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工商導報全媒體記者季思華 實習生 高星 通訊員 王亞洲)為提高未成年人的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臨泉縣關廟鎮充分發揮法治教育在立德樹人中的職能作用,精心謀劃了“與法‘童’行·‘未’愛護航”法治小課堂志愿服務項目。項目自2020年實施以來,累計舉辦相關活動80余場次,受益人次約1.6萬,廣受轄區中小學生及家長的好評。
組建專業隊伍,凝聚工作合力。精心挑選具備扎實的法律專業知識和豐富實踐經驗的人員組建志愿服務隊伍,為法治小課堂活動開展打下堅實基礎。一是發揮“法治副校長”作用。從派出所、平安法治辦等部門選聘“法治副校長”,組織開展未成年人權益保護、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等相關法律知識學習20余次,提升“法治副校長”專業能力。二是優化村居法律顧問服務。要求法律顧問每季度到結對村居開展法治小課堂活動不少于1次,通過村居法律顧問服務平臺為轄區中小學生提供專業、高效的法律咨詢服務。三是用好村兩委干部力量。鼓勵村兩委干部加入志愿服務團隊,通過法律顧問結對法律明白人培訓,強化村兩委法律思維和法治意識,提高其開展普法宣傳教育的水平。
聚焦法治教育,豐富課堂內容。以開學第一課、主題法治教育課等為主要形式,組織全鎮普法志愿者廣泛開展送法進校園活動。一是講授法律基礎知識。志愿者向中小學生講解憲法、民法典等基礎法律中涉及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等方面的內容,并詳細闡述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知識。二是關注學生身心健康。在轄區各中小學開設“禁毒課堂”“未成年人保護課堂”,組織開展禁毒、反邪教、校園欺凌、網絡詐騙等與青少年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積極引導中小學生培養健康的心理。三是開展安全專項宣傳。常態化開展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用電安全、食品安全、防溺水等宣傳活動,敲響兒童青少年心中的安全警鐘,筑牢校園安全防線。
深耕法治文化,創新課堂形式。持續加強法治陣地建設,突出元素融合,著力打造法治文化“微景觀”,推動課堂教學向課后教育延伸。一是完善普法設施。不斷推進法治文化廣場、法治文化長廊、法治宣傳欄、“百姓評理說事點”的建設和升級改造,實現各村法治陣地全覆蓋、公共場所“隨處見法”。二是推廣有聲普法。依托鄉村“大喇叭”覆蓋面廣、滲透性強的優勢,通過廣播向青少年群體和廣大群眾開展“有聲普法”,讓法律法規知識飛入尋常百姓家,擴大普法“覆蓋面”。三是設置法律圖書角。依托各中小學校、各村農家書屋等,設置法律圖書角,節假日、寒暑假期間,志愿者組織中小學生在法律圖書角舉辦閱讀、晨讀等活動20余次,有效填補法治教育的空檔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