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手術后,再也沒有出現過頭暈、暈厥的情況,能正常生活了,再也不用擔心一個人在家或者外出了。感謝大夫們給了我一個嶄新的生活。”近日,在河南省胸科醫院心血管內科三病區,一名護士隨訪了曾在該病區住院治療的趙老先生。
2年前,77歲的趙老先生無明顯誘因出現頭暈、惡心、嘔吐等癥狀,休息后可緩解,曾到當地醫院就診,檢查初步診斷為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癥可能,這期間癥狀未再發作。
來河南省胸科醫院一小時前,趙老先生洗澡后無先兆突發暈厥,無自主意識,5分鐘后清醒,伴頭暈、胸悶等癥,且胸痛癥狀進行性加重,遂急診前來河南省胸科醫院就診,在心血管內科三病區住院治療。
病區主任杜長春介紹說,暈厥原因通常考慮心源性、腦源性和癲癇等因素。趙老先生無癲癇家族史、無抽搐等癥狀,不考慮癲癇;經頭顱磁共振、頭頸血管 CT 檢查,也排除了腦血管病變、盜血、占位、腫瘤、腦梗等腦源性因素;心臟造影結果顯示無冠心病、血管狹窄、堵塞等問題,排除心肌缺血導致暈厥的可能。
結合入院時趙老先生所做的24小時心電圖結果,顯示其體表心電圖P-R 間期(P-R 間期是心電圖上從 P 波的起點到 QRS 波群起點的時間間隔,反映的是心臟電活動從心房傳導到心室所需要的時間)為 0.25 秒,超過了 0.22秒的正常值,呈現右束支傳導阻滯及 P-R 間期延長,這表明心臟電信號在向右心室傳導時出現問題。根據相關數值推測左分支可能也存在傳導功能障礙,出現了雙分支傳導阻滯表現,這表明趙老先生有進行性心臟傳導障礙( progressive cardiac conduction defect, PCCD)。
進行性心臟傳導障礙是有遺傳傾向的一組心臟傳導系統疾病,其本質是傳導系統組織纖維變性,單位區域中特殊傳導纖維的數量下降, 并逐漸被膠原纖維所取代。本病引起的傳導系統的病理損害彌漫,且進行性加重。病變最早、最多累及右束支,其次是左前分支。常從束支阻滯逐漸發展為高度或三度房室阻滯,傳導阻滯嚴重時患者發生暈厥或猝死的幾率較高,應視具體情況給與起搏器治療。
心臟電生理檢查顯示HV 間期(HV 間期是指從希氏束電位開始到心室波開始的時間間期)達到 84毫秒,正常值則為 35-55毫秒。一般 HV 間期大于 70毫秒,且合并暈厥;或大于等于 100毫秒時,就需安裝起搏器,因此趙老先生符合安裝起搏器的指征。
起搏器的主要功能是確保心臟節律穩定、泵血功能正常,為患者守住生命防線。考慮到趙老先生對起搏器依賴程度不高,醫療團隊會診認為其更適合無導線起搏器。
在進行了完備的術前討論和準備后,在局麻下,我國著名心血管內科專家、河南省胸科醫院黨委書記袁義強帶領杜長春、黃丙森副主任醫師等專家團隊共同實施無導線起搏器植入術。
無導線起搏器植入手術的實施過程很像我國北斗導航衛星發射的過程,先用一個導線(火箭)和鞘(助推器)把起搏器(衛星)從切開的股靜脈送入,直達心臟內部的室間隔右室面(預定軌道),之后,導線和鞘與起搏器分離(星箭分離),并原路返回。此時,起搏器張開插入心肌,開始搏動工作(衛星打開太陽帆板開始繞地運行)。
手術用時僅半個多小時即順利圓滿完成,術后趙老先轉往普通病房。
△上圖從上至下分別為:心電圖檢查,電生理檢查,無導線起搏器植入術后
恢復期間,病區護士長王寒秋帶領護理團隊密切觀察趙老先生各項生命體征變化,如心率、心律的變化及病人自我感覺的癥狀;密切監測起搏器的感知和起搏功能是否良好,有無惡性心律失常和肺栓塞癥狀的表現等。事實表明趙老先生恢復順利,無以上不良情況發生,也沒有發生暈厥情況,精神狀態也良好,恢復順利。
(右上和曲別針進行對比的是無導線起搏器,左邊為雙腔起搏器)
無導線起搏器相較有導線的起搏器,優勢明顯:
它體積小,不占用過多體內空間,植入更方便;只有膠囊大小,能直接植入心腔;沒有傳統起搏器的導線,減少了導線可能引發的感染、移位、斷裂等風險,安全性更高;植入時手術創口小,對患者身體的損傷小,術后恢復快,患者不適感也相對較低;在做核磁共振(MRI)等檢查時,很多無導線起搏器具有更好的兼容性,方便患者后續的檢查和治療;手術時間更快,術后恢復時間更短,傳統起搏器植入術一般需要1.5個小時,術后需要靜臥6—12小時,且6個月內植入肢體不能有劇烈運動,無導線起搏器手術時間僅需30分鐘,術后1—2小時就可以下床活動,兩天后即可恢復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植入后體表看不到起搏器和導線,不影響美觀,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患者的心理舒適度;電池續航能力更強,壽命超過12年,可以為心臟提供持續穩定的能量。
在無導線起搏器的這項新技術的應用上,袁義強是全國首批獨立植入的術者,手術經驗豐富,多次被邀請去相關醫院帶教,手術數量及實踐經驗都走在了省內前列。在收治的幾十例患者中,疑難重癥病人占多數,如高齡(>75歲)、金屬過敏患者、感染患者、特瘦患者、青少年及有導線起搏器電極拔除+無導線起搏器植入一站式等等,其中不少是各種不利因素疊加的患者,極具挑戰性。
無導線起搏器的應用和發展前景可期。國際上使用壽命更長的無導線起搏器的應用正在積極研發,河南省胸科醫院專家團隊將持續追蹤并探索新技術,為更多患者帶來更優化的治療手段。(李紅 黃丙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