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不完全統計,2025年2月開學以來,全國至少有湖北醫藥學院、滁州學院、成都醫學院等16所高校再次對“升大申博”目標進行再部署、再動員,引發了社會各界對地方高校發展路徑的廣泛爭議。
成都醫學院表示,“升大”,意味著學校等級迎來質的飛躍;博士點“零”的突破,也意味著辦學實力走上一個新臺階。
肇慶學院專門成立“改大申博”工作專班,“改大申博品質提升工程”被寫進了學校工作報告,彰顯其堅定決心。
滁州市委、市政府積極表態,提出愿意成為滁州學院的“后勤部長,全力支持學校建設發展,為早日實現“更大申博”提供有力保障。
湖北醫藥學院錨定更名湖北醫藥大學的目標,期望通過“更名”與“申博”促進教育、科技和人才的協同發展。
湖南城市學院作為近些年新晉碩士學位授予權高校,也積極提出合力開啟“升大申博”新篇章。
雖然各個高校對“升大申博”的表述有所各異,但大家的目標卻高度一致:即學校名稱由學院更名為大學,并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
面對地方高?!吧笊瓴边@一現象,人們不禁發問:這究竟是教育升級的契機,還是可能淪為面子工程?
我認為,對此問題需秉持辯證的視角進行分析。
從積極方面來看,地方高校從學院更名為大學,對于學校來說確實是一次質的飛躍,這個飛躍的意義遠大于學校從碩士學位授予權高校到博士學位授予權高校。
從“學院”到“大學”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對于學校的社會影響力以及綜合實力來說卻是實實在在的提升。
因為“學院”更名“大學”有著極為嚴苛的條件要求,本身所需條件特別高,在努力達成這些條件的過程中,實際上就是對學校綜合實力進行全面提升的絕佳途徑。
當一所地方高校成功實現從學院到大學的更名時,往往意味著該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各個領域都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也成為吸引各類優秀人才的關鍵節點。
由此可見,地方高校提出“升大申博”對于學校的發展必然有促進作用,當全校師生齊心協力朝著這一目標奮進時,教育升級的愿景也將逐步實現。
例如,湖北醫藥學院、肇慶學院等高校通過“升大申博”的推進,實現了學科建設與人才隊伍建設的多贏局面,有效夯實了學校發展基礎,提升了學校的綜合實力。
然而,在看到“升大申博”可能帶來教育升級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其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尤其要警惕面子工程的出現。
平心而論,我認為當前除了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以及少部分行業特色高校之外,絕大部分地方高校都應該立足本地,發揮自身優勢,朝著應用型大學的方向發展,培養助力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應用型人才,而不是盲目追求綜合型大學的發展模式。
如果為了“升大申博”而刻意創造條件以滿足相關標準,很可能會削弱學校原有的發展根基,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
畢竟,高校的核心使命是為社會培養德才兼備的有用之才,若將過多精力投入到“升大申博”上,必然會分散資源和精力,難免會分身乏術,甚至可能導致“重名輕實”的不良傾向。
因此,“升大申博”并非適用于所有地方高校的通用發展路徑,地方高校需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以及地方發展需求,進行全面、深入的綜合考量后,再做出科學合理的決策。
對于地方高?!吧笊瓴边@一現象,你是怎么看的呢?請留言發表評論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