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們自主研發的ST2500系列產品,實現了國內高性能數?;旌闲盘柊雽w測試設備‘零的突破’。當前,我們正積極推動測試設備國產化進程。”深耕集成電路行業多年,國家第六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杭州加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創始人鄔剛見證了半導體設備國產化需求的快速增長,同時,也深刻感受到優秀技術人才的稀缺。
加速科技現有研發人員110名,然而,對于集成電路這種人才密集型的產業來說,這樣的人數遠遠不夠,“集成電路人才技術門檻高、人才需求精微度高,市場需求和人才供給之間往往存在不匹配的現象。”鄔剛說。
集成電路是信息產業的核心,當下,面臨全球技術競爭的新態勢,人才的結構性緊缺,成為制約行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
杭州市余杭區強于數字經濟,2024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突破2000億元,集成電路產業在余杭也聚集了一批領軍企業。
為打通集成電路行業產教脫節的堵點,2024年,余杭區聯合加速科技,鏈接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眾多頭部企業和高校,搭建共享型產學研融合協同育人平臺——杭州集成電路創新中心,面向本地集成電路測試緊缺技術方向,同時整合企業技術大咖、協會專家、院校名師等優質資源,開展集成電路工程師培訓活動。
走進培訓教室,十余臺測試機、分選機整齊排列。集創中心運營單位有關負責人表示,培訓內容包括半導體測試理論課程、工廠實習、芯片測試開發實戰等。此外,該中心還聯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開發了行業第一本實踐導向工具書《集成電路測試指南》。
搭建真實的生產實訓環境,引入產業級教學設備和企業實際項目,培訓課程把專業技能培養融入教學、實訓、生產環節。一方面,幫助在校學生跨過專業門檻和就業門檻;另一方面,面向企業工程師、高校老師,幫助行業人員提升專業技能。
陳禹杰是培訓班的學員之一。來自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的他,經過一個多月的培訓后,成功入職加速科技,成為一名應用測試工程師。“我學的是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日常在學校的課程偏重于學科訓練,和實際的崗位操作還有一定距離。在這里,我們能夠接觸到工業級生產機器和企業訂單,不僅幫助我們更快地適應工作,表現好還能直接被企業選中?!彼f。
“地方搭臺、企業出題、高校答題”的協同育人模式,實現了技能人才培養與行業需求有效適配,也為余杭區幾十家集成電路公司提供了人才支持,減輕了企業負擔。
“學員經過1到3個月的實訓教學后,就能基本達到助理工程師的技能水平,大大縮短了我們培養員工的周期?!焙贾莅俾‰娮佑邢薰径麻L周蓓華說,從前企業需要3年才能培養出一個技術人才,現在這個時長縮短到了1年。這家從事集成電路芯片生產設計的高新技術企業,已經依托集創中心培訓了十余名測試技術工程師,今年又通過培訓營招聘了2名應屆畢業生。
據了解,集創中心至今已開展集成電路工程師培訓40余場,累計培訓學員6000余人次,高質量推薦就業人數比例達30%以上,預計每年為集成電路產業輸送500余名專業人才。(潮新聞記者 張熙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