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又一年,最多人期待的還是他。
他在哪,春晚就在哪。
你肯定已經猜到——
鵲刀門傳奇 第二季
第二季,分數又上漲了。
在古裝喜劇這類型里,算是站住了陣腳。
趙本山這個名字,哪怕只是玩票,只是新瓶舊酒,只是風輕云淡偶爾出手,只要含山量夠高,就能拉滿期待值。
鵲子一播完,就想看鵲子二。
對一個快七十歲的老人,說野心,可能有些不合適,但要說不甘心,《鵲刀門2》恐怕只多不少。
01
故事緊接第一季結尾,鵲刀門眾人擊敗了勾結倭寇的曹公公,成功為民除害,但倭寇并沒有被剿滅,在第二季一開頭,倭寇余孽卷土重來,要對鵲刀門動手。
因為都是原班人馬,劇情設定是無縫銜接。
連搞笑,都是熟悉的味道。
跨服聊天,緊跟時事,三翻四抖,以及方言,諧音,掉凳,吃了吐,忽悠人……
張口就來。
對于喜歡趙本山作品的觀眾來說,這絕對是他近兩年狀態最好的創作。
一個超級加長版的古裝小品。
小品式的包袱隨處可見。
比如第二季一開頭,殺手團包圍了鵲刀門,玉郎和德柱混進了殺手中打探消息。
一開場先是殺手們來了個口音大亂燉。
雖然東北口音的江湖故事很少見,但哪怕是東北口,也能繼續細分,遼西的,遼南的,還有丹東的。
不僅彈幕里開始猜口音,劇中人也開始搞職場訴苦,越訴越離譜的那種:
一邊說有幫派但薪資低要按人頭月結,一邊說散戶風險高一單一結沒人肯干,甚至還有個平臺,叫“殺了么”。
明明是個殺人放火的故事,但戲里戲外都知道這在內涵啥。
另一邊,屋內也是套路嫻熟。
先是人設犯傻。
趙德柱糾結幕后真兇會不會是曹公公的兒子,直接聯動上一季他給自己找趙高當祖宗的輝煌事跡。
接著是演技拿捏。
本山大叔,前腳還在和大伙加油打氣,后腳就掉凳掉得毫無痕跡。
但更樂的還在后邊。
第一季里被騙到麻國北部的鵲刀門師叔絕絕子(唐鑒軍 飾)意外歸來,幫鵲刀門解圍,然后跟大伙白話他的經歷:
又是外國人,又是王爺,又是四大護法,然后被盛情款待,好吃好喝供著,自己是因為太想家,想師門,才不顧人家挽留一心回來……
但故事一個鏡頭,一句臺詞就戳穿了絕絕子的吹牛。
同樣也緊跟時事。
這絕絕子。
肯定不是被騙到緬北,被什么四大家族偷襲,然后被嘎了腰子,死命才逃回來的……吧。
最樂的是人都這么慘了,氣氛都烘到這了,但你看西門長在的臺詞,一點點都沒放松。
-我是真想你啊師兄
-我不想你啊(?)
長在的話,配合表情,這既可以是反問自證,表示可憐和心疼對方,是師門情深。
也可以是真心流露。
我,不,想,你(回來)啊。
這種在臺詞上的小包袱,就能看出為什么春晚語言類節目趙本山能拿捏那么多年。
一顰一笑,都可以做戲,都還能有戲。
有時候甚至只是一個人名,就自帶笑梗。
故事開場中一個倭寇頭目的名字,叫伯根凈村。
熟悉東北話能直接笑出聲來。
這小日子,脖頸子上盡是皴啊(沒洗干凈)。
當然,還有熟悉的大忽悠。
同樣是利用臺詞歧義和跨服聊天搞情景設定:
公孫麗蓉知道西門長在的身份,做了雙鞋讓他拿給長海,但絕絕子不知道眼前人是西門長在,被對方用臺詞里的“他”忽悠。
忽悠絕絕子去招惹公孫麗蓉。
結果可想而知:
那個慘樣,嘖嘖。
其實有第一季在前,《鵲刀門》第二季的優秀是可以預料的。
但對于古裝情景喜劇來說。
《鵲刀門》真的是解法嗎?
02
如果要說第一季和第二季有什么不同。
最明顯的變化就是。
第二季縮短了正片時長,然后把一部分內容放在片尾的彩蛋里。
在擁抱更有網感的播放方式的同時,又把第一季成功出圈的東西,不斷地加強。
比如公孫麗蓉第一季里出圈的“愛海歌”。
到了第二季一開場就接二連三地搞個升級版,誓要把這公孫大娘的風格再往極致里走。
(對,公孫麗蓉,名字借的就是公孫大娘,夠武俠吧。)
比如緊貼時事。
第二季玩的花樣更多,前邊諷刺外賣平臺,影射境外電詐還是小試牛刀。
有緊跟熱門的《周處除三害》式的健康盟。
還有專門整治渣男的滅負教,更直接對應當下流行的敘事。
但最直觀加強,其實是沒想到的,武俠。
劇集開場西門長海對戰倭寇的戲份給到了答案。
不論是動作戲的份量和質量都得到了顯著提升。
相比于第一季,第二季的武俠氛圍感更重了。
以至于很多人感慨居然在趙本山喜劇里看到了正宗的武俠。
要知道這并不是一個很容易的事情,尤其對于一個全東北風格+小品式演出的古裝作品,努力塑造的氛圍感很容易就被過于接地氣的語言系統破壞掉。
什么概念呢?
《武林外傳》解構傳統武俠世界用的是現代都市風格的友情愛情親情,用角色間的小情小愛把過去的俠之大者世俗化。
比如呂秀才房間里的《六人行》,就是致敬《老友記》。
它拍出一個小人物的武俠江湖。
但之后,比如《龍門鏢局》,除了留下令人羨慕的精神狀態,在發瘋發癲的路上遙遙領先外,沒有突破《武林外傳》的框架。
既然無法越過這座情景喜劇的大山。
《鵲刀門》是從外部突破的——
東北喜劇。
一個很有趣的知識點就是,在過去的武俠世界里,東北武林的存在感極低,連金庸也只是在《俠客行》中寫了立足長白山的關東四大門派,在《雪山飛狐》里提到了天龍門在東北,但除此之外再無東北的元素。
所以《鵲刀門》對于古裝情景喜劇這個門類來說,是一個很新的東西。
不僅僅是拓展了武俠世界的東北地圖。
更是把春晚以來積累了幾十年的東北喜劇風格,注入了古裝情景喜劇里。
所以才會有,大家都在想逃離武俠的時候,《鵲刀門》卻在嘗試正宗武俠。
一板一眼塑造武俠氛圍,做更有范兒的武打戲,到后邊,像高大毛學武傳功那段,連音樂都有致敬港式武俠。
當然,劇集最大的嘗試,還是把趙本山一分為二,做了兩條線。
一條是喜劇,西門長在帶著趙家班眾人在鵲刀門內插科打諢,玩喜劇小品。
另一條是正劇,西門長海引領東北武林反抗倭寇入侵,打擊勾結倭寇的官員。
兩條線各自獨立,但又相互糾纏,亦莊亦諧下,一邊是極致的小品化,主打下飯喜劇,輕松陪伴。
但另一邊?
在武俠劇早已式微的當下,《鵲刀門》另辟蹊徑,用武俠給自己標記,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完成破題。
目前看來,這條路顯然是走通了。
對古裝喜劇,《鵲刀門》解對了。
但對趙本山呢?
03
《鵲刀門》確實完成了古裝情景喜劇的突破。
但細看。
喜劇的這一面,其實不新。
大部分劇情內容只是第一季已經立住的角色們,在一個又一個小事件、大危機中互相碰撞出足夠的樂子。
有劇集本身的發明,比如“愛海愛海”的公孫麗蓉,但也有立足演員特質的創作,比如沒溜型的高大毛,和幾乎已經成為“作妖老登”特型演員的絕絕子。
以至于不論熟不熟,觀眾可以把《鵲刀門》當做一個趙家班演員真實演出秀場。
某種程度上說,《鵲刀門》的成功,是東北喜劇的又一次回光返照。
返的是什么?
是春晚舞臺東北式小品的沒落。
回的又是什么?
是那些年東北喜劇陪伴無數人大年夜的輝煌歲月。
這也是《鵲刀門》導演在自述也強調“返璞歸真”,主打“輕松下飯”。
整體創作理念還是延續了第一季的風格,我們嘗試繼續打造一個“返璞歸真”武俠情景喜劇,一款“輕松下飯”的過年搭子。
全劇的風格,主打一個輕松陪伴。這季仍然是1-2集一個小故事,這樣對于新觀眾來說 無論從哪里看起 都沒有很高的追劇門檻。這一季趙本山老師出演的戲份比第一季多了很多,喜歡東北喜劇的觀眾可以和家人們一塊兒吃著瓜子聊天看劇,享受節日的合家歡。
可,對于趙本山來說,夠了么?
恐怕還有一種不甘心。
第二季最后一集。
西門長在讓大反派掐住了脖子,用自己作為誘餌,給到了西門長海偷襲反殺的機會。
反派雖然被殺,但被重創的西門長在倒地不起,在眾人的哭喊聲中,故事結束。
一個開放式的結局。
目前看可能是給第三季留下的尾巴。
但注意Sir前邊說的那兩條線么?
喜劇和正劇,各自獨立,又互相糾纏,在劇情結尾,喜劇代表西門長在最后疑似被殺,活下來的是正劇線的西門長海。
這種糾纏,乃至這個結局,是劇情。
但又不止是劇情。
作為近年來“含山量”最高的作品,《鵲刀門》結尾,死的是一個被扼住了脖子的喜劇人。
留下的是一個不茍言笑的江湖大佬。
所以Sir為什么說《鵲刀門》是趙本山近年來最好的作品。
還有什么比親眼看到另一個自己在眼前死掉更幽默荒誕的設計么?
從最早上春晚爆紅,到后邊受制于春晚,再到逃離春晚。
從演小人物惟妙惟肖,到宗師風范精準拿捏,如今幾乎隱身幕后只留下江湖傳說。
所有人都念叨他的退場。
可那是個趙氏喜劇不斷被掐住脖子的故事。
往大了走,往浮了去。
如今他看似在年復一年地做東北喜劇。
但可能他自己也知道。
繼續做,喜劇不會因他更好。
但如果不繼續,趙家班也好,東北喜劇小品也罷,注定還會衰落。
某種程度上,王家衛可能更懂趙本山。
所以請他演《一代宗師》,還給了他這段臺詞。
寫的是丁連山,說的何嘗不是趙本山。
趙本山看破了“我”嘛?
Sir不知道。
但七十歲嘛,正是闖的年紀。
看沒看破,《鵲刀門3》安排上就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