回來啊?”
“你一個男孩子,你哭什么哭!不許哭!”
“考了這么點分數,你還有臉吃飯啊!”
“我花了那么多錢讓你去讀書,就考這個成績回來,你說你每天都在干什么?”
“我真是想不明白,你是豬腦袋嗎?你怎么這么笨,怎么教都學不會。”
“我真是后悔,當年生你的時候,怎么就沒把你扔了呢?”
“辛辛苦苦養這么大,就是要氣死我。”
當這樣一些話語甩給孩子的時候,這其實是通過摧毀一個人自我價值感的方式,來PUA一個人,然后試圖使他在一種極端情緒中做出符合上位者要求的行為。比如,讓孩子因為產生愧疚而自我貶低,然后通過聽話來重新獲得對方認可。孩子以為這樣可以重新找回自我價值。但其實他只是成了某些暴躁家長的聽話傀儡而已。
電影中,無量仙翁就是試圖用一種困境,勾起哪吒的自我貶低和自我懷疑,然后使哪吒沉浸在痛苦回憶的刺激中,讓哪吒覺得只有用自己的生命作為代價才能彌補自己的過錯。
現實中,很多正常的家長當然不會用生命存續的抉擇來故意威脅自己的孩子。但是很多時候,他們有意無意的一些破壞孩子自我價值感的話,是實實在在的在孩子心中種下了自貶自毀的種子。
自我價值感
什么是自我價值感呢?他為什么對一個人那么重要呢?
自我價值感是指一個人對自我重要性、能力,能否成功、是否可愛的一種主觀的情感判斷。當人的自我價值感很強的時候,人會表現出自我完善的欲望,表現出向上向善的本性;當自我價值不足的時候,人要么放棄自我,終日無所事事,要么覺得人生沒有意義,甚至采取極端的方式放棄生命。
因為高自我價值感的人有穩定的自我評價,不會或者較少受他人評價的影響。所以一個人穩定的情緒常常來自于他內心特別穩定的自我價值感。相反,一個自我價值感很低的人,他遇到事就特別容易懷疑自己,擔心自己哪里做的不夠好,和人相處的時候總是害怕達不到別人的期待,所以做事總是畏畏縮縮,又自卑又敏感。
有人也許會問,那自我價值感和自信心之間有什么區別呢?
自信心,其實是一種信念。這是一種心態。而自我價值感卻是一個人對自己本身價值和能力的一種判斷感知。當一個人有自我價值感的時候,他就更容易有自信心。
而一個孩子,當他出生的時候,他是沒有什么自信、自愛、自尊的。他在成長過程中的每一份人生經驗都讓他產生一些信念、價值觀和規則。這些信念、價值觀和規則最終就會在這個孩子的內心潛意識里,去支撐起“我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的自我價值感。
所以說,在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身邊成年人對他的影響非常大,主要是父母,還有就是是家人、老師和同學。
如果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他得到的是足夠的肯定、愛和支持,那么他就能培養出足夠的自信、自愛和自尊。如果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一直遭受的是索取,是打壓,是歧視,是各種的價值交換和貶低,那么孩子就一定會自我懷疑,自我物化,自我貶低。
也就是說,好的自我價值感可以讓一個人有穩定的情緒,而因為有不被外界干擾的自我判斷,所以這種人通常自信快樂,在困境中不至于被打倒,總能想辦法突出重圍。
餃子和哪吒
就拿餃子導演舉例吧:
為了做出自己真正滿意的作品,2005年,餃子毅然辭職,回家閉關。
但那時候,他父親去世了,餃子和母親住在一起,沒有收入,只能吃母親每月千元的退休金。
那個時候的餃子,衣服不敢買新的,菜去超市買特價的,每天客廳、臥室、廁所三點一線,從沒離家超過40公里,旅行就更不可能了,連網費都交不起,經常要到朋友家去蹭……
但餃子在追夢,別人卻覺得他癡人說夢。
鄰居在背后指指點點,名校畢業,放著藥劑師的好工作不干,不好好上班,天天窩在家里啃老,像話嗎?
那三年的“啃老”生涯,和哪吒出生后被關在陳塘關家里的那三年一樣,被當做“魔”,被視為異類,遭到各種異樣眼光的反復審視和評判。
就連他最好的同學也對餃子很失望了,走的時候還語重心長地勸他好自為之……
面對外界的質疑、嘲諷、歧視,餃子不語,只是一味地埋頭苦干。
他在心里一遍遍告訴自己:“做動畫,急不得,只能耐著性子慢慢磨。”
最終,在磨了三年零八個月后,2009年,餃子的原創動畫片《打,打個大西瓜》終于出爐了。
這部動畫短片一面世,就震驚整個動畫界,被評為“華人最牛原創動畫短片”“國內最具內涵的動畫片”!這才有了后來的《哪吒》系列。
我們無法得知餃子在那艱難“啃老”的三年里是怎么度過的。但我們通過《哪吒》的電影情節也許可以找到一點答案:
在《哪吒》系列中,殷夫人對哪吒的愛和支持令人動容。一開始,太乙真人主張“了結魔丸”。而哪吒“魔丸”的身份和天生的破壞力,也讓村民都避之不及,視其為災星。但殷夫人始終以母性的本能對抗外界的偏見,一句“他是我的孩子,不許傷害他”成為哪吒生命最初的救贖。這種接納并不是一種沒有原則的溺愛,而是一種基于對生命本質的尊重。
殷夫人知道,哪吒的“魔性”是因為命運的不公,不是因為他本心就是惡的。
當哪吒一出世,開始暴走的時候,殷夫人選擇堅定的把孩子抱在懷里,用自己的愛讓小哪吒漸漸安靜了下來。
因為眾人的嫌棄和害怕,大家都不愿意陪哪吒玩,殷夫人就拿出毽子和哪吒一起玩。即使被哪吒的怪力一次又一次擊飛撞入墻中,她依然笑著說“你敞開了玩兒,娘陪你”。
這種“身體力行的包容”打破了傳統教育中“以暴制暴”的思維定式,通過接納孩子的“不完美”,為哪吒構建了安全的心理空間。
當哪吒因村民誤解而自暴自棄時,殷夫人并沒有要求他“改邪歸正”,而是用擁抱代替說教,用信任消解敵意。一直到她生命的盡頭,殷夫人為了不讓哪吒吃下滅魂丹,她緊緊的抱著渾身是尖刺的哪吒說:“娘從未在乎你是仙是魔,娘只知道你是娘的兒”。
在家啃老三年,遭受過周圍人各種鄙視和嫌棄的餃子,也許他和哪吒已經重合。
所以,在電影當中,餃子導演可以借申公豹之口說出“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動。”
而餃子在電影中對哪吒父母之愛的描寫是深刻的、感人的,讓人忍不住流淚的,想必這背后都是他的親身經歷。所以殷夫人對哪吒無條件的愛和支持會顯得那么的真實感人。而這種愛和支持,讓哪吒完成了心靈的蛻變,也讓餃子頂住了壓力,最終一鳴驚人。
當那句振聾發聵的臺詞“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算”沖出屏幕的時候,我們能感受到導演和哪吒發自內心的自我價值認同感。
現實的無奈
但可悲的是,有多少家長是可以做到電影中李靖殷夫人夫婦對待哪吒那樣無條件的愛和支持呢?
比如說,在我視頻的評論區,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家長非常令人無奈無語的評論。大家知道,我的視頻通常都是在說:作為一個成年人,一個社會經驗更豐富的家長應該學會去給孩子們更多的理解包容愛和支持。
但某些人的評論卻告訴我,在一些家長眼里,他們的愛是有條件的。他們不允許孩子有情緒,他們不能接受孩子有自我,很多家長望子成龍,但是卻總把焦點放在孩子沒做到的小部分,而把孩子做到的部分看做是理所當然,而不給孩子以肯定和支持。一些家長特別信奉要以“恐懼感”、“犯罪感”、“羞愧感”去推動孩子。他們認為,不能給孩子好臉色,認為自己的威嚴不容侵犯。……
這些家長似乎并不明白,他們的這種自私,暴躁,高要求,高壓力,有條件的愛,其實是在破壞孩子的自我價值感。
而如果一個人的自我價值感不足,那么他的潛意識就會不斷地尋找僥幸、以少博多、不勞而獲或者占小便宜的機會。那些家長也許想讓自己孩子聽話懂事,但他們的封建、他們的自私,可能會讓孩子變得貪婪、冒險、小器、妒忌、自私、捉弄別人、爭強好勝,好吃懶做……
作為孩子自我價值感最直接最基礎的源泉的家長,一些人他嘴上在說“我是為你好”,但殊不知,很多人其實是在給自己家孩子喂下一顆又一顆冒著毒煙的滅魂丹。
而可悲的是,一些家長都已經看到孩子吃下滅魂丹之后的后果是什么了,他們卻依然選擇做無量仙翁。
本期推薦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之魔童鬧海》
本期推薦書籍:《孩子:挑戰》——魯道夫·德雷克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