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推歷、銀漢流年,農歷里那一抹特別的“閏六月”,不是年年都有。出現閏月,是為了讓月亮繞地球一圈需要的時間與四季節氣更好配合,祖先們用簡單的歷法解決了復雜的天象問題,讓農事不亂、世間有序。閏六月在傳說里甚至有“添福消災”、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是不少地方老人心頭的小歡喜。
閏六月初三,舊時又叫“養心節”。在閩南、蘇北等地,家家會早起打掃庭院,張羅一桌好菜,為的是在盛夏勾留心神,清涼安然。有人說,這是六月的悶熱讓人躁動,“養心”實是順應自然的最高智慧。“心靜自然涼”,不止是養生常識,更是人生百味。
古詩有云:“大暑三伏養心身,家國清歡舊時聞。”清代筆記《閱微草堂筆記》還提及,某年盛夏閏月,村里老人為了讓心情平靜,每逢初三全家聚坐,清茶素果,夜話古今。當年大家都說,這一天“無爭、無求、無惱”,反倒覺得酷暑沒那么難熬。這樣的安靜日子,或許正是今人心頭最稀缺的清涼吧。
鮮為人知的是,在閏六月初三,部分江南村鎮還會給小孩系上紅線,稱為“平安帶”,寓意添一歲,添平安。有的地方會特意焚香素食,表示“六出凈塵”,一切煩憂隨風去。即使不講究形式,初三這一天,大家都無形中收斂著性子,靜心度日。
舌尖上的“養心節”:5道好菜添一縷人間煙火
人到盛夏,胃口常常被熱氣熏得癟癟的。父母輩總念叨:要順時而食,清新爽口的飯菜最宜“養心”。我家老母親每逢這日,一定會做些安神清淡的小菜,話里話外都是對家人健康的關切。
閏六月初三,推薦5道應景家常菜,既順應時節,又承載著養心的民俗寓意,一邊吃一邊感受心意流轉。
苦瓜炒蛋:巧借夏日微苦,平和心緒
苦瓜正當季,翠綠沉靜,民間謂之“君子菜”。它的微苦恰到好處,像極了生活里的小波折,雖有苦意,卻回甘長遠。苦瓜炒蛋最受老一輩青睞,寓意苦盡甘來。
簡潔做法:
苦瓜一根,去囊切片,用淡鹽水泡十分鐘去澀,隨手擠干。雞蛋兩到三枚打散。熱鍋入油,爆香蒜米,下苦瓜快炒,變色后倒入蛋液,大火翻炒至熟即可。咸里透清甜,苦里藏溫情。
冷拌茄子:順氣開胃,柔和中見細膩
閏六月,江南水鄉盛產茄子。冷拌茄子口感滑嫩,軟糯如云,特別適合炎炎夏日。茄子紫衣,古稱“延年菜”,寓意健康安然。
簡潔做法:
茄子兩根蒸熟,撕成細條;蒜蓉、醬油、米醋、少許香油調成汁,澆在茄子上,撒蔥花拌勻。涼爽滑嫩,三伏天里最解膩。
蓮藕排骨湯:一碗清湯,家國安暖
蓮藕通透,節節貫通,象征家庭團圓、心懷通達。蓮藕排骨湯在民間常作為“養心清暑”的當家菜,老人總愛說,喝上一碗,老少皆安。
簡潔做法:
排骨適量焯水備用。蓮藕去皮切厚片。鍋中加清水,放排骨、蓮藕、幾粒紅棗,大火煮沸,改小火慢燉一小時。加鹽調味,湯色清澈,藕片粉糯,入口溫潤。
拔絲地瓜:甜蜜團圓,心頭小確幸
地瓜在民間素有“平安果”之稱,寓意日子紅火、生活甜美。盛夏一盤拔絲地瓜,外酥內糯,吃在嘴里,細細拉絲,像極了日子里的牽掛與溫柔。
簡潔做法:
地瓜切滾刀塊,油中炸至金黃撈出。另取鍋,放少許白糖加水,小火濃縮至起泡,倒入地瓜翻炒裹糖,用筷子挑起能拉細絲即可。蘸點兒清水,更脆更香。
豆腐青菜羹:清清爽爽,柔軟溫存
豆腐白如玉,民間稱為“心清菜”。青菜與豆腐一起烹煮,入口滑嫩,寓意生活清凈如許,守住心頭一片凈土。
簡潔做法:
嫩豆腐切小塊,青菜洗凈、切段。鍋中加高湯或清水,煮開后加入豆腐和青菜,略加鹽調味,煮至青菜斷生即可。爽口不膩,是養心日子的常備之選。
民俗宜忌三則:習慣里的溫柔智慧
每逢閏六月初三,老一輩總反復叮囑,有些該做,有些不可做,這些習慣看似繁瑣,其實都透露著因地制宜、順應身心的小智慧。總結下來,有“3吃2不做”,皆為心安。
3吃——順時應節養心安神
第一吃應清淡。多選新鮮時蔬、豆制品,少油少鹽,守住原味,就是“養心”最好的方式。
第二吃宜多樣。不同食材搭配,米、面、蔬、果皆響應,既不挑剔,也不單調,寓意心態平和,百事順暢。
第三吃重陪伴。一家人圍桌共食,哪怕只是小菜一碟,也要放下手機,靜心咀嚼家常煙火。有句話說得好:“有家人陪著下飯,便是最好的護身符。”
2不做——避“躁”養“靜”,以和為貴
第一不做不宜大動干戈。這一天講究“靜以養心”,家務宜緩,情緒莫躁。過去老宅里,甚至連大掃除、修葺都讓開初三,主張“明日未晚”,給家人留出喘氣的空間。
第二不做不宜口舌爭執。老人常說,閏月的“初三”是調解心氣、修正脾氣的好日子,無論碰到什么小矛盾,盡量讓一讓,笑一笑。畢竟,“心寬一寸,病少一分;氣短三分,福多三年。”
這些宜忌,表面看是老習慣,實則處處為人著想。天熱人心易躁,飲食清淡,行動放緩,無非提醒自己:炎炎暑氣,最需靜心、寬懷。
日歷上多出來的這一頁,仿佛生活中讓人偷得一刻悠閑。正如古人說:“心靜自能生涼意,家和便覺暑亦甜。”每當閏六月初三,吃一口清淡的家常菜,坐在扇風的老屋里,看孩子們嬉鬧,心頭的浮躁仿佛也能被一縷淡風吹走。
把民俗的智慧與飯桌的恩情融進日常,是一種極有人情味的儀式感。不是為了迷信,更為了彼此的心安。我常想,傳承不止于形式,更在于那份“讓家安心、讓人舒心”的溫度里。無論時光如何流轉,總有一種情感永恒——“吃幾道順時的家菜,守幾條老人傳下來的規矩”,日子才能熬得又慢又香。
“多一日清涼,多一分厚愛;人間煙火里,最暖是家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