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hu專題
文|連城
“若前方無路,我便踏出一條路。”
它在全球影史票房榜上的“突破”之路,還在繼續。
從“哪吒鬧海”到“哪吒出海”
到現在,《哪吒2》對于中國人民來說,有了特殊的意義。
一方面,《哪吒2》是中國電影觀眾對好內容的支持與獎賞,另外一方面,也預示著中國電影以單一市場就進入了全球影史票房榜中,而這個榜單上,前20名(甚至更多)一直被歐美電影尤其是美國電影所把持著。《哪吒2》是第一部沖進前20榜單的,也是第一部沖進前8榜單的非好萊塢電影,一舉打破了長期以來被好萊塢所把持著的吸金盤。
各地興起包場看《哪吒2》活動,大家用實際行動支持中國電影。哪吒票房爬升的過程,也緊緊牽動著你我的心!
《哪吒2》是經過了2.51億人次中國人民所檢驗的好電影,我們當然有底氣讓它在世界市場上去沖一沖。
中國加入WTO已20余年,Made in China已世界皆知,中國制造能力已被全球認可。
在這些年,中國企業出海在全球都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而文化軟實力卻一直沒有更多更好的展示舞臺,文化出海正在奮進探索中。
博納老板于冬說過:“中美貿易的最大的逆差實際上就是中國電影。我們600億元票房當中有接近一半是美國電影,然而我們在北美市場的票房合起來年票房還不到300萬美金。”
去年《黑神話·悟空》讓大家興奮了一把,掀起了全球共玩一只猴子熱潮。“中國文化(神話)+中國制造”在國際市場獲得好成績。雖然在TGA年度游戲受挫,成了意難平,但《黑神話:悟空》實實在在讓世界看到了中國3A游戲的實力。
但相比電影來說,游戲的操作難度還是勸退了新手,很多人并未參與其中,但電影則是零門檻,所以大眾對《哪吒2》的期待尤為顯著。
與此同時,海外華人和留學生也對《哪吒2》充滿了期待。各地的華人留學生紛紛給影城與發行方打電話咨詢上映時間和排片。
自2月13日起,《哪吒2》在澳大利亞、美國、新西蘭、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相繼上映。
香港也即將在2月22日上映。周星馳更是直接cos哪吒,更是在社交媒體上連發十遍“我要看哪吒”!
北美上映的首周末,《哪吒2》在北美地區排片規模達到約 750 家影院,僅預售票房就超過近 20 年華語片首周末票房紀錄,一舉打破了近 20年來國產片華語發行商在北美地區開畫影院的排片紀錄(不含港澳臺電影)。且預售火爆,上座率超90%,部分城市的排片量不斷增加,部分影院的排期甚至超過了同期上映的《美國隊長4》。
就在2月8日美國洛杉磯一場首映禮上
現場華人觀眾高喊“票房第一”
照片來自小紅書@瑪法達的世界
2月11日,在澳大利亞悉尼,觀眾在《哪吒之魔童鬧海》巨幅海報前拍照
在澳新地區,排片總數突破116間,澳洲悉尼IMAX票秒空,打破了國產片近20年來華語發行商在澳新地區開畫影院的排片記錄(不含港澳臺電影),在觀眾的強烈要求下增設了場次。高達65美元(460RMB)的IMAX躺椅票也依舊秒沒。
還有人樂此不疲在王長田微博底下催促出多國語言翻譯的,時刻緊盯哪吒出海。
目前網絡數據顯示,2月14日北美首日票房收入為310萬美元,位列北美票房排行榜第四名。
這對于中國電影在海外市場的表現來說,是個令人振奮的數字。
《哪吒2》出海已揚帆前行,只愿前方天空海闊。
我們之所以如此期待《哪吒2》的海外票房,不僅因為它是一部現象級國產動畫電影,更因為它承載了中國文化輸出的深層意義、電影工業發展的標桿價值,以及突破全球化市場壁壘的象征性使命。
25年的華語電影海外票房
冠軍會換人嗎?
deepseek對《哪吒2》海外票房的預測,給到的回答是預計在兩個區間:
如果推廣力度不足以及文化接受度不高的話,預計在五千萬到1億美元之間;
如果海外市場獲得突破,那預計在1億到3億美元之間或者更高。
目前華語電影海外票房冠軍的保持者是2000年上映的《臥虎藏龍》,北美票房為1.28億美元,海外總票房為2.13億美元。
其次是2002年上映的《英雄》,北美票房為5371萬美元,海外總票房為1.49億美元。
排名前二的作品記錄已經保持了20多年。
這其中,《臥虎藏龍》的發行方是索尼影業,《英雄》的海外發行是米拉麥克斯影業,都是非常了解國際市場尤其是北美市場的發行巨頭。
這兩部電影都屬于“武俠”范疇,用古典詩意的方式展現了中華文化和哲學,也包含了外國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些“刻板印象”,當然,這種“刻板印象”并不是負面的。
但中華文化是復雜而包羅萬象的。如果說《臥虎藏龍》《英雄》展示的是古典詩意,是儒家哲學,是溫和典雅,那《哪吒2》則是中國文化的另一個面——積極、奮進、不服,是少年中國之氣韻。
“我命由我不由天!”
“若前方無路,我便踏出一條路!”
這何嘗不是中國70多年來自力更生,40多年來改革開放的見證?何嘗不是以80后90后00后為代表的新一代中國人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多方位的理解和發揚呢?
20多年過去,華語電影海外/北美票房冠軍的位子,《哪吒2》能否坐上去?我們拭目以待!
外國人是怎么看待《哪吒 2》的?
《哪吒2》北美上映時,媒體采訪了前來觀影的奧斯卡評委,有一位直接邀請《哪吒2》角逐奧斯卡。這樣的溢美之詞,的確讓人有更大的期待。
迪士尼動畫片《花木蘭》的導演托尼·班克羅夫特評價《哪吒2》“太了不起了!太棒了!”中國動畫市場的發展也讓他深受鼓舞。
在IMDb網站上《哪吒2》獲得了8.3的高分,超3000名全球影迷打出了高分。在北美爛番茄影評網站上,《哪吒2》的爆米花指數高達99%,是這周所有北美熱映影片里的觀眾口碑最佳。
我們來看看外國影迷的評價:
外國人甚至開始研究封神宇宙的世界!
更有很多外國人開始好奇中國到底有多少個哪吒!
口碑有了,那票房呢?收你們來啦!
為什么我們如此期待《哪吒2》的海外票房?
《哪吒2》是一個受到全國人民檢驗過的產品,它優秀,精良,比同期的全球大多數影片質量好。這樣的作品,理應讓全世界人民也都能欣賞到。
這是我們非常樸素的想法。
深層次來說,我們的實物產品Made in China早已在世界市場立住了腳跟,文化產品Made in China能否在全球占據一席之地一直是我們的期盼。全球唯一一個從未斷絕的五千年的文化如何在國際舞臺上煥發新生,引起風暴,一直是很多人心中的夢想,更是文化軟實力的見證。
這些年來,“文化出海”一直是熱詞。
從最早的孔子學院,到如今以網文、網劇、網游為代表的流行文化“出海”,到海外留學生自發在國外穿漢服,到去年被大家熱議的短劇出海,《黑神話·悟空》的全球爆火,還有tiktok被禁后小紅書登頂全球app下載榜……
2025年1月27日,科技界更是跳出一只全國產“石猴”——deepseek,直接引發納斯達克指數下跌3%。這種影響力是普通大眾始料未及的。
所有的這些,都在證明我們的文化正在隱隱地展示其強大的爆發力,讓我們對“文化出海”這件事更充滿期待。
以80后90后00后為代表的新一代中國人正在重新審視我們的文化,重新發現美感和價值,重新架構與國際的關系,而且,成功的案例越來越多。
越是困難阻隔,越抵擋不了中國人
《哪吒2》的出海之路,必然會遇到重重困難。
雖然中國電影已有多次出海經驗,但每次都像小船出海,行程有限。
《哪吒2》像是一艘巨輪,它能行駛到哪里,能傳播多少,能載多少人上船,我們不得而知。
經濟實力與文化實力是相輔相成的,當經濟實力不夠雄厚的時候,文化軟實力也很難輸出。
與此同時,發行能力與文化差異也是國產電影出海面臨的實際困難。
《流浪地球》導演郭帆在某論壇上講了《流浪地球》海外發行的困境,甚至被發行方無禮建議打上好萊塢標簽:
“我特別希望能夠真正拓展海外發行途徑。最初《流浪地球2》在北美只有100多個影院上映,正常應該是在2000多個影院才對,我們只有5%的占比。不過這也需要一個過程,想要我們本國影片走出去,需要去拓展海外發行途徑,包括如何與海外發行商對接、進行對外宣傳,這可能是另外一個課題了。”
好萊塢電影在近百年影史上一家獨大,牢牢把控全球觀影審美與風向,中國電影在走向國際的道路上都遇到了阻礙。我們需要用產品不斷地去探路,去敲門。
發行能力的落差是急需要縮小的,但落差不是靠一兩部作品就能縮短的,需要足夠多的優秀作品才能一點點地建立連接,打通通道。
觀影習慣是另一座大山。
北美觀眾并不習慣外語片,所以需要額外制作全英文配音版。如何翻譯得更接近北美市場觀眾的文化層次與品味?如何能將中華文化翻譯得信達雅?
在《哪吒2》北美影評人的評價中,也出現了認為“影片信息量密集,看得太累”的評價。據我的觀察,這些年的好萊塢爆米花大片的內容量其實是很低的。
去年在北美市場大熱的《魔法壞女巫》,它的成功自然有百老匯歌舞20多年的粉絲積累,更有北美市場對這類電影的喜好。它在全球狂攬7.19億美元票房,在中國市場僅獲得1532.5萬元。
《頭腦特工隊2》獲得去年全球年度票房第一,票房剛被《哪吒2》超越,這電影在中國的表現也是一般。不少國內觀眾看完表示,抽象了一點。
中國觀眾不理解《魔法壞女巫》,美國觀眾是否能理解《哪吒2》?
文化與文化之間的鴻溝,也不是只靠一兩部電影就能彌補。
做好作品,不必刻意追求他人認同
但優秀的作品是可以跨越文化與時空的。
在歐美大片火爆的那些年里,我們看了很多優秀的電影。
比如《哈利波特》《指環王》《星球大戰》《權力的游戲》《冰雪奇緣》等等,再往前還有《奪寶奇兵》《007》《碟中諜》等等,它們并不因為文化差異而阻礙了中國人對它們的喜愛。
這些電影出自高度工業化的電影產業,核心內容具有普世價值,是老少咸宜的作品,在中國形成了粉絲文化。“復聯”系列十年籌謀,打造了多部系列電影后在2019年將《復仇者聯盟4》送上了全球影史排行榜第二名。
它們的成功,有對內容的精心打磨,有對普世價值的通俗展示。但一條路走到頭不變化,觀眾也會審美疲勞。如今的漫威宇宙新片幾乎出一部被罵一部,正在上映的《美國隊長4》,爛番茄上的新鮮度只有52%。
就算你有好萊塢+迪士尼的背書,有漫威十幾年十幾部電影的支撐,在不輸出好內容的情況下,又能獲得怎樣的票房和口碑呢?
中國市場向來是個海納百川的大市場。
當年《尋夢環游記》讓多少人淚灑電影院,《冰雪奇緣》的愛莎公主成了多少小女孩的夢,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中國貢獻了12.95億票房,占到了該片全球票房的61%。
還有一個例子是大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的《阿麗塔:戰斗天使》,這部片子敗走北美,中國觀眾卻十分買賬,掏腰包支持大導。全球票房3.84 億美元,中國票房累計1.23億美元,中國超越美國本土,是《阿麗塔:戰斗天使》全球最大票倉。
有人說,《哪吒2》不迎合北美觀眾的調性。
刻意迎合他人調性,只會失去自己的本性。
中國電影史上“符合北美調性”的片子還少嗎?
就像《紅毯先生》里吐槽的,想要獲得國際大獎就要拍“大棉襖片”,這是國際對中國的看法。
《哪吒2》無疑是一部好作品,其內核具有普世價值。
比如里面的反抗精神——“我命由我不由天”,比如對母愛的描摹,對寒門子弟的共情,高高在上者的虛偽,哪吒與敖丙的羈絆與漫威大片《X戰警》中變種人的生存困境不謀而合,等等。
走出自己的自信、驕傲、富足的路,別人也會來認真看你的路。
只要作品能讓全國人民都喜歡,當自己足夠強大的時候,自然有國際市場來關注。
這種強大,不只是電影本身的質量,更是國家軟實力的見證。
梁啟超寫過一篇文章《少年中國說》。文章創作于1900年——那個風雨飄搖,中國未來不知道何去何從的年代。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當年那群成長于改革開放的少年,從小在全球文化大融合的浸潤下長大的孩子們,如今已成了將中華文化推向世界的主力軍。
80、90、00……后們成長于一個文化大融合的時代,他們所接受的文化,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在他們身上,自信是基底,平視是心態,創造是方式。
縱有千古,橫有八荒。
前途似海,來日方長。
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
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