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8日—24日是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藥物認識周,主題為教育、倡導、立即行動。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問題是一場緊迫的全球衛生和社會經濟危機,它對人類和動物健康以及糧食安全有重大影響,并與污染等環境問題有關。耐藥病原體對每個人、每個地方都構成威脅。在此,我們呼吁大家謹慎使用抗微生物藥物,共同預防微生物耐藥。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相關知識吧。
什么是抗微生物藥物?
抗微生物藥物是用于預防、控制和治療人類、動物和植物傳染病的藥物,它包括抗生素、殺真菌劑、抗病毒劑和殺寄生蟲劑。消毒劑、防腐劑、其他藥物和天然產物也可能具有抗微生物特性。
抗微生物藥物用藥誤區有哪些?
1、抗微生物藥物≠消炎藥
炎癥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癥狀,是機體受到例如外傷、高低溫、化學物質、感染等損傷因子的刺激后產生的反應,臨床表現簡稱為“紅、腫、熱、痛”。醫學所說的消炎藥主要包括甾體抗炎藥(糖皮質激素)和非甾體抗炎藥(解熱鎮痛藥),他們可以對癥處理炎癥所帶來的炎性反應。多數人誤以為抗微生物藥物可以治療一切炎癥,實際上抗微生物藥物僅適用于由細菌引起的炎癥,但是,不是所有的炎癥都由細菌感染所致,對于非感染因素引起的炎癥,如過敏性鼻炎等抗微生物藥物就沒用,抗微生物藥物本身對炎癥反應也沒有抑制作用,因此抗微生物藥物不是消炎藥。
2、抗微生物藥物≠感冒藥
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基本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抗微生物藥物不能殺滅病毒,只對細菌性感冒有用。不合理的使用抗微生物藥物不僅無法緩解病情,還可能會打破身體內細菌平衡狀態,甚至導致細菌耐藥性的發生。而且,一般情況下,無論你有沒有服藥,感冒癥狀都會持續一個星期后慢慢痊愈。
3、隨意使用抗微生物藥物
每種抗微生物藥物都有各自的抗微生物譜和適應癥,并不是所有細菌感染都能使用任意一種抗微生物藥物,應根據醫生的建議和處方使用適合的抗微生物藥物,避免不合理的使用導致細菌耐藥性的增加。
4、癥狀好轉立即停藥
抗微生物藥物療效有一個周期問題,使用抗微生物藥物治療后,癥狀好轉并不意味著可以立即停止用藥,不同的感染性疾病使用抗微生物藥物的療程不同,如果頻繁更換藥物,容易使細菌產生耐藥性。
如何避免抗微生物藥物耐藥的發生?
1、合理使用藥物
抗微生物藥物是處方藥,不隨意購買和使用抗微生物藥物,只有在明確為細菌感染時,才可以使用抗微生物藥物。在畜牧業中,減少對抗微生物藥物的依賴,避免人類、動物、植物和環境中抗微生物藥物的濫用和過度使用。
2、嚴格遵循醫囑
抗微生物藥物使用時應嚴格遵循醫囑,按時按量服藥,以維持藥物在身體里的有效濃度,不能一有效果就隨意停藥,因為即便病情已經好轉,也可能會因為殘余細菌造成病情反復。
3、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注重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加強鍛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護自己免受感染。
在患病期間,一定要在醫生的建議和指導下,合理的使用藥物。切勿擅自用藥或者擅自改變藥物的用藥途徑以及劑量和用藥時間,避免對身體造成嚴重的傷害。如果我們用藥不對癥,不但不能夠很好的起到治療疾病的作用,而且會導致病情的延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