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王某某, 女,19歲,某學校大學一年級學生。
主訴:面部粉刺反復4年余;4年來,患者出現面部口周粉刺,丘疹,黑頭,膿皰,反復不愈、月經痛經、四肢厥冷反復不愈,來黃山市中醫院新安醫學傳承診療中心就診。神清,面部皮疹重在口周,色紫紅,以丘疹、黑頭、膿腫為主。舌質淡而胖,舌苔薄白膩,脈左眩滑,右脈削弱。
診斷:痤瘡粉刺伴痛經。
辨證分析
- 面部粉刺、丘疹、黑頭、膿皰:提示體內有濕熱毒邪,尤其是肺胃濕熱。
- 月經痛經、四肢厥冷:提示氣血運行不暢,寒凝血瘀。
- 舌質淡而胖,舌苔薄白膩:提示脾虛濕盛。
- 脈左眩滑,右脈削弱:左脈滑可能為濕熱內蘊,右脈削弱可能為氣血不足。
綜合辨證
患者的主要病機為肺胃濕熱,兼有脾虛濕盛和寒凝血瘀。治療應以清熱利濕、活血化瘀、溫經散寒為主。
中醫處方
方劑:枇杷清肺飲合少腹逐瘀湯加減
藥物組成:
- 枇杷葉10g桑白皮10g黃芩10g黃連6g生地黃15g赤芍10g丹參15g當歸10g
- 川芎10g桃仁10g紅花6g肉桂6g干姜6g茯苓15g白術10g甘草6g。
方解:
- 枇杷葉、桑白皮、黃芩、黃連:清熱利濕,解毒消腫,針對肺胃濕熱。
- 生地黃、赤芍、丹參:涼血活血,清熱解毒。
- 當歸、川芎、桃仁、紅花:活血化瘀,通經止痛。
- 肉桂、干姜:溫經散寒,改善四肢厥冷和痛經。
- 茯苓、白術:健脾利濕,增強脾胃運化功能。
- 甘草:調和諸藥,緩和藥性。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分早晚兩次服用。經過許柳田主任調理6周,各項癥狀消退。
注意事項
- 飲食調理:避免辛辣、油膩、甜食,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 生活習慣:保持面部清潔,避免擠壓粉刺,保持心情舒暢。
- 隨診:根據病情變化,及時調整處方。
體會
該方劑結合了清熱利濕、活血化瘀、溫經散寒的藥物,旨在全面調理患者的體質,改善痤瘡和痛經癥狀。建議患者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并根據病情變化進行調整。
許柳田醫師簡介:主任醫師安徽省基層名中醫,黃山名醫。追源新安醫學理論和家傳中醫皮膚特色為基礎,以“清肺養陰、固本培元、內外結合”為治則,五運六氣+五行脈+八卦九宮針法綜合診治牛皮癬(銀屑病)、白癜風、難治性痤瘡、脫發、不孕不育等各種疑難雜癥;開展了家傳中藥針對帶狀皰疹神經痛的內外方金剛虎蛇通絡丹,中藥定向透藥、火針治療、刺絡拔罐等中醫特色治療。開發出"針一罐—藥"三聯序貫療法,不但即時止痛效果顯著,更能預防減少后遺神經痛發生。他是中國中醫美容附屬器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安徽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火針專業委員會常委,中華中醫藥學會皮膚科分會全國委員,中國性學會中醫性學分會全國委員。每周六在黃山市中醫院新安醫學傳承中心專家門診坐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