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特朗普上臺,其貿易政策一直都是全世界的焦點,他提出的“美國優先”里年推動他頻繁使用關稅大棒,通過經濟壓力迫使其他國家在貿易上做出讓步。
這些政策不僅改變了國際貿易的格局,也深刻影響了這些國家與美國之間的經濟關系,對于中國來說,這種壓力更為明顯,因為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也是美國在貿易中最重要的對手。
圖片來源網絡
但美國這種行為也讓華爾街的資本家感到不滿,一向對美國經濟前景感到樂觀的巴菲特,在近段時間,表達了對美國財政政策的擔憂。
他在股東信中提到“財政的愚蠢”正在削弱美元的穩定性,只不過他的表態,并沒有影響到特朗普政府,美國新財長,就高調行動,拉著墨西哥和加拿大,一起針對中國。
圖片來源網絡
與此同時,德國媒體也注意到,歐盟領導人馮德萊恩最近的態度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
從之前公開批評中國是“不公平的競爭者”到最近在達沃斯論壇上表示愿意加強與中國的合作,這一轉變引發了廣泛討論,究竟是什么原因讓她的立場發生了如此大的改變?
圖片來源網絡
美國的“關稅大棒”政策,施壓加墨對華征稅
這次,特朗普在2月首先對三個國家開啟了自己的加稅計劃,其中,他宣布對中國征收10%的關稅,并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征收25%的關稅。
在美國新財政部長的帶領下,特朗普政府的政策還在進一步升級,新財長高調宣布,墨西哥已經提議對中國征收20%的關稅,并催促加拿大緊跟其后,共同構建一個“北美經濟堡壘”。
這樣的舉措不僅是對中國施加壓力,更是試圖通過拉攏盟友,創造一個對華貿易的強大合力。
圖片來源網絡
可以想象,如果加拿大和墨西哥真的同意這一方案,三國在經濟上的聯手將給中國的制造業帶來不小的沖擊。
但問題是,這樣的政策對美國自己會帶來更嚴重的影響,關稅一旦加重,美國國內的消費者將不可避免,遭受成本上漲的壓力。
美國進口的商品價格將直接上漲,許多依賴中國產品的行業,如電子消費品、家居用品等,消費者可能會感受到價格上漲帶來的負擔。
圖片來源網絡
更嚴重的是,隨著關稅的膨脹,通貨膨脹的風險也隨之加大,根據數據顯示,現在美國人民的消費信心嚴重壓下滑,2月指數為98.3,跟一月比下降7,創下了三年多以來最大的跌幅。
這增加關稅就是把風險轉交給國內的消費者,曾經100美元的東西,加征10%的關稅,直接就多了10美元,消費者購買力下降,整個積極面臨滯漲的困境。
加關稅看似是針對其他國家,實則也是在掏空美國自己的經濟底盤,也難怪巴菲特會認為財政是愚蠢的。
圖片來源網絡
墨西哥為什么會給中國加稅?
要知道,墨西哥的產業鏈與中國緊密相連,也是中國產品進入美國市場的主要通道,為了應對美國政府的關稅,我國很多企業都在墨西哥投資建廠。
但這樣緊密的關系,墨西哥卻選擇跟隨美國針對中國,提出對中國商品加征20%的關稅。
其實也能理解,面對美國可能進一步加稅的威脅,墨西哥為了保護自己的不被進一步傷害,選擇主動“站隊”,對他們來說與其在美方壓力下被動受害,不如主動爭取一些好處。
圖片來源網絡
而且墨西哥的動因,是其急于保持與美國的緊密經濟關系,因為美國是墨西哥最大的貿易伙伴,美國想墨西哥進口大量的汽車、電子產品和農業商品,墨西哥的經濟與美國息息相關。
但美國這種“賣隊友”的策略,可能會讓墨西哥的經濟陷入雙重困境,雖然跟隨美國的腳步,不會受到美國的“大棒”。
但許多墨西哥本地的企業,依賴中國的低成本商品來進行生產和加工,一旦中國商品加稅,墨西哥的生產成本將大幅上升。
特別是汽車和鋼鐵等行業,可能會面臨成本飆升,導致產品價格無法與其他國家競爭,進而影響墨西哥的出口能力,難道是這就是“兩害取其輕”,“傷敵八百自損一千”?
圖片來源網絡
中國的三招反制
中國面臨美國的頻繁加稅,并非只是坐等難受,而是采取了幾項針對性的反制措施,對包括煤天和液化天然氣等產品進行了最高15%的關稅。
在技術領域也采取了反制措施,最為顯著的就是在稀土資源的管控上。
中國是最大的優質稀土供應國,通過限制稀土出口,對美國高科技產業形成了直接威脅,比如美國電子、能源、軍工等高度依賴稀土的領域。
圖片來源網絡
這些產業若無法獲得足夠的原材料,生產將受到很大影響。
除了傳統的貿易戰策略,中國還通過加強與南美國家的合作來規避美國的經濟打壓,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中國與南美國家的經濟合作日益加深。
中國的投資不僅幫助南美國家發展經濟,還進一步推動了中南美的貿易合作,通過這一策略,中國逐步擴大了自己在全球市場的份額,打破了美國對全球經濟的單極主導。
圖片來源網絡
馮德萊恩態度轉變
回到開始說的歐盟態度發生轉變,在達沃斯論壇上,馮德萊恩不僅不再批評中國,反而表示愿意與中國深化合作,并提出要培養更加緊密的雙邊關系。
歐盟的態度轉變,其實與美國的政策密切相關,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的激烈關稅戰,以及在俄烏沖突中對歐洲的立場,讓歐盟的政策變得愈加尷尬。
美國在全球貿易中的單邊主義行徑讓歐盟感受到巨大的壓力,而與中國的經濟合作成為歐盟不得不面對的現實選擇。
圖片來源網絡
在這種背景下,馮德萊恩和歐盟的領導層開始意識到,中國不僅是全球經濟的重要一環,而且是歐盟在全球經濟中獲得更大利益的關鍵伙伴。
特別是在全球產業鏈的重構過程中,歐盟越來越無法忽視中國市場的重要性。
這一變化也反映了歐盟內部的矛盾,歐盟有許多成員國希望與中國發展更加友好的經貿關系,但同時也有一些國家深受美國影響,持保守立場。
圖片來源網絡
馮德萊恩作為歐盟的領導人,必須在這兩股力量之間找到一個平衡,而中國的巨大市場和日益增長的全球影響力,顯然促使她做出了這一戰略調整。
所以說,美國帶來的影響是全球性的,至于加拿大和墨西哥是否會服從美國的壓力,現在還說不好,但如今的形勢正好應征了那句話,做美國的敵人是危險的,做美國的盟友是致命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