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鐵飛馳的時代,中國仍保留著81對平均時速不足百公里的公益性“慢火車”。它們穿梭于群山之間,為偏遠地區百姓架起一座座“流動的致富橋”。近日,湖南懷化7272次綠皮列車因“列車員1年幫賣1180萬元農產品”登上熱搜,成為觀察中國鄉村振興“慢”邏輯的生動樣本。
慢火車:連接城鄉的溫情紐帶
看似普通的一趟趟“慢火車”,實則宛如一根堅韌的紐帶,一端連接著高速發展的都市,另一端則連著質樸且滿是希望的鄉村。在高速鐵路飛速發展的當下,這些“慢火車”日夜不息地穿梭于偏遠地區的崇山峻嶺之間。中國鐵路部門明確保留了81對公益性“慢火車”,全力支持鄉村振興。其中,8818次列車已開行34年,最低票價僅1元,成為山西偏遠地區低收入群體重要的出行選擇。
慢火車:中國式現代化的溫情路徑
“慢火車”以溫暖人心的速度,展示著獨具特色的中國式現代化發展路徑。湖南懷化7272次列車的乘務員,仍在用苗語為苗鄉老人逐句講解掃碼乘車的流程,這是傳統人文關懷與現代商業服務的和諧交融;苗族銀飾從“村T臺”走向巴黎時裝周,湖南老鄉們的臘肉借助移動支付擺上現代都市的餐桌。諸如此類的場景還有很多,這些“慢火車”以“溫柔”的速度,描繪著中國式現代化發展路徑,這不僅是物質的流通,更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的生動體現。
慢火車:守護風土人情的溫情使者
在復興號的聲聲鳴笛中,一趟趟“慢火車”用它沉穩的步調,丈量著中國的每一寸山水,守護著中華文明的風土人情,帶著溫情駛向更美好的未來。這些“慢火車”不僅是交通工具,更是文化的傳承者、溫情的傳遞者。它們以獨特的方式,連接著過去與未來,守護著鄉村的記憶與希望。
慢火車,這條連接城鄉的溫情紐帶,不僅承載著鄉村振興的希望,更承載著中國式現代化的溫情路徑。它們以獨特的方式,連接著過去與未來,守護著鄉村的記憶與希望。在高鐵飛馳的時代,慢火車依然以其獨特的魅力,溫暖著每一個角落,守護著每一份希望。讓我們共同期待,慢火車繼續以其溫情與堅韌,駛向更加美好的未來。(文/潘含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