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初,國軍正規部隊基本上退出大陸,表面上大規模武裝行已經停止,完全可以全付身心投入新中國的建設,但是,一些地方依然是匪患肆虐,尤以西南為甚,我們單一說四川,盤踞在各地的土匪在匪特的游走下,開始秘密串聯,這些土匪頭子伙同國民黨特務,上躥下跳,游走于川西周邊各個縣,給老百姓的生活安全帶來嚴重的威脅。
更令人發指的是,當年的2月5日,在成都的東北方向一個名叫龍潭寺的地方,一伙武裝土匪慘害我軍一名路過的高級將領,使其壯烈犧牲。朱向離,山西平遙人,讀書期間就加入先進組織,曾任察哈爾抗日同盟軍警備司令部政治部特務科長、16師政治部副科長、八路軍129師386旅團干事等職,是129師走出來的骨干,抗戰時期,他曾參加太岳軍區的建設,一度擔任太岳軍區情報處處長,對太岳乃至華北地區的對敵斗爭,做出了重要貢獻。
解放戰爭期間,朱向離先后任軍區政治部敵工部副部長,八縱政治部敵工部長,六十軍敵工部長,隨部轉戰晉南、晉中、進軍陜南,參加了運城、臨汾、晉中、太原、扶眉諸戰役,做了大量瓦解敵軍的工作,后調任178師任政治部主任,投入西南戰役,他從渭水之濱出發,越秦嶺、渡棧道人川西平原,爬山涉水,追殲逃敵,因其豐富的統戰工作經驗,被派往國軍起義部隊第三兵團擔任軍事總代表,負責改造整編起義部隊的工作,對勝利完成進軍大西南的任務,起了積極的作用,真正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由于他工作出色,軍委總部任命他為駐外武官,為感念組織的信任,一定不辱使命,他當即動身準備快馬加鞭前往首都北京報到,在一個騎兵班的護送下,途經龍潭寺管轄的院山寺腳,突遭一投土匪伏擊,全體壯烈犧牲。朱向離時年38歲,壯志未酬,英年早隕!蜀中人民在其殉難處附近我縣木蘭鄉十里店建起了烈士陵園,豎起了一塊高大的紀念碑,上書:朱向離將軍紀念碑。寄托為建立新中國而英勇犧牲的朱向離等先烈們的懷念與哀思!雖然他并沒有正式授予將軍,但表達了人民和戰友們,對他在戰爭年代立下功勛的認可和授予高級軍銜的期望。
這一帶土匪對我軍高級干部的殘暴,的確令人觸目驚心。可更讓人想不到的是,這幫串聯的土匪自恃人多勢眾,竟然敢大著膽子進攻縣城,屠殺了更多的革命群眾以及干部。
緊接著的這些日子,周邊大邑、邛崍、新津、蒲江等地匪首,并趁著我軍兵力不足的情況下,率先發起對大邑縣縣城的進攻,因黨政干部初到縣、駐城部隊人少力薄,匪徒最終攻克了大邑縣城,殺害我軍政干部五十余名。邛崍縣土匪也發起暴亂,他趁著縣城守備空虛,控制了全縣47個鄉鎮,然后率部猛攻縣城,當時城內只有解放軍指戰員200余名,經頑強血戰七天七夜后,最終等來了援軍。灌縣(今都江堰市)幾個鄉均遭到劫掠。
特別嚴重的是1950年2月2月11日,土匪頭目竟然裹挾上萬不明真相的群眾,加上夾雜著的土匪,有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衣著五花八門,武器雜七雜八,有槍、土炮、火銃、大刀、梭標、斧頭、菜刀、棍棒,從四面八方涌來,許多人敲著臉盆、鑼鼓,吹著嗩吶、牛角,一邊派人喊標語,掛橫幅,四周五六里內,到處都能聽到喊殺聲,陣勢極為嚇人地對什邡縣發起了進攻,匪徒們進攻了兩天兩夜死傷無數,我軍英勇解放軍的鎮守下,縣城依然穩如泰山。
這一帶土匪四處劫掠武器彈藥以及糧食,各地匪患嚴重,我高層領導人稱“剿匪已成為西南全面的中心任務,不剿滅土匪,一切均無從著手?!蓖瑫r,客觀地分析這里為何會匪患如此嚴重:一是國民黨殘余勢力的支持,在敗退時,不僅訓練特務、拉攏土匪,還承諾給予這些武裝力量正規官職,從而籠絡了大量土匪和地方武裝。這些武裝力量在西南地區頻繁活動,制造暴亂,嚴重威脅新生政權。
二是老蔣高度重視所謂“游擊骨干訓練”核心是利用這一帶復雜的地形和社會結構,建立一支能夠長期對抗我軍的游擊力量。這些秘密訓練營。這些訓練營的學員構成十分特殊,既有當地的地痞流氓,也有土匪頭目,還包括了一些地方武裝首領。訓練內容也別具一格,將正規軍事訓練與游擊戰術相結合。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訓練營采用了一種獨特的教學方法。加入了適合山地作戰的特殊內容。學員們不僅要學習武器使用和戰術配合,還要熟悉山地生存技能和群眾工作方法。
三是給予高官厚祿,官帽滿天飛,這些訓練營培養出了大量"專業化"的武裝骨干。這些人回到各自地盤后,利用所學的軍事知識改造和擴充了原有的幫派組織。通過這種方式,西南地區逐漸形成了一個規模龐大、組織嚴密的地下武裝網絡。這些經過培訓的土匪武裝與傳統土匪有著本質區別。他們不再是單純的劫掠集團,而是具備了準軍事組織的特征。他們能夠使用無線電進行通訊聯絡,掌握了現代化武器的使用方法,甚至建立起了自己的情報網絡。
最最重要的一點,任命了一名最為著名的土匪頭目作為負責人和總指揮,那便是今天我們要著重介紹的“西南游擊隊第二路綏靖中將司令”,給予了她在這一帶的軍事指揮權,其名字叫趙洪文國。
說起趙洪文國,那可是名聲不小。在今天的四川華鎣山景區,這里以蒼翠茂密的山林為環境基調,以秀麗的喀斯特石林、溶洞為典型的景觀代表,秀峰怪石、天坑溶洞、茂林修竹、佛教文化,還有一座以她為原型的雕像,一位英姿颯爽女子,腰裙揣著兩支盒子炮,眼睛注視前前方,右手揣著槍柄,似乎隨時要拔出來發射,上面的文字雖然是寫著此形象是以小說《紅巖》中的雙槍老太婆藝術形象,但其實講述的正是前半生是抗戰英雄,但到了晚年集結匪患,為禍鄉里,荼毒百姓,比當時的日寇好不到哪里去,徹底站在人民的對立面,英雄與敗類的交織,忠誠與背叛的抉擇的趙洪文國。
趙洪文國,原名洪文國,生于1881年,遼寧省鞍山市岫巖滿族自治縣哨子河鄉紅旗溝人。19歲那年,洪文國嫁給了滿人趙玉堂為妻,據說他家是愛新覺羅皇室的一支旁系分支,作為這樣的出身,這樣的家庭背景,在村子里可以算是非法富裕,有田有地有房產,封建社會有些地方遵從傳統,要求女子冠夫姓,于是,她的名字前多了一個“趙”字,當地百姓多稱呼她為趙老太太,那時一家也過上了平靜而安逸的生活。
不過,這種美好生活自從九一八事變后,東北淪陷,由于日軍的兇殘和橫征暴殮,東北人生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民不聊生,不愿做亡國奴人民紛紛揭竽而起進行反抗,一時東北大地涌現出無數義勇軍,1932年春,趙洪文國在大學讀書的的二兒子趙侗,也和一幫年輕學生回到家鄉組織抗日義勇軍,取名叫“少年鐵血軍”。這支隊伍提出的口號是“日本侵略者,最貪婪殘暴,乃中國之仇,東北之世仇。日寇存在一天,中國人便一天不得安寧。日本軍人無一不主張侵,略中國者,吾等為爭取生存計,為中國民族復興計,每次俘虜之日本人,完全殺死。如此,始足以稍解東北民眾之仇恨,略吐中國人心中之憤氣”。在經激勵下打了不少的勝仗。
少年鐵血軍崛起,激起了日軍的極端仇視,當日軍探知趙家為少年鐵血軍的聚集地,于是派兵前往趙家,將趙家攢了幾十年的十幾間房屋和家產一把火給燒得精光,趙洪文國僥幸從大火中逃出來,倔強的她買了印刷機組織學生們印刷了大量抗日宣傳紙,前往附近幾個縣城,將這些宣傳紙張到處張貼。她的這些舉動讓日軍惱羞成怒,日軍有一次前往趙家,這次趙洪文國沒有上次那么幸運,一家六口以及三百多名村民都被抓了日軍的大牢中。抓到大牢后日軍軟硬兼施,但是依然沒有辦法讓趙洪文國開口,最后決定將趙洪文國處死。幸而臨刑前趙洪文國抓住機會,機智配合鐵血軍的行動逃出監獄,這才免于災難。當然,那些被株連的鄉親們也被鐵血軍救了出來。
出獄后的趙洪文國,懷著對侵略者的刻骨仇恨,決定逃離家鄉,并帶領兒媳、女兒潛往北平,在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中繼續從事抗日救亡活動。1937年,趙洪文國通過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籌集到大量軍火,并帶人將軍火押運到華北國民抗日軍駐地,得到了大家的熱烈歡迎。北平淪陷之后,她又潛往漢口,多次參加群眾及各界人士集會,發表講演宣傳抗日救亡,并動員200多人到華北參加國民抗日軍。她自己毅然決然地賣掉家業,支持兒子成立華北國民抗日軍,她親自上陣,與日軍周旋,用游擊戰術牽制敵人。
這位年逾花甲的老太太,在抗日戰場上為軍隊籌集軍火,購買槍支彈藥、組織干部們開展軍事會議、收集敵軍情報等工作?;貞涍@段過往時,有一位將士曾經回憶說:“每當鐵血軍需要槍支彈藥,趙老太太就會在小心地在城郊附近購買那些散兵丟棄的子彈。那時游擊隊的根據地建立在妙峰山下的北安河村,每次來回,都得走40多里地。但是趙老太太卻根本不會提自己有多辛苦,只是一個勁地親自來回奔走著。受她的精神影響,村中還有其他3位老太太也自發與她一同背著子彈,拖著沉重的步伐,來去運送軍火,她的行為可以說影響了不少的人。
這一階段,趙洪文國一直為抗日奔走,所到之處,她廣泛動員鄰里鄉親,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支援抗戰。并極力主張以巧打妙打的方式打擊侵略者,在上山打游擊的過程中,她的腰裙下,始終揣著兩支盒子炮,有人傳言她貴胄之女,去金釵旗袍,身著粗布,綰發為節,放開小腳,打上綁腿,手持雙槍,百發百中。也許是當年她上了年紀,畢竟部隊中60多歲的老太太根本沒有,一開始部隊里許多人對她都持懷疑態度,認為無非是出于宣傳的需要。
不過,有一次接到情報稱日軍出來“掃蕩”,部隊趕緊行動在一個險要的隘口設伏打擊敵人,一切布置妥當,一隊日軍果然來了,遠處山谷里突然間馬蹄聲起,卷起陣陣黃塵?!笆侨毡旧诒?!”人群中傳來驚呼。眾人細眼觀瞧,只見前面不遠處有一隊全副武裝的日兵,正騎馬奔來,大家紛紛握緊手里的武器,額頭上的汗珠一顆顆滲了出來。就在這時,趙洪文國拍馬向前,二話不說,兩手掏出盒子炮瞄準對面就是幾槍,雙手開槍只見幾個日軍應聲栽倒,剩余的發現碰到如此神槍手,見勢不妙,掉轉馬頭倉皇而逃。
雙手打槍,短短幾秒發射多發子彈,且彈無虛發,撩倒數名日軍,讓在場的戰士們目瞪口呆,經此一役,趙洪文國“雙槍老太婆”的名號不脛而走,所以抗日根據地的民眾見部隊中有如此英豪,當地百姓紛紛響應,紛紛加入其隊伍,趙洪文國的抗日武裝也越來越大,很快所部達到上萬之眾。當時八路軍總指揮和副總指揮還給趙洪文國、趙侗母子寫信,希望可以將這支隊伍可以加入八路軍,后來這支隊伍被改編成晉察冀第五支隊趙侗被任命為司令員,趙洪文國則被任命為參謀長。
這支部隊參加八路軍后,在趙洪文國、趙侗母子率領下,立下了一系列戰功,曾北上向平漢出擊,襲擊敵占區平漢鐵路正定火車站、長壽火車站和行唐縣城,隨后參加保衛阜平的戰斗,阻擊進犯的日偽軍,粉碎了敵人以晉察冀抗日根據地中心“討伐”的計劃,在淶源伏擊敵人,殲日軍300余人,擊落敵機一架,攻克平北重鎮昌平,游擊戰打得非常出色,尤其是青杠嶺一戰,身為軍隊高將領的趙洪文國親自上陣,憑借一手雙槍技術,以傷亡27人為代價,一舉擊斃了日軍分隊長三浦和等33人,傷俘偽軍警察22人,為此役全面的勝利做出卓越貢獻。
或許是她這樣的人物太過特殊,《大公報》還專門報道了她的此番事跡,隨后,美國《紐約時報》以及日本本地報社也相繼刊登了與之有關的新聞。在諸位媒體人的追捧下,趙洪文國的消息傳遍世界,由于她總是持雙槍作戰,人們便開始尊稱她為“雙槍老太婆”。從此,趙洪文國“雙槍老太婆”的名號在江湖上傳得越來越廣,一時響徹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她的戰功越來越多,性格也悄悄地發生了很大變化,她覺得應該到處去組織募捐軍費。
于是,這一年趙洪文國南下至香港以及廣州,宣傳抗日以及組織募捐活動,她的到來,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歡迎以及推崇。對此,黃定慧回憶稱,她曾跑到趙洪文國住所拜訪過老太太,接著一連幾天陪同老人參與婦女團體、救亡團體等愛國集團組織的演講活動,演講中,老人操著一口東北話,香港人和廣州人都聽不懂,每到這時,黃定慧就會將其翻譯成粵語,讓在座眾人明白她的意思。老人接受采訪時,黃定慧也會幫她回復媒體提問。她的這一行果然收獲滿滿,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聆聽了她親口介紹的抗戰事跡后,還專門寫下了一首在當時廣為流傳的打油詩《趙老太太》:東洋出妖怪,中國出老太。老太捉妖怪,妖怪都嚇壞!說起趙老太,誰個不崇拜?要想中國好,學學趙老太!……
此時的趙洪文國到處演講,自己曾經說“我本是一個沒有知識的老太太,沒有多大能力,不過是我在游擊隊里以我的熱忱去感化我的弟兄們、同志們。我跟他們一樣的生活,一樣的工作。我愛護他們,幫助他們,所以,他們即與我熱忱地打成一片了,而且是很真誠的接合。因此,一切困難艱苦,沒有絲毫的怨言,沒有絲毫的變亂,反而工作得起勁?!睆纳鲜鲇涊d我們也可以看出,趙洪文國的領導能力還是很強的,她非常善于和隊員打成一片,從而籠絡人心。
由于趙洪文國到處演講加上媒體的喧染,加上她的確有發展隊伍的能力,老蔣為籠絡人心,邀請趙洪文國前往重慶,并合影留念,與她義結金蘭,親筆給她書寫“游擊隊之母”的條幅,將她的事跡編進童子軍教材,為此,“雙槍老太婆”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針對這件事情,《聶榮臻元帥回憶錄》有一段描述:趙侗這個人很狂妄,一直想脫離我們,要獨樹一幟。他和國民黨的關系拉得緊,他的媽媽在重慶。在那里替他吹牛,國民黨的報紙也吹捧他,吹他的媽媽是“游擊隊之母”。這支隊伍他也統不起來,經常來軍區扯皮。我多次做趙侗的工作,還對這支部隊講過話。但是,趙侗總有二心。五支隊的一個大隊曾集體潛逃,那個大隊長經過我們做工作,表現還不錯,想把隊伍拉回來。逃跑的隊伍到了平綏路附近,這個大隊長去追趕,結果被他們打死了。趙侗本人后來也帶了十來個人逃跑,后來跑到重慶?!崩鲜Y見趙侗投奔,大喜過望,于是便大肆吹噓趙侗,并委任后者為“國民抗日軍”總司令,授予他少將軍銜,還為其準備了電臺、密碼和特工。
然而,抗日戰爭全面勝利之后,侵略者的槍林彈雨未能擊垮的趙洪文國,老蔣的糖衣炮彈卻讓她迷失了方向,1949年末,面對國民黨敗局已定,老蔣任命她為"西南救國軍第2路綏靖總司令"。當時的西南地區是國民黨的最后據點之一,希她望依托這里的復雜地形組織最后的抵抗。趙洪文國所率領的土匪數千人之眾,都是由她的兒子趙忠、女兒趙理勇和女婿李遠超等直系親屬組成,他們占山為王,妄想依仗龍門山脈擴大自己的勢力范圍。在此期間,趙洪文國勾結其他土匪威脅群眾,故意給云西起義部隊124師制造混亂,還反復策反起義部隊302師以增強自身實力。
當上中將司令官趙洪文國重新整編部隊,將其改組為游擊隊形式。她利用多年在東北的游擊戰經驗,在川西北山區建立了多個武裝據點。將部隊分散到各個山區,采取打游擊的方式對抗我軍,部隊逐漸由正規軍演變成了武裝土匪。四川境內四處流竄,打家劫舍,在川西北地區制造了多起暴力事件。期間我軍以她是曾經的抗日英雄的份上,規勸她識別清濁,爭取她懸崖勒馬,回到人民行列,她非但不聽,還在在成都北部山區,燒殺搶掠,犯下累累罪行,上文所介紹那些惡劣行徑全部是她一手策劃的。
尤其是在三河鄉的三圣宮舉行了所謂的“聚義大會”,71歲的趙老太喊出來“迎蔣總統回成都,給大家封官晉爵”的口號,一時間群魔亂舞,附近趕來的一些匪首紛紛投其門下。趙老太讓兒子女婿捧著蔣介石的委任狀,對鼠竄而來的匪首們封官許愿,糾結的烏合之眾達萬數,還對抓住的我軍下鄉征糧的干部、戰士們進行虐殺,還可恥地稱為“祭旗”,由一名抗日英雄到揮舞著屠刀的劊子手,差距何其大呀!
隨后,攻打什邡縣城過程中,趙洪文國披掛上陣,手持雙槍,乘坐著專門給她做的滑桿,指揮著數萬土匪向縣進發。此時的趙老太想必是志得意滿的,因為她從來沒有指揮過這么多人的戰斗,想必她也認為靠著自己的影響力可以將解放軍趕出四川,甚至復興民國,但是她還是想多了。匪徒們進攻了兩天兩夜死傷無數,但縣城還是穩如泰山。狡猾的趙老太改變了策略,她一邊派人喊標語,掛橫幅來瓦解解放軍的軍心,一邊派出了心腹秘密挖掘地道,以達到用炸藥毀城的目的。然而,隨著天降大雨,挖的地道塌方死了幾個人,再也沒人干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了,她的地道戰最終化為了泡影。
此時,趙洪文國看著潰兵,無奈地擺手說:“撤退吧!”她率殘匪流竄到綿竹縣大石壩白廟場外七八里的一個小山村一帶妄圖東山再起,這天深夜,我軍對其老巢發動“猛虎掏心”的戰術,一舉將趙匪殲滅。匪首趙洪文國見勢不妙,連平素最喜歡坐的滑桿也顧不上坐了,裝扮成普通農婦,乘混亂之際逃跑。跑到高橋鎮河邊余富華家的閣樓上,并威脅其不得聲張。盡管如此,最后她在人民的汪洋大海中還是被我軍活捉。
被活抓時,趙洪文國雖年已古稀,但依然非常頑固,氣焰囂張,態度惡劣,絲毫沒有悔改之意,曾經的抗日女英雄已再難掩蓋她的反動劣跡。1950年7月6日,根據上級指示,經過公審之后,趙洪文國被判處死刑,并押至什邡縣槍決。從臨刑前的一張照片看,趙洪文國依然一臉倔強,牙關緊閉,眼光決絕。從抗日女英雄到血腥女匪首,善惡卻在一念間變成了永恒。
縱觀趙洪文國的一生,她曾是一位抗日英雄,這期間不僅需要非凡的勇氣,更具有過人的膽識。被人尊稱為“游擊隊之母”,完全可以受到后人的無限崇敬。然而,到了晚年,因利益所惑、沖動所累,最終背棄信仰,錯付忠心、枉負盛名,尤其是作為戰場對手,生死無所謂,但不遵循國際公約,虐殺俘虜所謂,“祭旗”這就不是簡單的戰爭道德而言了,這是人性的淪喪,成為了人民的罪人,這樣的人被公審槍決也就不足為奇了。但是無論如何來說,趙洪文國都是一個傳奇女性,曾經的一代風云人物,巾幗英雄,這是毋庸置疑。同時,也讓我們深刻認識到:英雄與敗類,往往只在一念之差。在歷史的長河中,每個人都應堅守自己的信仰和底線,不為利益所動,不為沖動所累,才能成為永恒的英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