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杭州的e簽寶,是“杭州模式”的見證者,更是親歷者。
作者|小喇叭
編輯|栗子
2023年,OpenAI用ChatGPT在全球掀起生成式AI浪潮;僅僅2年之后,DeepSeek用與OpenAI幾乎完全相反的方式,帶給了世界相同的震撼。
很多人知道,過去2個月以來,DeepSeek、黑神話悟空、宇樹機器人等,都讓世界開始重新評估中國科技創新之力,也讓杭州成了中國遞給世界的一張新的科技名片。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實杭州的創新基因早在多年前就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的毛細血管。在那些鮮有人注意的細分領域,早有一批領軍者用技術革新傳統業務,默默推動杭州從互聯網時代的“電商之都”,逐漸蛻變成如今的科技創新之城。
e簽寶,一家成立已有22年的電子簽企業,就正在嘗試用AI重寫企業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范式,進而以此重構全球商業信任的底層邏輯。
扎根杭州的e簽寶,是“杭州模式”的見證者,更是親歷者。
從寫下中國首行商用電子簽名代碼,到發布首個電子簽名SaaS服務,再到如今推出首個AI合同大模型,e簽寶在杭州這片土壤上以創新為矛,以專注為盾,一次次穿越周期,在電子合同領域扎得越來越深。
2月20日,e簽寶在北京舉辦了第三屆中國電子合同峰會,發布了行業首個AI合同大模型及多項戰略級產品。今天的e簽寶,正在以“智能、安全、低成本”三大核心價值,掀起一場全球范圍的電子合同普惠革命。
1.定義合同智能新范式
2025年被普遍認為是AI大模型大規模落地應用的元年。
燒錢堆算力的“暴力美學”仿佛已經成為“上一個時代”的遺產,新的時代屬于DeepSeek主導的極簡主義——用更低的成本、更少的算力、更精妙的算法,最大程度撬動AI的潛力。
但無論基座模型走哪條路,在應用層,“幻覺”幾乎是影響大模型落地效果的“原罪”。尤其在法律、金融、醫療等對準確性、安全性要求苛刻的領域,對“幻覺”的容忍度幾乎為零。
具體來看,通用大模型在垂直領域的應用通常會遇到三大挑戰,即領域適配難、安全風險大、部署成本高。e簽寶所在的電子合同領域更是如此。
在AI大模型出現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已有一些行業開始用大模型進行業務提效。但電子合同卻并未通過通用大模型實現業務賦能。
原因很簡單,對所有企業來說,合同都是最重要、最敏感的數字資產之一。企業不僅要求各項條款、日期、金額數字等細節準確無誤,還對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中的數據安全有極高要求。
具體來看,在訓練側,企業合同管理流程會產生大量專有數據,需要人工標注后喂給模型,對模型進行專業訓練,最大程度降低幻覺;在推理側,一份合同大約幾千到幾萬字不等,很多模型在超長文本輸入/輸出過程中會產生大量計算成本;更不用說模型的訓練過程和推理部署都必須加以多重安全保障。
這些近乎苛刻的場景需求讓通用模型非但無法“降本增效”,反而無形中增加了企業合同管理的負擔。
因此,為了能夠讓AI大模型順利落地電子合同領域,就必須自己訓練專屬的行業模型。于是2023年,e簽寶決定訓練自己的合同大模型。
在領域適配方面,e簽寶結合自身多年積累的合同經驗,加上人工標注的專有數據,形成了一套覆蓋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高質量數據集。此外,針對大模型在合同簽署、管理等各環節的表現,e簽寶制定了一套嚴格的評測標準,并根據每次的測試結果不斷調整模型參數,豐富訓練數據集。
在這套體系下,過去一年,e簽寶將自研的合同大模型完整訓練了39次。在實際的合同處理業務中,目前e簽寶合同大模型的表現已經超過GPT-4。
例如在這份《終止服務協議》中,GPT-4出現3處錯誤:第一,未提取出甲方收款賬戶;第二,協議名稱提取錯誤;第三,簽訂日期提取錯誤。
而e簽寶準確提取出了本次簽署的協議名稱,且沒有顯示合同簽訂日期,因為合同里的日期通常并非簽訂日期。
不僅能夠準確識別和理解合同信息,在安全性方面,e簽寶還設置了三重保障機制:
訓練環節,e簽寶合同大模型完全自主研發,不依賴任何第三方的技術或數據,對大模型有絕對的控制權,且訓練過程均在e簽寶自己的服務器上完成;
推理環節,e簽寶將推理服務部署在阿里云的VPC服務上,只有e簽寶能接觸到客戶的核心數據。
最后,e簽寶采用端到端雙重加密技術,從合同從合同上傳到模型處理,再到最終結果輸出實現了雙重加密。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最大程度降低用戶使用的成本門檻,e簽寶合同大模型通過小模型組合(版面分析、內容解析、風險識別)和任務調度系統,將單份合同處理成本降至行業最低,打破AI高成本門檻。
e簽寶合同大模型 新版5.0
目前,e簽寶的AI合同大模型已經開始滲透進多個場景,試圖重構企業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范式。
例如,合同審閱是e簽寶合同大模型的特色功能之一。它可以協助公司法務成員在合同的協商、制作、審批等環節中提升處理效率,降低合同風險,尤其適用于合同條款眾多、多方、多輪協商形成的文件。
在用戶合同審批、歸檔、核驗等環節,通過合同比對功能,用戶可快速識別文件內容是否在流轉過程中遭到篡改。
e簽寶合同大模型 合同比對
合同簽署完成后,用戶可根據合同管理要求,根據合同模板、發起人、合同具體內容等信息,設置自動歸檔規則,將不同的合同自動分類并歸檔至對應的合同文件夾內。
同時,e簽寶還提供了合同履約提醒功能,可通過設置提醒范圍,對全部合同都做提醒或僅針對部分有履約需求的合同做提醒。
在電子合同管理的基礎上,e簽寶也支持對紙質合同、歷史合同進行批量導入與管理。合同管理員可填寫原合同簽署流程相關的信息,也可使用AI智能提取,直接從合同文件內容中提取原合同簽署流程相關的信息。
過去一年,e簽寶智能合同已完成5000萬次合同比對、字段提取2億次、條款識別達1000萬次、智能模板使用次數達5000萬次,為全社會節省了大約1000億張紙。
e簽寶合同大模型 智能體問答
從技術突破到場景落地,e簽寶的每一步創新都源于其22年來對電子簽名領域的深度耕耘。
2.從“中國第一行代碼”到全球獨角獸的創新密碼
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再到云計算和如今的AI時代,技術的車輪滾滾向前。而e簽寶始終聚焦電子簽名核心場景,伴隨與支持著每一場技術迭代浪潮。
2002年,e簽寶在杭州成立,創始團隊寫下中國首行商用電子簽名代碼,推出國內首個電子印章系統。
盡管當時電子簽名尚屬陌生概念,市場接受度極低。根本原因在于,電子簽技術不僅重構了傳統的合同簽管流程,更挑戰著約定俗成的商業信任體系。
直到2年后的2004年,國家頒布《電子簽名法》明確了電子合同效力,也 讓電子簽行業有了寶貴的“信用背書”,整個行業迎來春天。
隨后,e簽寶借勢推出適配政府需求的電子簽章系統,以政務場景為突破口,與浙江省工商局合作實現全國首個工商網上年檢,也與上海市委辦公廳達成合作,初步奠定政務數字化服務的先發優勢。
2014年,云計算時代到來,e簽寶再一次引領潮流,發布國內首個電子簽名SaaS平臺,推動行業從軟件時代邁入云服務時代。
2019年,e簽寶又聯合阿里達摩院,結合區塊鏈與人工智能技術,推出了業內第一個智能合同云平臺,正式開啟了電子簽名的智能時代。
正因為此前近20年的技術積累,讓e簽寶在ChatGPT出現后迅速反應,推出行業首個AI合同大模型,繼續走在行業前沿。
2023年,e簽寶已經穩居國內電子簽行業龍頭寶座。
根據IDC咨詢2023年的中國電子簽名市場概覽報告,e簽寶在公有云、本地化、總體市占率方面,均為行業第一。其中,e簽寶的行業總市占率為32.9%,總營收比第二、三、四名相加的總和還要多。
具體來說,e簽寶已成為國內從政府到世界500強的共同選擇,服務150余個省市政務系統、100+世界500強企業,成為浙江、江西等省指定電子簽名服務商。
e簽寶如此豐碩的成績,不僅來自于其多年來深耕技術、深入理解場景需求的專業積淀,更來自于每一次合作中,與客戶建立的信任紐帶。
目前,e簽寶已獲得工信部CA牌照,成為全國唯一自主持牌的電子簽名服務商。正如創始人金宏洲所言:“電子簽名不是工具,而是數字化信任的基礎設施。”e簽寶正是這座數字化信任基礎設施的主要建設者。
放眼全球,電子簽從冷僻到普及的過程,也是全球商業信用體系重建的過程。
目前,全球電子簽行業的市場空間仍在快速膨脹。據Precedence Research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電子簽名市場規模為86.5億美元,預計到2034年將達到2384.2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39.3%。
只是,多年來,全球電子簽名市場都由Adobe Sign、DocuSign等國際巨頭主導。但隨著中國企業出海熱情越來越高漲,電子簽名這個關乎出海合規的細分領域也越發重要起來,亟需技術自主且更懂中國企業需求的電子簽名廠商提供服務。
在此背景下,e簽寶近年來也在大力加快全球化進程。自2019年以來,e簽寶先后進入香港、新加坡以及德國市場,為出海企業提供符合當地合規要求的電子簽名服務,將其建立的數字信用基礎設施的能量輻射全球。
3.杭州,何以成為全球科技創新的“熱帶雨林”?
e簽寶之所以有足夠的動力和底氣邁向全球市場,離不開背靠多年的城市——杭州。從西湖畔的創業公司到世界舞臺的科技明星,e簽寶的創業之路,也是杭州這座城市的成長之路。
過去20年,杭州孕育了阿里、網易等巨頭;如今,這座城市正在批量生產新一代全球科技名片。
開源大模型DeepSeek的驚艷效果震撼世界,成了全球增速最快的AI大模型產品;
機器人行業“老大哥”波士頓動力近期還“自掏腰包”,購入宇樹科技的人形機器人做性能測試;
游戲科學的《黑神話:悟空》讓世界看到中國3A游戲的野心;
Rokid的AR眼鏡走進Meta的“競品清單”;
強腦科技的腦機接口技術登上《自然》雜志……
這些企業的共同選擇,揭示了一個更深層的命題:杭州,正從互聯網時代的“電商之都”、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網紅之城”,一點點進化成為中國播種世界級科技創新的的“熱帶雨林”。
今年春節期間,隨著DeepSeek的爆火,以及宇樹科技機器人登上春晚,一個嚴肅的議題被越來越多人討論:中國城市這么多,為什么杭州能夠孕育如此眾多的科技新星?
答案就藏在杭州產業發展的細節之間。
政策方面,杭州給了企業科技企業充分的發展空間和便捷支持。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濱江區“5050計劃”等政策,為企業提供從研發補貼到人才公寓的全周期支持。
例如,e簽寶早期通過杭州市“雛鷹計劃”獲得關鍵技術研發資金,加速了其區塊鏈存證技術的落地;而宇樹科技則曾獲濱江區500萬元資助,直接推動首款消費級機器人的量產。
根據杭州市政府的規劃,到2025年底,杭州科創基金和杭州創新基金的組建規模均將達到1000億元,合計達到2000億元。
此外,科技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產學研”三方力量的協同,而這也是困擾許多科技創業者的課題。對此,毗鄰之江實驗室、阿里達摩院、浙江大學,杭州已經形成了“高校突破基礎理論-實驗室轉化技術-企業落地應用”的協同鏈條。
例如,Rokid的AR光學方案便脫胎于浙江大學光電學院的研究成果;而e簽寶則與達摩院合作,將AI大模型與區塊鏈技術融合,打造出全球首個智能合同云平臺。
而在底層推動這一切的,是始終流淌在杭州血液里的敢為天下先的“創新基因”。
從全國首個跨境電商綜試區,到探索數據知識產權立法,杭州多年來一直扮演著“改革試驗田”的角色,也不斷吸引著全球的高精尖人才。
2023年,杭州人才凈流入率連續6年居全國第一,其中45%流向科技企業。e簽寶的AI合同大模型團隊中,近30%成員來自海外頂尖實驗室,正是杭州國際化人才生態的縮影。
未來,當e簽寶的合同大模型在紐約律所上線,當宇樹機器人奔跑在德國工廠車間,杭州向世界證明,中國創新的生命力,不是對硅谷的模仿,而是對“技術普惠”的堅持,對“真實需求”的敬畏。
這座城市與科技企業的“雙向成就”,也將共同匯聚成一張讓世界認識中國科技的最佳名片。
(文中圖片來自e簽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