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0日,一則消息從北京水立方傳來:TCL完成了奧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的簽約。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與TCL董事長李東生出席儀式。
此次簽約之后,標志著TCL正式成為奧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在接下來的奧運周期內,TCL的電視、空調、冰箱、洗衣機等產品,全面貫穿于賽事內外,成為全球家電行業的一柄標桿。
這是繼阿里、vivo、比亞迪等品牌后,又一家中國企業在世界頂級體育賽事中占據核心贊助席位。而在過去十年間,從足球賽事上的歐洲杯、美洲杯到世界杯,再到冬夏兩季奧運會,中國品牌已悄然接棒歐美日(參數丨圖片)韓企業,成為全球體育贊助版圖中最醒目的存在。
這一幕似曾相識。
上世紀80年代,索尼、三星們以“技術+品牌”的贊助邏輯,將日本制造、韓國制造的標簽嵌入全球消費者的心智。如今,中國品牌正以同樣的方式,在綠茵場、冰雪賽道和領獎臺上,書寫著屬于中國制造的全球化敘事。
從邊緣到中心 中國品牌的全球化敘事
體育贊助從來不是單純的商業行為,而是中國品牌全球化敘事的深遠企圖,更是一場國家產業實力的隱喻。
2024年歐洲杯上,五家中國贊助商占據全球合作伙伴席位的近四成,比亞迪更以新能源汽車官方用車的身份,取代了德國大眾的壟斷地位。
相比之下,TCL的全球化布局更具戰略縱深,贊助歐洲杯球隊、美洲杯及巴西國家隊,在北美市場通過NFL(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 National Football League)合作打入主流文化圈,最終以3926萬臺的全球電視出貨量穩居世界第二。這種“大賽+區域+本土化”的多維滲透,顯示出中國品牌已經從產品輸出發展到了文化融合的進階段位。
事實上,TCL加快全球化步伐的背后,還有其從性價比到技術溢價的產業躍遷夢想。
若將時間軸拉長至20年前,中國企業的體育營銷多停留在“貼牌換曝光”的初級階段。而如今,贊助商名單的背后是一條完整的價值鏈躍遷——安踏的智能跑鞋助力奧運冠軍突破極限,TCL的科技實力讓更多球隊有了廣闊發展。。。。。。從此,中國品牌不再只是廣告牌上的符號,而是以決策型的全新角色參與到中國品牌全球化的漫漫征程中去。
在越南、在墨西哥,在波蘭,在美國,TCL這些遍及全球的“本土化堡壘”讓它對體育的熱情不再是空中樓閣,而是與供應鏈、渠道網絡深度嚙合的齒輪。
這種轉變的本質,是中國制造業從“成本優勢”向“系統能力”的進化。正如耐克憑借輕資產模式統治運動鞋市場,中國企業則以“制造+品牌+技術”的混合模式,開辟出一條迥異于歐盟日韓對手的路徑。
大國崛起 TCL唱響體育營銷里的中國邏輯
而在另一端,中國品牌對于體育賽事的熱切支持,還暗合著國家戰略推進的深層邏輯。
當傳統貿易壁壘高聳,體育營銷逐漸成為了穿透文化隔閡的“軟性基建”。螞蟻集團通過歐洲杯推廣跨境支付,速賣通借賽事搭建歐洲專線,這些動作與其說是商業行為,不如說是數字絲綢之路的微觀實踐。
TCL的奧運成功夢想此前早有成功先例。早在漢城奧運會,三星便通過贊助奧運會完成從“廉價代工”到“高端品牌”的華麗轉身。現在,這條路徑正在被中國品牌精準復刻。
成為奧運合作伙伴,投入巨大,影響深遠,TCL對此當然不會是盲目的,而是嘗過甜頭之后的再度出擊。
此前,通過贊助NFL,TCL在北美市場已經超越LG成為第二。這一戰績背后,固然有中國整體實力和形象的進化,但中國智造通過包括體育賽事在內的營銷手段,助力品牌在北美市場完成認知革命,亦有巨大貢獻。
從目前全球體育賽事的合作品牌來看,歐美日韓企業的贊助多集中于家電品牌,而中國品牌的觸角早已已延伸至汽車、跨境電商等多種領域,這種多元化的贊助矩陣,恰是中國產業升級的一個倒影——我們加速走過了歐美日韓所走過的道路,而且在某些領域實現了絕對的彎道超車,比如家電。
如今,TCL正在用今日中國的邏輯,唱響起歐美日韓昨日哼唱的旋律。
歷史總是押著相似的韻腳。索尼創始人盛田昭夫曾說:“全球化不是選擇,而是生存。”
今天,當中國品牌站上國際奧委會的頂級合作席,這已不僅是一家企業的勝利,更是一個國家在產業革命長河中刻下的新坐標。大國崛起的故事,從來都離不開商業力量的加持,而體育賽場上的中國紅,正成為這個故事最生動的注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