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春節(jié),《哪吒之魔童鬧海》的火爆不僅點燃了無數(shù)觀眾的心,更在銀幕上留下了一個耐人尋味的細節(jié)——太乙真人用蓮藕為哪吒與敖丙重塑肉身,仔細看蓮藕似乎長著九個孔:他為什么用的是蓮藕?他用的九孔蓮藕來自何方?
為什么是蓮藕?
蓮藕,在中國人的生活中,遠不止是一種食材。它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是中華文明中不可或缺的符號。
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遺址中,就發(fā)現(xiàn)了蓮藕的花粉化石,證明蓮藕并非如某些說法所言源自印度,而是地地道道的“中國原住民”。先秦時的《詩經(jīng)》中“山有扶蘇,隰有荷華”的描繪就跟蓮藕相關,《爾雅》中的“荷,芙蕖……其根藕”,更是直接將蓮藕推向了文化的中心舞臺。漢代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那鍋蓮藕湯,藕片清晰可見,仿佛在訴說著古人對蓮藕的鐘愛。北魏《齊民要術》中記錄的蒸藕做法,則展現(xiàn)了蓮藕在古人餐桌上的多樣風采。
《齊民要術》中記載的蒸藕做法
蓮藕不僅是食物,更是象征。它寓意著生活的圓滿與吉祥,象征著堅韌與頑強的品格。宋代周敦頤的《愛蓮說》更是將蓮藕“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形象刻進了中國人的文化基因中。宋代張君房撰寫的《云笈七簽》還記載南陽劉長生有一副“真人駐年藕華方”,采藕華、藕根、藕實做藥,“服藥七十余年,不壯不老,長服神仙。”
宋《云笈七簽》中記載的“真人駐年藕華方”
正因如此,明代《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世尊以其能降魔之故,便折荷菱為骨,藕為肉,系為脛,葉為衣”為哪吒重塑法身的記載,才顯得如此自然。蓮藕的純凈與堅韌,恰好對應了哪吒剔骨還父后的至純至孝;而“藕斷絲連”的特性,則暗含了道家“形滅神存”的生命觀,與《淮南子》中“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的論述遙相呼應。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關于復活哪吒的記載
搞清楚為何用藕來做復活神器了,再探討一下為什么會選擇九個孔的藕?這背后,隱藏著道家文化的深厚玄機。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九”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數(shù)字。它是天地間最大的陽數(shù),象征著極致與圓滿。東漢王逸釋宋玉的《楚辭·九辨》時寫道:“九者,陽之數(shù),道之綱紀也,故天有九星,以正機衡;地有九州,以成萬邦,人有九竅,以通精明”。《黃帝內經(jīng)·素問》中說:“天地之間,六合之內,其氣九州、九竅、五臟十二節(jié),皆通乎天氣。”《鬼谷子》也指出“九竅十二舍者,氣之門戶,心之總攝也”。《莊子》也表示:“百骸、九竅、六藏,賅而存焉。”
東漢王逸注釋《楚辭·九辨》聊到“九竅”
九孔蓮藕,正是這種“九竅通玄”思想的物化象征。它的九孔結構,對應著人體的九竅,這種“藕中有竅,竅中有妙”的構造,恰好契合了道家丹道的要義。
正如元代劉志淵撰寫的《啟真集》中所言:“假乾坤為鼎器,坎離為藥物,以七返九還之功,煉作純陽長生之體。”因此,九孔蓮藕不僅是哪吒重生的載體,更是道家生命哲學的具象化表達。
《啟真集》中談到丹道的七返九還
那么問題來了,哪吒電影中的這個九孔蓮藕,究竟來自哪里?
目前,有多地在爭是"仙藕之鄉(xiāng)",陜西渭南的媒體說是富平九眼蓮,安康的媒體說是他們紫陽縣蒿坪鎮(zhèn)的藕,湖北潛江的媒體說黃灣藕,仙桃的媒體說是他們沔城藕藕……一時間,我們黃岡文化和旅游局也是坐不住了,直接甩出一篇文章:“量產(chǎn)”哪吒,浠水巴河九孔藕最靠譜!
多地爭論哪吒重塑肉身的“仙藕”來源
確實,我們浠水巴河九孔藕,歷史悠久,品質獨特。很多地方的九孔藕主要是田藕,而浠水的九孔藕主要產(chǎn)于湖北浠水縣巴河的芝麻湖,質白似雪,天生九孔,古往今來,聞名全國,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chǎn)品。浠水也因此可以說是“仙藕之鄉(xiāng)”最有力的競爭者。
在鄂東南一帶,古時候民間就流傳有一首《風味小吃四季歌》:“過江名士開笑口,樊口鳊魚武昌酒。黃州豆腐本佳味,盤中新雪巴河藕。”還有一首歌謠更是直接唱道:“巴河藕,孔竅多。炒著吃,甜嗦嗦。燉著吃,粉坨坨。做成藕丸子,瞎子摸過河。”
方志中記載,早在北宋時期,浠水九孔蓮藕就已名揚天下。蘇軾在游歷浠水后,以“齒隙留香”四字高度評價了這里的蓮藕,并作詩盛贊:“巴河有藕天下奇,潔身方正舉世稀。體長三尺無瑕疵,心多一竅有靈犀。神品有花難移種,靈根獨戀故鄉(xiāng)泥。七百年間為貢品,佳藕天成列御席。”
算下來,蘇軾之前的700年是東晉時期,約為東晉時期,那時候的人們就發(fā)現(xiàn)浠水九孔蓮藕非凡品,將其作為貢品送上了皇帝的餐桌。從此以后,浠水九孔蓮藕成了眾多王朝得皇家貢品,據(jù)傳,吃東西特變態(tài)的慈禧太后對其也是鐘愛有加,甚至將其列為御膳常客,宮宴上肴。
清代慈禧太后出行的老照片
1925年,浠水籍愛國詩人聞一多在《故鄉(xiāng)》中寫道:“你不知道故鄉(xiāng)有一個可愛的湖,常年總有半邊青天浸在湖水里。我要看家鄉(xiāng)的菱角還長幾根刺,我要看那里一根藕里還有幾根絲。”有傳言說他還曾引用《紅樓夢》中的詩句,贊浠水九孔蓮藕“心較比干多一竅,貌容西子勝三分”。
浠水巴河九孔藕不僅得到了歷史的認可,更經(jīng)得起現(xiàn)代科學的檢驗。
1983年,中科院武漢植物研究所專家對巴河蓮藕產(chǎn)地進行了實地檢測和研究,認定其生長環(huán)境的獨特造就了巴河蓮藕獨有的優(yōu)良品質。他們的分析報告顯示,巴河蓮藕含水分76%,總糖量為1.4%,淀粉含量高達15.5%,蛋白質含量為2.06%,游離氨基酸含量為0.28%,每百克鮮藕中維生素C含量達25.9毫克,維生素B2、B6分別為0.17毫克和0.15毫克。這些數(shù)據(jù)表明,巴河藕的營養(yǎng)成分遠超普通蓮藕,堪稱“水中人參”。
攝影師曹杰拍攝的巴河芝麻糊藕農采藕
更令人稱奇的是,巴河藕不僅適合生吃,口感嫩脆香甜,熟食時也能保持其獨特的風味。炒而不黑,燉湯醇正,甚至制成的藕粉也備受推崇。以巴河藕為主要原料的黃州“蜜汁甜藕”、“藕粉丸”等,已分別編入《中國菜譜》和《中國小吃》,成為國宴餐桌上的佳肴。
湖北省政府網(wǎng)站上關于浠水蜜汁蓮藕的記載
從東晉貢品到慈禧御膳,從蘇軾的詩詞到聞一多的鄉(xiāng)愁,浠水巴河九孔蓮藕,始終保持著"藕斷絲連"的文化韌性,代代延續(xù)。它不僅是一種食材,更是一種文化符號,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智慧與情感。
回到《哪吒之魔童鬧海》中的那根九孔蓮藕,它不僅是哪吒重生的載體,更是中華文化“天人合一”思想的具象化表達。而浠水巴河九孔蓮藕,作為這根“仙藕”的現(xiàn)實原型,無疑是最靠譜的選擇。
浠水排骨藕湯包面
這兩天回了一趟老家浠水,讓人給我用九孔藕炒了一盆清炒藕,還燉了一罐排骨藕湯,都很好吃。下午還去了一趟浠水縣博物館,想找找蘇軾和浠水蓮藕的故事,在崇圣祠中,我看到了多幅圖文,展示有多個蘇東坡和浠水相關的詩文和故事,不過很遺憾的是,并沒有找到他寫浠水巴河九孔蓮藕的內容。
浠水縣博物館崇圣祠內
回到家后,我沖泡了一碗在浠水街上買的藕粉,看著碗中逐漸濃稠的藕糊,仿佛看見九道銀絲懸浮其間。正吃著的時候,朋友突然發(fā)來消息:“建議浠水藕和哪吒出個聯(lián)名,廣告詞就叫‘神仙的選擇’!”
我笑著攪了攪碗中的藕粉,心中感慨:這碗藕香,不僅連接著神話與現(xiàn)實,更串聯(lián)起千年文化的脈絡。或許,這就是蓮藕的魅力——它不僅是食物,更是文化的載體,是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象征。
碼字不易,看完幫忙點個“在看”唄,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