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活久見!婚都沒結,房產證先出問題了?
前幾天接到一個小姐姐的咨詢電話,聽完她的故事我都愣住了,這事挺敏感的,所以具體信息不便透露,但這個案例真的太典型了,值得我們好好討論:婚前購房、父母出資,這事到底該怎么處理?
這位小姐姐和男友談了三年戀愛,今年五一準備結婚,在北京定居,婚房問題自然是重中之重,兩人都是普通上班族,在通州看中了一套總價580萬的三居室,首付230萬,但兩人積蓄加起來只有80萬,眾所周知咱北京的房價可不是蓋的呀,于是雙方父母都表示要"資助",小姐姐父母出了50萬,男方父母承諾出100萬,這樣算下來,首付剛好湊齊,剩下350萬按揭30年,月供大概1.2萬,兩人月收入3萬左右,壓力不小但也能接受。
錢有著落了,合同簽了,首付交了,貸款也批了,婚期也定在了五一??墒强墒?,上周這位"未來婆婆"突然改口,提出要在房產證上加上她的名字,理由是"我出了這么多錢,總要有個保障"。
這操作,我還真是第一次見!
當初明明說好是贊助兩人買婚房,現在變成要占股份了,而且房子已經辦好了貸款,馬上就要過戶,此時變更產權人意味著要重新申請貸款,貸款流程、婚期安排全部打亂,這不是添亂嗎?
小姐姐打電話來問我該怎么辦,聽得出來她很糾結,一方面覺得這要求來得突然,一方面又擔心因此影響婚姻,左右為難,男友也挺夾心的,一邊是未婚妻,一邊是媽媽,兩邊都不好得罪,她說除了家里人只敢跟我說,身邊的同事朋友都不好開口,怕被人家笑話。
這姑娘聽起來就是那種特別懂事的乖乖女,現在遇到這種情況,確實很無助,我理解老年人有時候會擔心自己的付出得不到保障,但這個時機和方式,確實讓人很難接受啊。
我來分析一下這個情況的關鍵點:
1. 時機問題:選在網簽過戶前、婚禮前提要求,確實讓人感到有些被動,畢竟前期籌備都做好了。
2. 溝通不足:事先沒說清楚錢的性質是借是給,這是很多家庭都會遇到的問題。
3. 信任危機:這種突然改變約定的做法,難免會讓人對未來的婚姻生活產生顧慮。
4. 法律風險:如果加了婆婆的名字,日后房產處置、繼承等問題都會變得復雜。
我給小姐姐的幾點實在建議:
1. 別急著發火,先冷靜分析。婚姻是一輩子的事,房子再重要也是身外物。但原則問題還是要堅持,產權關系確實不能含糊。
2. 和男友統一戰線特別重要!兩人必須先達成共識再去和婆婆溝通。如果男友都搖擺不定,那這事就真的麻煩了。現在考驗的就是你男友的立場和擔當!
3. 給婆婆一個臺階下:可以理解老人家擔心錢的去向,但不一定非要上房本。比如可以寫個欠條,約定日后分期還款;或者寫個協議,說明這筆錢的性質和用途。
4. 如果協商不下來,寧可延期婚禮也不能在原則問題上含糊。開弓沒有回頭箭,這種事一旦妥協,以后只會越來越多!
對于還沒買房的年輕人,我有幾句掏心窩子的話:
1. 婚前買房,父母出資,一定要事先說清楚是給還是借,最好寫個東西,別不好意思,清清楚楚才能明明白白!
2. 如果父母要上產權,從一開始就要說好,各方出資比例和產權比例要匹配。卡在過戶前要加名字,這種做法真的很不妥。
3. 買房背后其實是考驗家庭關系的處理方式。看看對方家庭處理財產和關系的方式,或許能預見你未來婚姻的樣子。
4. 女孩子一定要有經濟獨立性!有能力的話盡量多出點錢,這樣底氣才足。你付出的越多,話語權就越大,這是鐵律!
后來怎么樣了?
小姐姐昨晚發微信告訴我,她和男友一起去找婆婆談了。男友很給力,明確表示當初說好的贊助不能變卦,如果要改變性質,那也該提前說。
婆婆見兒子態度堅決,也沒再堅持,最后同意把錢給一半,借一半,寫了一張條,約定時間內分期還清,房產證上就不加名了。
雖然壓力變大了,但小姐姐覺得這樣反而清清楚楚,房子順利過戶,婚禮也能如期舉行,總算有個圓滿解決。
通過這件事情,真的讓我想起媽媽群里說的那句話:"你焦慮的不是孩子的成績,而是沒有給孩子兜底的能力"。
搞錢吧,中年人!我現在就在為了將來有給女兒兜底的能力而拼命工作。我家自打女兒出生就想好了,給她準備一套全款房子,婚前就到位,給她足夠的安全感,不求大富大貴,但求孩子不受委屈!
記住,房子是死的,人是活的,再好的房子,如果因此傷了感情,那就得不償失了,希望每一對新人都能好好溝通,妥善處理這些問題,找到讓各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