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完元宵節第三天,我和幾個老姐妹特意從汕頭坐動車來潮州玩。早就聽說潮州古城有"嶺南第一街"的美譽,想著錯開春節高峰能清靜些,結果這一趟逛下來真是讓我百感交集。
一、古城比想象中大得多
站在廣濟門城樓下抬頭望,三層高的城樓氣派得很。穿過門洞走進牌坊街,青石板路兩側二十三座明清牌坊次第排開,我們幾個五十多歲的阿姨邊走邊數,數到第十座就累得在路邊石凳上歇腳。主街少說有一公里多,更別說兩邊像蜘蛛網似的岔出去甲第巷、義井巷這些巷道。我們試著拐進甲第巷看老宅子,結果越走越深差點迷路,最后還是跟著旅游團才繞回主街。
二、工作日居然人擠人
原以為正月十六應該沒啥游客了,誰知道牌坊街上烏泱泱全是人。騎樓底下賣腐乳餅的老字號排著長隊,網紅油柑汁攤位前圍著年輕人拍照。最夸張的是開元寺門口,燒香的人把門檻都要踏平了,我們想進去看唐代石經幢,結果被人流推著走,活像春運趕火車。
三、景點收費讓人肉疼
廣濟門城樓掛著"登樓觀韓江10元"的牌子,我們幾個老姐妹在樓下糾結半天——上吧覺得不劃算,不上吧大老遠來都來了。最后咬咬牙掏錢上去,結果城樓里就幾塊介紹潮州歷史的展板,看韓江還不如在濱江長廊看得清楚。更別說許駙馬府25元、己略黃公祠10元、韓文公祠40元,逛完主要景點人均要花上百元,比去深圳世界之窗還貴。
四、老字號與新商鋪的混戰
走在牌坊街總有種分裂感:這邊是傳承三代的胡榮泉鴨母捻,那邊是掛著"潮汕毒藥"霓虹燈的網紅生腌店;老藥鋪的酸梅湯五塊錢一杯,隔壁奶茶店的竹筒茶要二十八。最可惜的是那些精美騎樓,二樓雕花欄桿全被商鋪的招牌遮得嚴嚴實實,金漆木雕上掛著"全場清倉"的紅色橫幅,看得人心疼。
五、千年文化成了走馬觀花
在己略黃公祠轉悠時特別感慨,這么精美的潮州木雕建筑,滿屋子都是"全國重點文保單位"的牌子,可既沒講解員也沒有二維碼導覽。我們跟著其他游客瞎轉,把"百鳥朝鳳"木雕認成了"喜鵲登梅",后來聽導游講解才知道看反了方向。晚上看廣濟橋燈光秀倒是漂亮,可那現代激光打在宋代古橋上,總感覺像給老太太畫了煙熏妝。
回程路上姐妹們都說,潮州古城像碗加了料的粿條湯——老火湯底是好喝的,牛肉丸也勁道,可偏偏撒了把香菜(我們幾個都不吃香菜)。那些收費景點要是能打包賣聯票,老建筑能少被廣告牌糟蹋,這碗粿條湯該有多香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