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盒馬,實名添加微信lihua759321進群
2025年伊始,盒馬就啟動了大規模招聘計劃,在一些區域新市場,尤其是下沉市場,盒馬正在為新開店大量招募人才。
《商業觀察家》看到在華東市場,比如南京周邊市場留出的一些盒馬招聘信息顯示,盒馬將開店的觸角延伸到了泰興、宿州、鎮江、高郵、句容等三四線市場,這些市場目前都還沒有開出過盒馬的門店,是盒馬2025年要新拓的下沉區域市場。
有市場人士對《商業觀察家》評價稱:“盒馬在瘋狂下沉了。”
《商業觀察家》也向盒馬華東區域的一些人士求證相關下沉計劃,獲得的回復是:“還不夠瘋狂。”
“這只是個開始,2025年,像南京周邊開出的盒馬鮮生大店就將會接近20家。從全國層面來說,南京周邊會更下沉,畢竟處在華東。”
一
下沉
目前,盒馬下沉擴張的基礎,大致可能來自四方面因素支撐。
一、市場“空白期”。
傳統超市賣場受困于原有“二房東”經營模式與老化的門店形態,當下,紛紛進入到了轉型調整期,一方面在大幅關店,另一方面在對原有存量健康的門店與運營體系做改造調整。
像全國性的企業——永輝,其在2024年關了220家左右門店,2025年還將可能關200家左右門店。剩下的一些健康的存量門店則做調改升級,永輝在學習胖東來做“胖改”調整。但即便成功,這波調整期目前看,也需要3年左右的時間。
從《商業觀察家》近期的了解來看,永輝2025年春節前開出的40家胖改店,有三分之一的店開在了購買力并不強的區域,效果也相對沒那么好。
“胖東來調改店不僅僅學外表,對供應鏈的要求很高,特別是在自有品牌爆品這塊,很難學。”
區域性的超市公司,現在的訴求也不是擴張了,它們既關店,也不敢擴張了。
做線上到家業務的前置倉生鮮企業,由于融資端的“局限”,當下,也沒有進行大范圍擴張(小象超市除外)。
這帶來的一個結果就是:很多區域市場出現了:新玩家少,老玩家在退的情況。
像南京市場,蘇果超市在退、永輝超市在退,但市場又沒有新玩家進來,那么,一部分市場份額就讓出來了。
因此,從做規模的角度來看,這就構成了一個做業務規模,做下沉市場的機會。
二、調整更快。
盒馬2024年換了CEO,在這背后,盒馬也做了一波裁員,或者說叫“降本增效”。
阿里巴巴的企業文化,或者說創始人文化,是一個強管理的文化。
在企業組織管理調整方面,在管理大型企業方面,有經驗,也相對很快。
由此,盒馬的調整也相對傳統行業快,相對不那么“拖泥帶水”,還是有人才優勢的。
在一個市場調整期,誰先調整出來,誰的優勢就更大。(山姆中國在2025年初也換了CEO,詳情點擊藍字:)
三、下沉市場機會出現。
目前,下沉市場的消費換代機會也出現了。
消費者對更安全、更可靠的品質商品有更多需求,對品質服務有更大的要求。
體現就是:盒馬2024年在江蘇徐州開的店,首月就實現了4500萬元(含稅)的銷售。
盒馬2024年新開的下沉店——徐州店。
做線上到家服務的叮咚買菜,2024年在浙江、江蘇的銷售額也增長了3成。
山姆會員店在華東市場也下沉了,2024年分別在紹興、晉江開了新店,2025年還會在嘉興等地開出新店。
隨著下沉市場的逐步成熟,頭部的幾大玩家都在搶下沉市場的中產優質顧客。華東等經濟發達地區,會率先出現這波勢頭。
二
能力也到了
經過前期的業務鋪墊,盒馬的下沉能力也開始具備了。
盒馬的下沉能力主要體現在三個層面:
一、以線上業務為基礎的數字化能力基礎。
盒馬最近一次的披露情況是:其線上銷售占比63%。
線上業務不僅是數字化的交易與訂單,還是個技術應用場景,通過線上訂單所形成的應用場景,來“哺育”數字化技術發展,并構建出一整套數字化能力。
這種能力如果形成,理論上的效能會體現在什么地方?
1、基于交易數據與賬戶系統,形成精準服務顧客的能力。2、基于精準客群做精準訂貨、精準貨架管理、精準商品研發。3、基于精準訂貨精準商品開發,再通過數字化技術來提升倉儲物流管理能力、供應鏈的標準化能力與庫存周轉效率。4、全流程數字化后,可以監控每一起客訴與輿情,并快速反導后端,提升品控能力。
等等。
交易數據越大、賬戶標簽系統越完善,數字化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潛力越大,成本越低。
所以,盒馬的下沉既是其數字化能力到一定水平的體現,它的數字化能力能支撐它到下沉市場去連鎖了。也是盒馬在為其的數字化技術研發與迭代來持續找應用場景,進而“養”它的數字化、智能化的技術能力。
就像互聯網公司做汽車一樣,它們不是真想要去做一輛車,而是通過汽車這個平臺空間與應用場景來“訓練”、“哺育”它的自動駕駛等智能化技術,把汽車變成了一臺“計算機”。盒馬某種角度上看,也是要把門店這個物理形態變成一臺“計算機”。只是超市門店要改造的環節與空間太大太多,難度太高,沒做好或想一口吃成胖子也容易吃不了兜著走。
但反過來想,智能化的東西,往往都是“贏者通吃”的,市場集中度很高,它的投入極高,它是邊際成本的競爭,只要掛上“智能”兩字,這些都會把賽道往“贏者通吃”的方向拉。由此,假使這個方向確定,那么,就看誰能成功做出來,誰能先跑出來。如果跑出一個高效的模型,這套模型在全球都會有“可復制性”。
二、標品化的供應鏈已經形成。
通過數字化能力與基礎設施,盒馬把商超門店中的幾乎所有經營品項,都已經標品化了,包括生鮮。
現在盒馬的生鮮與熟食,至少在門店端都已經是預包裝標準化售賣了。
我們知道規模化、工業化、連鎖化發展的基礎,就是標準化。
這也是盒馬能下沉的基礎之一。
三、商品開發能力與體系初步形成。
基于數字化能力所形成的精準消費者畫像,盒馬能更精準鎖定目標用戶的需求,進行更精準的商品開發。加上有錢,能養得起食品研發人才與團隊,有能力做品牌建設。
這些就是為什么盒馬的3R品類(即食、即熱、即烹)做得這么強勢的原因之一。
它現在已經是中國最大的烘焙連鎖了,盒馬工坊在上海也算獨一份了。當下,盒馬要把這套能力下沉到二三四線市場,只要下沉市場成熟,至少在華東區域市場,機會還是很大的。
現在的問題則是,從品類上看,盒馬的部分優勢品類與友商的差距也在縮小,那么,盒馬的營采就要有緊迫性,同時,伴隨著下沉市場擴張后的規模增大,要出規模效應(拉低成本),而不是出“規模不經濟”。
因此,管理也要做好。
商業觀察家
本號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