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
貴州大學科技學院轉設為貴州黔南科技學院
成為獨立設置的本科層次民辦普通高等學校
辦學定位為應用型高等學校
2022年3月
學校黨委書記范偉
找到了一位老朋友,并告訴對方
“我想把學校的藝術學院打造成
全國民辦高校最有特色的藝術學院
您是最合適的人選”
這位老朋友
就是當時剛剛退休的國家一級演員
貴州省核心專家、二級教授
貴州大學學科帶頭人
現任的貴州黔南科技學院藝術學院院長
賀祝平
『應該把學生的課堂搬上舞臺!』
“我給學生上的第一節課一定是思想道德品質課。”近30年的舞臺經驗和20年的教學經驗讓賀祝平積累了大量的表演和教學經驗,但這么多年,她的“第一課”從未變過。
從苦日子過來的賀祝平希望能讓學生懂得珍惜現在的時代。來到科技學院后,她開始思考如何通過表演教學與課程思政的有機結合,既有效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又能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社會責任感。
賀祝平開始探索“課程思政”與“表演課程”教學的滲透與實踐,將課程思政融入到表演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希望能潛移默化地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藝術教育過程。”
|賀祝平與學生們在一起
2023年,賀祝平帶領7名青年教師申報的課題《民辦高校“表演教學”的“課程思政”實踐》獲貴州省高等學校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項目立項。課題緊密圍繞“課程思政”“民辦高校”“表演教學”,探索課程思政與表演教學的有機融合方式。
但賀祝平認為這還遠遠不夠,“應該把學生的課堂搬上舞臺!”
2024年1月15日,中國大型長征文化沉浸式演藝劇目《偉大轉折》在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偉大轉折劇場首次試演,來自科技學院2020級表演專業的20名學生參演。3月21日,學校2021級表演專業學生從學長學姐手中接過接力棒,前往遵義,繼續投入到劇目的演出中。
| 《偉大轉折》演出現場(左二、三,右一為貴州黔南科技學院學生曾德龍、劉春岑、彭立方)
“讓表演專業的學生參與大型紅色史詩劇目,這是一次很好的專業實踐機會。”在排演過程中,學生們主動學習遵義會議前后的歷史、編輯所飾演角色的人物小傳、揣摩人物特點,并通過表演深化認識,黨性修養和政治意識得到了有效增強。
為了讓學生們快速學習紅色歷史,領悟人物精神,賀祝平還為參演學生支招——到劇場旁的紅軍烈士陵園參觀學習,在紅色氛圍中去感受人物和歷史。
『當然,走出去更重要。』
戲劇文化月活動之畢業劇目演出、青年教師教學示范音樂會、心聲合唱團專場演唱會、“共生共鳴”優秀作品展、2020級本科畢業生音樂會......
2024年,在賀祝平的推動下,學校藝術學院持續推進校園文化藝術節,為全校師生提供了十余場豐富多彩的藝術展演活動。
| “共生共鳴”優秀作品展現場
“教學不能閉門造車。全校有一萬多人,要先讓這群人看到我們藝術專業的成果。”賀祝平說,這是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展示專業成果的具體體現,要結合學校特色,將藝術學院的校園文化活動打造成品牌優勢。
“當然,走出去更重要。”
貴州省委省政府2024年春節團拜會,學校師生受邀參加文藝演出;中國·臺江2024年“苗族姊妹節”,學校舞蹈專業學生受邀表演節目......“實踐才是藝術專業學生最好的‘試金石’”,賀祝平說到。
| 貴州黔南科技學院學生參加中國·臺江2024年“苗族姊妹節”演出
2024年,賀祝平還做了一件“很酷”的事情——把學院的青年教師們帶到國家一流專業的課堂上去長“底氣”。
在她的推薦下,學院表演課程專業教師許偉走上國家一流專業——貴州大學表演專業的課堂,為學生開展了一堂兩小時的“鈴木教學法”課程,深受大家喜愛。
“說實話我很緊張,但賀院長一直鼓勵我要勇敢站上講臺。”許偉說,當自己把準備充分的課程內容講授完,學生響起掌聲的那一刻,覺得一切都值得。
『他們需要更多的愛。』
讓貴州農村的孩子能感受到藝術的魅力,這是賀祝平一直在做的事情。
此前,賀祝平與先生朱一民制作的電影《小等》,獲得2013年第十三屆圣地亞哥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劇情片長篇獎、2013年貴州省優秀文藝作品高端平臺獎勵。
電影劇本是根據貴州省青年作家肖勤創作的優秀中篇小說《暖》改編,講述了十二歲的山村女孩小等的故事。
“貴州鄉村留守兒童需要更受關注,他們需要更多的愛。”賀祝平說退休后更要發光發熱,希望能找機會關愛農村留守兒童,讓他們感受藝術的世界。
進入科技學院工作后,賀祝平與學校藝術學院黨委一直在探索發揮藝術學院學生專業優勢、助力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從選派師生到農村創作“鄉村振興”主題墻繪,到組織學生參加“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為鄉村兒童帶去繪畫、音樂、舞蹈等方面的專項教學......“讓孩子們的童年能夠有藝術相伴。”這是賀祝平所期望的。
| 貴州黔南科技學院師生在黔南州惠水縣斷杉鎮花山村繪制墻繪
人生就像一列火車
從上車到下車
要讓起點到終點這段旅途開心且有意義
才算沒有白來一趟
賀祝平笑言
“退休后與其感嘆時間過得太快
不如每天都學習新的東西去充實自己
再努力最后一把”
編輯 |楊喜敬審核|代宗宏
來源 |貴州黔南科技學院
@希望教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