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的極氪門店
從2010年收購沃爾沃,2014年回歸“一個吉利”,再到最近僅用三個月時間就推動極氪領克順利合并,在過往十幾年時間里,吉利總能敏銳地捕捉到行業的趨勢性變化,并且對資源進行穩準狠的整合。
去年9月,吉利創始人李書福發表了《臺州宣言》,雖然全文不過一千字,但卻被視為吉利全新的“施政綱領”,除了明確表示要聚焦主業之外,還要求進一步明晰各品牌定位,理順股權關系,減少利益沖突和重復投資,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這份宣言猶如一聲發令槍,加速了整個大吉利體系的整合速度。
兩個月后,“幾何”品牌被并入吉利銀河,又過了一個月,原本就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極氪和領克宣布合并,并且在2025年2月14日情人節這天完成股權交割,極氪科技集團正式宣告成立。
和日產與本田抱團取暖,飛凡回歸榮威,廣汽發起“番禺行動”這些被動調整不同,極氪和領克的合并更像是一次未雨綢繆的主動出擊。
按照極氪科技集團CEO安聰慧的說法,未來兩三年,成本和技術是未來中國新能源車行業競爭的核心,統一協同將成為核心趨勢。
去年,中國新能源車產銷雙雙突破1280萬輛,新能源滲透率也曾連續數月突破50%的歷史大關,但即便如此,諾大的中國也無法容納幾十個新能源品牌的存在,技術上的軍備競賽和此起彼伏的價格戰正在加速市場洗牌,高合和極越去年暴斃就是淘汰賽的結果。
在這樣的背景下,兩個都處于上升期的品牌此時選擇在一起,更凸顯了“馬太效應”的加劇,單兵作戰的時代已經結束,大兵團對抗的時代正在加速到來。
分是必然,合是必須
吉利是架構造車的踐行者和引領者,極氪和領克的奇妙緣分也恰恰始于一個架構。
2017年,吉利推出了基于CMA架構的第一款產品,同時也是領克的第一款車—領克01,CMA主要針對中型車市場,能夠同時兼容燃油和混動,這對于當時正在努力兌現“藍色行動計劃” 1.0的吉利來說有些不夠。
同年5月,吉利成立了一個名為PMA的項目組,開發出了后來赫赫有名的原生純電架構:SEA浩瀚架構。
三年后,基于浩瀚架構打造的第一款產品領克ZERO驚艷亮相,但隨著次年“兩個藍色行動計劃”2.0的提出,極氪作為一個全新的高端純電品牌橫空出世,領克ZERO搖身一變成了極氪001。
浩瀚架構以及極氪001
在當時看來,這種臨時變陣看似有些突然,實則是歷史必然。
2020年之后,國產后的特斯拉猶如一條巨型鲇魚激活了此前沉悶的中國電動車市場,純電動品牌引無數資本競折腰,蔚來美股市值甚至一度超越了大眾和福特,僅次于特斯拉和豐田。
吉利成立極氪,一方面可以借資本市場的熱度獲得外部融資。事實也的確如此,成立后的兩年時間里,極氪除了獲得母公司吉利控股的戰略支持外,還獲得了來自寧德時代、鴻商集團、博裕資本、英特爾資本、衢州政府基金提供的資金。
另一方面,極氪作為獨立于吉利汽車上市公司之外的“特別行政區”,可以充分發揮創業公司的優勢,在智能化和電動化、銷售模式以及用戶運營等層面先行先試,積極探索日后可以反哺給大吉利的先進技術和成熟經驗,進而推動集團繼續向上走、向外走。
極氪成立之后,很快就展現了一個新能源品牌的魅力與效率,先后推出的極氪001和極氪009都成為了各自細分市場的標桿之作,僅用一年半就交付了10萬輛,“不造無聊的車”、“極氪式操控”以及“極氪式安全”這些概念也漸漸深入人心。
在一系列成績的加持下,極氪去年5月份在紐交所成功上市,成為最快IPO的中國新能源車企。
極氪是最快IPO的中國新能源車企
反觀領克,雖然極氪的出現打亂了它原本的產品節奏,但在2023年之后憑借CMA Evo架構和LYNK Flyme Auto在性能和體驗上的優勢,先后推出的08 EM-P和07 EM-P成為了中端插混市場的“雙子星”,并且和極氪的高端純電路線形成了高效互補,沒有出現“兄弟鬩墻”的戲碼。
但從2023年下半年開始,情況出現了微妙的變化。
從外部看,包括增程在內的插混車市場增速遠超純電,反倒是30萬以上的高端純電市場有些增長乏力,與此同時,價格戰和技術戰愈演愈烈,軍備競賽無死角地充斥在三電、座艙、底盤懸架、智駕、座椅等各個維度,維度的增加也就意味著戰斗的升級,也倒逼企業必須及時調整戰略。
從內部看,去年領克推出了基于浩瀚架構打造,同時也是品牌旗下的第一款純電車—Z10,它和極氪001、極氪007師出同門。為了避免同室操戈,領克試圖通過設計、價格和配置實現差異化,但最后的結果也并不十分理想。
這些內外部環境的變化無形中加快了兩個品牌的整合腳步。
極氪向上,領克向寬
2010年,吉利完成對沃爾沃驚天大收購之后,李書福曾說:“吉利是吉利,沃爾沃是沃爾沃”,這一次,極氪合并領克成立之后,極氪科技集團CEO安聰慧也明確表示,領克是領克,極氪是極氪,新公司將堅定不移地推進“雙品牌”戰略。
在各自的發展進程中,極氪和領克已經形成了不同的市場定位、品牌調性和客戶群體。
領克的DNA是個性、先鋒、運動和時尚,2022年亮相的概念車“The Next Day”以及TCR六年七冠的賽道傳奇就是兩個最有力的注腳,極氪雖然也有001和007 GT這樣的個性化獵裝車,但對于操控性能和科技豪華感的追求更加極致,否則也不會推出百公里加速2.02秒的極氪001 FR和起售價接近80萬的極氪009光輝。
極氪科技集團成立之后,兩個品牌各自的歷史使命、市場定位和產品線都變得清晰明了,最終目的就是合力打造新能源時代的BBA。
極氪的定位是“全球豪華科技品牌”,主打30萬及以上市場,以中大型車為主,中型車聚焦純電,大型車聚焦超級電混,今年二季度要上市的極氪007GT屬于純電,三四季度要相繼發布的一款全尺寸旗艦SUV和一款豪華大型SUV將搭載全新的超級電混系統。
領克的定位為“全球新能源高端品牌”,主打20萬及以上市場,小型車聚焦純電,中大型車聚焦混動,像領克03這樣的純燃油車以后會轉向HEV路線。已經亮相的領克900則是基于SPA Evo架構打造的一款全尺寸SUV并且搭載了EMP混動系統。
領克900將全球首發英偉達Thor芯片
為了避免利益沖突和重復投資,安聰慧透露,極氪和領克合并后各自都精簡了20%的產品線,這也意味著以后極氪科技集團內部不會再出現兩款產品同臺競技的互博畫面,兩個品牌都會在各自的主陣地中努力打造出標桿產品。
在產品端,領克將會由過去的項目制變成和極氪一樣的產品線決策制,組織更加扁平。原本擔任極氪C產品線的朱凌將會負責領克的小型車產品線,這樣能最大程度減少兩個品牌的產品重疊度,降低決策成本和風險,從而實現1+1>2,甚至>N的效果。
品牌獨立,其余整合
雖然兩個品牌相互獨立,但在產研服這些中后臺領域會進行史無前例的整合,這也是這次合并的終極意義。
事實上,在這次合并之前,領克和極氪就已經在技術平臺和生產制造上有所協同,比如領克Z10和Z20的電池和電機由極氪旗下的威睿提供,而在合并之后,雙方將在平臺架構、供應鏈、精益生產、用戶運營、海外拓展以及智駕系統上展開全面協同。
去年,領克和極氪合計賣了50萬輛新車,今明兩年將沖擊71萬輛和100萬輛的目標,依托大吉利本身的體系化優勢,新成立的極氪科技集團在零部件采購以及生產制造上將會擁有其他新勢力無法比擬的規模化優勢。
一方面,領克通過零部件復用可以直接享受極氪已有體量下的階梯價格,同時,雙方可以進一步聯手提高對上游供應鏈的議價能力;另一方面,兩個品牌旗下的工廠通過資源協同和一體化管理,可以有效減少新增產線、設備以及備件的投入。
正在工廠組裝的極氪001
綜合來看,這場合并會讓雙品牌的硬件BOM成本下降5%-8%,生產制造環節的效率可以提升3%-5%,管理費用縮減10%-20%,盈利能力將會得到顯著提升。
在用戶運營層面,新公司會成立“用戶委員會”統籌兩個品牌的相關事宜。在渠道上,雙方本身就存在明顯的互補效應。
在國內市場,領克一方面可以借助極氪在一線城市的運營經驗拓展高端車用戶群體,另一方面,極氪可以利用領克在新興下沉市場的渠道資源,觸達更多的用戶,提升售后端的協同性。
在海外市場,領克在歐洲探索經四年多,海外總出運量累計超8萬輛,極氪也進入了德國、挪威、泰國、哈薩克斯坦、澳大利亞、埃及等40多個國際主流市場。
今年,領克和極氪會把領克08EM-P和極氪7X兩款標桿產品推向海外,與此同時,雙方將加強全球渠道建設協同。
在歐洲,領克會借助沃爾沃的資源拓展渠道,而在歐洲以外的市場,極氪科技集團將成立統一的銷售公司,建立統一的市場準入機制,共享研發、渠道、營銷等資源,提升運營效率,目標是今年能夠在海外累計落地200家門店。
在戰略地位愈發重要的智駕領域,極氪和領克將會以軟硬件“全棧自研,全部高階”作為整體的協同路徑。
在這之前,極氪智駕已經全面切換到了自研方案,先后推出的極氪007和7X標配了激光雷達和雙Orin-X芯片,短短兩年多時間,極氪的智能駕駛已經躋身行業第一梯隊,今年2月底前車位到車位(D2D)功能將開啟萬人公測,4月份全量推送。
極氪科技集團的成立,意味著領克將會全面接入極氪的自研的“浩瀚智駕”系統,第一款采用浩瀚智駕的領克產品就是將在全球首發英偉達Thor芯片的領克900,將來,所有領克用戶都將能體驗到安全高效的高階智駕體驗。
這種“軟硬件全棧自研+平臺化共享”的模式,打破了傳統車企技術封閉的桎梏,重新定義了智能汽車的研發范式。
尾聲
這場價值93億元的聯姻是2020年來全球汽車行業最大的合并,更是中國新能源車產業從“多品牌擴張”到“精細化運營”的戰略轉折點。
過去半年,東風、長安、上汽和廣汽都按下了“整合”鍵,反映了行業現階段對于降本增效和資源整合的迫切需求,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曾在2023年預判,90%的造車新勢力將會在2025年面臨“關停并轉”的結局。
極氪科技集團的成立實際上為接下來的大整合時代獻上了一份獨特的參考藍本。
通過這場合作,吉利完成了《臺州宣言》要求的內部資源整合,更向全球市場釋放出了一個強烈的信號,劍指年銷百萬的極氪科技集團將向全球高端豪華車市場發起更猛烈的沖鋒。
編輯:羅松松
視覺編輯:疏睿
責任編輯:羅松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