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地區二手房掛牌量超20萬套,令人震驚!
隨著二手房市場拋售潮的出現,各地掛牌量出現了激增的情況,如今,全國15個重點城市的二手房掛牌量突破10萬套。
網傳甚至上海的掛牌量也超過了15萬套,三四線城市的情況就更加夸張。
房東們跟商量好了似的,紛紛拋貨,這背后的原因是啥?
咱們就一起來回顧這段歷史,并看看王健林對于大家眼下最為關注的賣房問題,又是怎么說的。
01、
當年樓市狂熱,無數人扎堆涌入城市買房囤房。
然而在大家還在瘋狂跟進買房時,王健林學校名下70多家萬達酒店全部賣掉。
這一決策不得不說老王有先見之明,因為當初依舊堅持房價會一直漲的跟風者,卻因這一錯誤判斷,紛紛面臨著巨額虧損。
包括當初接手老王資產的富力地產和融創集團,都陷入債務危機之中。
可見老王當初預測之準確!
而伴隨著2024年拋售潮的出現,防止市場的調整也變得愈發明顯。
盡管十月以后出現了銷售回暖,但價格方面,依舊保持著下行趨勢。
如截止到去年底,百城二手房均價已經是連續30多個月下跌。
為“救市”,這幾年的利好措施也在不斷加碼,如到目前為止,國內房貸利率已經降到歷史低點,各地首付門檻也只要15%。
另外,為了助力市場回暖,城中村改造貨幣化安置重啟,新一輪拆遷戶買房潮或來。
02、
調整愈發明顯,但利好消息又一茬接一茬,那么,現在賣掉手上多余的房子,究竟是“愚蠢”還是“明智”?
很多人覺得房價已經跌到底部,這個時候拋售,顯然是倒在了黎明前。
對此,此前王健林就已經一語道破:
全世界沒有哪個地方的房地產,能夠一直保持繁榮超過50年。一般來說,20多年就已經到了飽和階段了,無論是房屋供應還是購買力,都已經到了頂峰,開發空間越來越小。
這話怎么理解?
我國98年房改至今,房子一路猛漲了20多年。
如今,市場已經基本飽和,老百姓也無力再承受高房價了。
未來深入調整或不可避免,加之居民和房企都要逐步降低杠桿率,所以,未來房價還將回歸到合理區間。
所以如果手上有多余的房子,尤其是劣質房,如郊區的房子,三四線線人口外流加劇區域的房子,與其拿著手上持續貶值,不如及時回籠資金更為明智。
03、
三個現實,賣掉更明智
第一,市場已經出現嚴重過剩了
且不說住建部已經透露,國內總共有六億棟樓,就拿一些專家經推算預估的1.45億套空置房,就足以斷定,當前已經建成的房子已經完全夠全國人居住了。
有人說,這房子也不是突然蹦出來的,為啥以前不覺得房子太多呢?
這其實也很好理解,以前主要是炒房客把房子當成了投資籌碼,現在投資功能越來越弱,逐步回歸居住屬性,以后國盛的房子就顯現出來了。
而且市場邏輯一旦供給過剩,價格就必然會出現下跌。
其次,老百姓兜里沒啥銅板了
以前大家敢借助高杠桿買房,除了手上有幾個銅板以外,大家對于未來收入及工作的穩定性預期還是比較好的。
除了認為房價會一直漲下去以外,也覺得自己的收入也會跟隨物價的上漲而上漲。
但是現在呢?兩個預期都打破了!
房子只漲不跌的預期跌落神壇,未來的工作及收入只會越來越穩定,增長的預期,也被打破。
如此一來,即使降低首付門檻,大家能夠上車,但也擔心未來還貸難以持續,陷入法拍。
所以,借債就更謹慎,跟風買房的人也越來越少。
需求上不去,價格就會繼續維持“穩中有降”,逐步讓高房價實現“軟著陸”。
所以,現在賣掉手中多余的房子肯定是“明智”之舉。
最后,居民債務太高了。
98年房改至今,房價一路漲了20幾年,而居民的負債率也從最初的5%一路漲到現在的72%左右。
居民賺的100塊錢當中,起碼有70塊都得用于還貸,剩余收入還得應對日常開銷,贍養老人,養育子女。
說白了,很多人在經歷收入下降以后,已經出現入不敷出,難以維持生存,拿什么支持加杠桿?
再加上房價現在依舊不便宜。就拿北上深來說吧,房價排名全球前五,廣州也排名前十。
價格泡沫太大,沒買的人都不敢去做接盤俠,買了的人整天都在后悔中度過。
這信心不足的背景下,未來價格還將穩中有降,尤其是三四線,沒產業、沒人做支撐,房子都賣不出去,更別說漲價。
所以,如果現在賣掉手中多余房子,很可能就避免了將來房子市值縮水的苦惱。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