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連斯基風波的十個看法
1.澤連斯基似乎沒有意識到,或者故意忽略了一個殘酷的現實:他最親近的盟友——西方全球主義者、美國左派和歐洲政客——在2025年已無力真正幫助他,而他刻意疏遠甚至試圖羞辱的那些人,才是真正有能力拯救烏克蘭的人。
如果他是被“奧巴馬-克林頓-拜登”這幫人指使著對抗川普,那只會讓局勢更加惡化,因為這些人的利益從來不等同于烏克蘭的利益,盡管他們假裝如此。
2.澤連斯基表現得好像烏克蘭的利益與美國的利益完全一致,所以他不斷強調自己是在“為自由世界而戰”,盡管他自己也嘲諷美國與烏克蘭之間隔著兩大洋。
事實上,美烏確實有許多共同利益,但絕非全然一致。川普希望通過“重置”美俄關系來重返亞太,而不是在俄羅斯的家門口上演類似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的核緊張對峙。他更希望盡快結束這場已經變成“烏克蘭版斯大林格勒”的消耗戰,以免陷入更大的危機。
3.歐洲(以及加拿大)現在大聲宣稱要獨立于美國,打造“強硬反擊力量”,但這不過是空談。
要做到這一點,歐洲必須削減社會福利、大規模開采本土能源、發展核能、拋棄綠色執念,并將GDP的3-5%投入國防。但現實是,美國不僅承擔了北約16%的預算,還承受著來自歐洲的關稅不平衡(歐盟對美貿易順差高達1600億美元),同時充當“世界警察”,保護全球航道,防止恐怖主義與流氓國家破壞歐洲的全球商業網絡。此外,美國的6500枚核武器事實上也成了歐洲的保護傘。
4.澤連斯基必須清楚,過去那些被認為是“停戰不可逾越的障礙”的問題,實際上已經悄然解決。
烏克蘭如今比大多數北約國家武裝得更好,但仍不會加入北約;而沒有任何一位美國總統會給予烏克蘭足夠的軍事支持,讓其奪回頓巴斯和克里米亞。現在唯一的問題是:
普京愿意撤退到多大程度?
如何阻止普京再次入侵?
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可能是:在烏東地區設立一個烏克蘭-美歐聯合開發的經濟走廊,同時建立類似朝鮮半島的“非軍事區”;再加上烏克蘭繼續維持目前的軍事力量,確保普京不敢再發動2008年或2014年式的入侵,因為這次戰爭他已經付出了100萬傷亡的代價。
5.如果美國不再提供大規模援助,澤連斯基的選擇有哪些?
等待四年后民主黨重新執政?指望歐洲重新武裝自己?期待民主黨在國會奪回多數席位,再次策劃一個“川普版彈劾門”?還是放下自尊,回到白宮,簽署稀土礦產合作協議,讓歐洲國家加入(但他們真的愿意在烏克蘭部署地面部隊嗎?),并寄希望于川普能像2017-2021年那樣警告普京,不要輕舉妄動?
6.如果停火協議、商業協議和歐洲的地面部署落實,烏克蘭是否會舉行大選?
如果會,澤連斯基和他的政黨還能贏嗎?如果不會,新政府是否會透明地公布西方援助資金的真正去向?
7.澤連斯基或許應該向內塔尼亞胡學習。
拜登政府對以色列的態度比川普對烏克蘭強硬得多,暫停軍援、要求停火、敦促組建戰時聯合政府,并因以色列的軍事行動造成的“附帶損害”而多次施壓。然而,內塔尼亞胡始終巧妙地應對拜登的敵意,保持了美以關系的穩定,并且在訪美時展現出極高的外交禮節。反觀澤連斯基,他不僅在白宮公然打斷川普,還當眾試圖糾正他,顯得既無禮又不識時務。
8.如果烏克蘭真的惹惱了美國,那它的戰略選擇是什么?
指望歐洲嗎?對抗一支正在恢復實力的俄軍嗎?還是繼續丟失更多領土?澤連斯基手里究竟有什么“王牌”,讓他自信滿滿?
9.回看那場50分鐘的會談,大部分時間其實進行得相當順利,直到澤連斯基開始糾正萬斯,接著又直接挑戰川普。
他的語氣、肢體語言、以及不斷打斷對方的行為,表明他完全把川普當成了另一個順從的拜登,誤以為這位新總統依舊是個“揮金如土的傀儡”。而對于一個自詡老練的世界級領導人來說,這種誤判實在太過天真。
10.2025年3月已經不是2022年3月了。
烏克蘭在當時成功守住基輔,被世界稱頌。但如今,三年過去,烏克蘭已付出了150萬人的死傷代價,澤連斯基也不再是那個全球追捧的戰爭英雄。他推遲了選舉,關閉了反對派媒體和政黨,暫停了公民基本權利,并在2022年春天曾有機會以平等姿態談判時選擇了拒絕,如今在2025年春天依然如此,盡管局勢對他已極為不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