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中未見其名,保生大帝是誰,祖庭又在哪?為何將他與神醫并論
自古以來,生老病死是難以違逆的自然規律,人們都面臨一個天敵——疾病。特別是在古代醫療條件差的情況下,人們的生命健康安全,更是受到了疾病的威脅。
因此,從古至今,人們對懸壺濟世、救死扶傷的醫生們特別的崇敬,而醫術、特別是醫德高超、妙手回春的名醫,更是敬為神明。
那么,古代起死回生、妙手回春的神醫圣醫,都有誰?
上古時期,三皇之一炎帝神農、黃帝的老師岐伯,再到古人推崇出來的十大神醫:扁鵲、華佗、張仲景和孫思邈、李時珍、葛洪、皇甫謐、錢乙、葉天士、宋慈和朱震亨等,對中國醫學做出過杰出貢獻,取得非凡成就。
提起中國的民俗文化和神話故事傳說,人們對三官大帝中的“天官大帝”、“地官大帝”、“人官大帝”都比較熟悉。
因為天官大帝(堯帝)能夠賜福以人間,地官大帝(舜帝)能夠赫免人的罪行,而水官大帝(禹帝),則能夠解除人間的災厄。
因此,三官大帝的“三官殿”殿宇楹聯上,便寫有:天之高地之厚水之深仁慈莫測,賜其福、赦其罪、解其厄、圣德無窮。
在民俗文化中,我國的南方地區還有一位鼎鼎有名的保生大帝。
翻閱姜太公的封神榜名單,保生大帝并未出現在天庭八部365位正神或群星名列中,后來卻名氣很大,甚至人們時常將他與扁鵲、華佗、孫思邈、李時珍等人相提并論?
那么,您知道保生大帝是誰嗎?為何人們也尊“保生大帝”為神醫?他的祖庭又在哪里?
“一心虔奉禮祀,萬寶自來臨?!?/p>
民間敬奉的保生大帝,姓吳名夲(音:tao),字華基,別號云衷,又叫“大道公”、“吳真君”、“花橋公”。
文獻資料記載,保生大帝出生于福建路泉州府同安縣積善里白礁村(宋龍海白礁人),出身寒微,但從小資質過人,生性純樸,又愛博覽群書,精于采藥煉丹和針灸。
年輕時的吳夲,是個四處行醫的赤腳道醫,由于其醫術高超、治病如神,尤其是在治療婦女的奶瘡方面最是拿手,是個乳疾專家,當時的名氣很大。
吳夲后來著書立說,還收下了著名的黃醫官、程真人、鄞仙姑等人為弟子,桃李滿天下。
吳夲之所以后來能與北方的神醫扁鵲、華佗、孫思邈等名醫相提并論,被尊為南方的"神醫",是因為他藥到病除,相傳還醫治好了宋仁宗母親的乳疾。
宋仁宗趙禎原本打算留他在宮中做御醫,可吳夲志在修真,慈悲濟世,并不貪戀榮華富貴。宋仁宗感動之余,尊重其志愿。
回到民間的吳真人,用自己的針灸絕活,救活了很多人。去世后,當地百姓為其修建了祠堂秋龍庵來緬懷紀念他。
宋高宗趙構聽說這位醫德高尚的神醫曾治好過老祖宗的病,就頒下昭令,在秋龍庵的基礎上,重建了一座高大輝煌的宮殿式廟宇,也就是現在坐落于尋龍江北岸入海處——白礁慈濟宮。
保生大帝的祖庭,正是慈濟宮,又叫白礁古宮,當地人譽為“閩南故宮”,始建于南宋初年,歷代都有增建,為宮殿式建筑,雙層三顯示器,雕梁畫棟、富麗典雅,堪稱宋元明清建筑藝術之集大成。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時期,保生大帝的再傳弟子,又治了明成祖永樂皇后(仁孝皇后徐氏)的乳疾。永樂大帝特別命人雕鑿了一只石獅——“國母獅”,運送到了福建慈濟宮。這只奇特的國母獅如今尚在廟宇中,石獅的右掌,高擎著吳夲的印鑒。
隨著歷代帝王的嘉封和民間的廣泛敬仰,各地奉祀保生大帝的宮廟數量越來越多。
明清時期,保生大帝信仰已經走出福建,傳播到隔海相望的寶島臺灣以及東南亞一帶,甚至走出國門,受到東南亞等不少國家的奉祀。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01年,僅臺灣奉祀保生大帝的廟宇,已有160余座。每年的農歷3月11日,福建白樵和臺南學甲建等兩岸慈濟宮,都有大型的廟會活動。
開卷有益,原創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寫成,感謝大家閱讀完整內容。如果喜歡,歡迎轉發和評論,留言或私信互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