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8日,百度集團發布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盡管其AI相關業務表現亮眼,但核心廣告收入下滑、成本壓力加劇以及市場對長期戰略的質疑,導致美股當日暴跌7%,港股亦持續承壓。這份財報不僅暴露了百度從傳統互聯網向AI轉型的艱難,更折射出投資者對其未來增長潛力的悲觀情緒。
一、核心廣告業務加速萎縮:傳統優勢成拖累
百度的核心收入支柱——在線營銷業務(廣告)在第四季度同比下滑7%,連續多個季度呈現疲態。這一頹勢背后是多重因素的交織:
1. 用戶場景爭奪戰失利:抖音、微信、小紅書等平臺憑借內容生態和用戶粘性,逐漸蠶食搜索流量。盡管百度App月活用戶達6.79億,但用戶時長和活躍度持續下降,削弱了廣告變現能力。
2. AI搜索商業化克制:百度為提升AI搜索體驗,主動放緩廣告加載速度,導致短期收入受損。2024年四季度,AI搜索在問答量中的滲透率已達20%,但其商業化仍處于探索階段。
3. 外部競爭升級:微信接入DeepSeek的AI搜索功能,直接沖擊百度傳統搜索場景,進一步分流用戶流量。第三方數據顯示,文心一言的終端調用量已被Kimi等新晉對手超越。
廣告業務的下滑不僅影響短期利潤,更動搖了市場對百度基本盤的信心。李彥宏雖強調“AI原生搜索”的長期價值,但投資人對這一轉型能否逆轉頹勢仍存疑慮。
二、AI業務:增長亮點難掩結構性矛盾**
盡管廣告業務承壓,百度在AI領域的投入初見成效:
1. 智能云逆勢增長26%:得益于文心大模型日均16.5億次的API調用量(外部調用環比激增178%),智能云成為非廣告收入的主要驅動力。
2. 自動駕駛商業化提速:蘿卜快跑第四季度訂單量達110萬單,同比增長36%,并實現國內全無人駕駛運營及香港路測突破。
然而,AI業務的增長未能對沖傳統業務萎縮的影響:
收入結構失衡:智能云占非廣告收入的80%,但其毛利率低于廣告業務,導致集團整體毛利率降至52%。
競爭壓力加劇:DeepSeek等新興AI企業以更低算力成本搶占市場,百度雖坐擁先發優勢,但在應用生態和開發者社區建設上仍落后于國際巨頭。
*三、利潤與現金流:短期陣痛與長期隱憂
第四季度,百度經營利潤同比下滑22%,剔除極越業務關閉的一次性計提損失(約10億元)后,利潤仍持平于低位。成本端壓力顯著:
銷售及管理費用大增14%:主要源于流量獲取成本上升及智能云業務擴張。
現金流承壓:百度核心業務自由現金流為-4.76億元,依賴愛奇藝的正向貢獻勉強維持整體現金流平衡。
此外,股東回報問題引發不滿。盡管賬面凈現金達180億美元(占市值53%),但2024年回購僅10億美元,分紅為零,遠低于市場期待。管理層“重投入、輕回報”的策略,加劇了投資者對資金使用效率的質疑。
財報發布后,百度美股單日暴跌7%。
李彥宏在財報中強調,2025年將是“AI投資回報顯著顯現之年”。然而,百度面臨的不僅是業務轉型,更是組織與管理模式的革新。若無法解決“守財奴式”現金流管理、戰略搖擺及用戶體驗短板,即便AI技術領先,也難以避免在資本市場繼續“沉淪”。
文/獨角獸觀察 財報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