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CoV-2在短時間內迅速進化,導致出現傳播性更強的變體,例如 Alpha 和 Delta。Omicron 變體的出現標志著一個重大轉變,與早期變體相比,在刺突基因中出現了許多額外的突變。這些突變引起了人們對它們對免疫逃避、疾病嚴重程度以及疫苗和治療有效性的潛在影響的擔憂。
近期,威爾康奈爾醫學院卡塔爾分校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揭示了 SARS-CoV-2 病毒是如何在 om icron 變體出現后從最初的優先考慮增加傳染性演變為增強免疫逃避的。
這項 研究發表 在《Nature》雜志上,通過卡塔爾的六家機構合作進行,對超過 150 萬人進行了人口層面的流行病學分析,涵蓋了自新冠大流行開始以來的四年時間跨度。
在新冠大流行過程中,該病毒經歷了快速的基因突變,多個變體具有不同的個體傳播能力,導致嚴重感染并逃避免疫系統。
研究表明,在 2021 年底 omicro n變體出現之前,從先前感染中獲得的自然免疫力提供了持續而強大的保護,可以防止再次感染 。奧密克戎出現前的感染免疫在再次感染病毒后,預防嚴重、危重或致命 COVID-19 的總體有效性為 98.0%,在上次感染后沒有觀察到免疫保護作用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弱。
(omicron變體出現前后的人群篩選流程)
然而, 在奧密克戎成為主要 毒株后,免疫保護僅在最近感染的個體中具有很強的免疫保護作用,并在一年內迅速下降到可以忽略不計的水平。無論再感染為任何感染還是僅限于有癥狀的病例,這些趨勢都是一致的。
研究結果表明,奧密克戎的出現標志著大流行的轉折點。在 omicron 之前——由于廣泛的公共衛生干預,大多數人口仍未感染——該病毒通過基因突變進化,增加了其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的能力。在這個階段出現了更多可傳播的變體,例如 alpha 和 delta。
(omicron 變體出現前后首次感染對再次感染的免疫有效性)
相比之下,在 omicron 時代,先前的感染和疫苗接種產生了廣泛的免疫力,迫使病毒進化機制以逃避人的免疫防御,導致對再次感染的自然免疫 力迅速下降 。這種轉變導致了 omicron 高度遺傳多樣性的亞變體,例如 XBB 和 JN.1。這種持續的進化和免疫逃避使得實現針對病毒的長期人群免疫力變得具有挑戰性。短暫的免疫力導致反復的 感染 浪潮,這與普通感冒和流感觀察到的模式相類似。
新冠病毒表現出非凡的適應性,使其能夠在人類群體中持續存在并導致反復再次感染。因此,定期更新疫苗對于更新人體免疫力至關重要,此外要做好對免疫力相對低下的弱勢群體的公共衛生防護,尤其是老年人和亞健康人群。
論文鏈接:
Chemaitelly, H., Ayoub, H.H., Coyle, P. et al. Differential protection against SARS-CoV-2 reinfection pre- and post-Omicron. Nature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4-08511-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