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安順,人們的普遍印象或許是“匹練掛遙峰”的黃果樹大瀑布,抑或是那句街頭巷尾流傳的“21℃的城市,360°的人生”。而在360°的人生里,與“喀斯特”相關(guān)的詞匯,或許占據(jù)了大半的維度。
山巒起伏連綿,怪石千姿百態(tài),層疊的山峰如同大地的褶皺,既是這片地表的壯麗外衣,也是巖溶地貌的生動寫照。
銅鼓蕩 袁佳利/攝
01
安順:喀斯特地貌的璀璨明珠
安順,坐落于云貴高原梯狀東斜的地帶,水系自西向東流淌,自然之力在此交匯,上承蒼穹之雨露,下接地氣之滋養(yǎng),共同塑造了獨特的地貌景觀,使之成為華南喀斯特地貌的核心區(qū)域。
安順的風(fēng)景 袁佳利/攝
徐霞客曾在游記中寫道:“遙望東界遙峰下,峭峰離立,分行競穎,復(fù)見粵西面目;蓋此叢立之峰,西南始于北,東北盡于道州,磅礴數(shù)千里,為西南奇勝,而此又其西南之極云?!蔽髂系貐^(qū)的喀斯特地貌令人嘆為觀止,而安順則是這片壯麗景觀中最璀璨的明珠。
貴州西南部巖相古地圖 圖源:貴州省地質(zhì)調(diào)查院
1億8千萬年前,安順是汪洋一片,在漫長的海浸歷史中,形成以碳酸鹽巖為主厚度6200米以上的海相沉積巖地層,為喀斯特地貌發(fā)育奠定了雄厚的物質(zhì)基礎(chǔ)。
安順溶洞 袁佳利/攝
大量的喀斯特地貌發(fā)育使得安順群山錯落有致、溪河縱橫,到處溶洞、暗河、瀑布。人們總說來安順看黃果樹瀑布,殊不知它的精妙絕倫只不過是安順無數(shù)瀑布中的一隅。
(左)安順可處村 袁佳利/攝
(右)安順關(guān)嶺冰臼 袁佳利/攝
蘊藏天地神光的格凸河,億萬年冰川幻化的關(guān)嶺冰臼,冰河入夢的三岔河……這里的每一個角落,都隱藏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歲月的痕跡。
02
龍宮:大海的宮殿
你知道海的宮殿在哪里嗎?在安順龍宮。
初次聽到“龍宮”這個名字,人們或許會疑惑:這里沒有海,為何稱為龍宮?難道這里真的有龍?
其實,龍宮的名字源于其獨特的喀斯特地貌和神秘的地下溶洞景觀,被譽為“天下喀斯特,盡在龍宮”,是喀斯特地貌形態(tài)展示最為集中全面的景區(qū)。
龍宮 圖源:袁佳利/攝
清晨的一進龍宮,孤船緩緩從湖中駛過,水流的帶動下,視野由明轉(zhuǎn)暗。當再次察覺到跡象時,周圍的一切已換了一幅景象。巨大的巖石空腔中,黃色、綠色、藍色的光影交織,直通向前方。
龍宮 圖源:新東方文旅
巖石不斷變幻形態(tài),垂吊的鐘乳石、蹦出的水珠,仿佛在證明這座龍宮是一個巨大的活物。海相沉積常被人們視為海洋的墓穴,但這座不斷吸收水汽和溫度的溶洞,何嘗不是一場恢宏的能量守恒?
安順龍宮 圖源:袁佳利/攝
如果說龍宮的時光緩緩流逝而形成的產(chǎn)物,那這里一定喧囂肆意。流水在重力的牽引下,自洞穴深處奔涌而出,以瀑布之名,裹挾著清風(fēng),如白練懸空墜落。水流與巖石猛烈碰撞,碎成無數(shù)飛濺的水珠,轟鳴聲傳遍四方,這便是國內(nèi)最大的洞中巖溶瀑布——龍門飛瀑。
龍宮 圖源:新東方文旅
它以多年不變的運動軌跡,成為這片秘境中最震撼人心的留存,仿佛在訴說著龍宮深處無盡的傳奇與輝煌。
03
大圣之眼:似故人來訪
美景總是需要跋山涉水才能抵達,而藏在龍宮附近的“大圣之眼”便是如此。
到達這里需要從山頂一路沿著懸崖攀爬而下,險要的地段最寬不過一個人身的距離,常常需要攀附周圍的植被才能立足。
大圣之眼 袁佳利/攝
沿途之上,碎石遍布,裂口縱橫,青苔斑駁,巖壁之上,障礙重重,不一而足。但人們對自然的態(tài)度是倔強的,總能跨過數(shù)道艱難險阻,向自然索取美景一瞥作為苦難的嘉獎。
旋轉(zhuǎn)屏幕
大圣之眼 袁佳利/攝
大圣之眼的奧秘藏在深谷的湖泊與遠處的高山之間。在喀斯特作用的鬼斧神工下,山體被開了一道口子,獨特的天坑與靜謐的湖水倒影在白日的映照下,像極了那位西天而來的故人——孫悟空。
大圣之眼 袁佳利/攝
此乃自然與人類和諧共生的明證,且此類奇觀,于此地比比皆是。
04
牛到巖:洞穴秘密花園
離開大圣之眼,不過百米之遙,人們便能邂逅一座隱秘的洞穴花園——牛到巖。這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秘密之地,綠意在這里肆意蔓延,青草迎風(fēng)生長,每一片葉子都蘊藏著新生向上的力量。
牛到巖 袁佳利/攝
每當正午時分,陽光斜斜灑入洞中,光芒穿過空氣中的微塵,形成丁達爾效應(yīng)的魔法。光與影的交織,仿佛讓人置身夢境。
牛到巖 袁佳利/攝
深入洞穴,換個視角又能解鎖別樣的風(fēng)采。洞口的巨石巧妙遮擋視線,讓洞前高高凸起的草地宛如叢林中被陽光眷顧的孤島。
牛到巖 袁佳利/攝
它孤獨地佇立,神秘而充滿詩意,仿佛是大自然特意為光與綠意留出的一片凈土,讓人不禁駐足,沉醉于自然的無限美好。
牛到巖 袁佳利/攝
陽光照耀之處綠意橫生,是自然的饋贈;而在暗黑的洞穴中,洞中噴涌而出的瀑布則成為人們趨之若鶩的存在。
牛到巖 袁佳利/攝
相較于龍宮的龍門飛瀑,這里更加神秘。人們常帶著小巧的礦燈,試圖窺探群山的秘密。在昏暗之中,點點燈光搖曳不定,人們妄圖在朦朧中勾勒出瀑布的模樣。
牛到巖 馮俊琨/攝
05
銅鼓蕩:火星的世界
在牛到巖最上方的公路上,細心的人們會發(fā)現(xiàn)許多小型錐狀峰叢峰林,形態(tài)酷似火星地表。這是喀斯特作用留在這片土地上的印跡。
在安順龍宮附近,這樣的地質(zhì)形態(tài)并不罕見,而最為顯著的當數(shù)龍宮西北方向的銅鼓蕩。
銅鼓蕩 袁佳利/攝
相比牛到巖,銅鼓蕩更多了一分野趣。踏入銅鼓蕩,人們便會發(fā)現(xiàn)各種小型錐狀峰叢峰林,或如利劍直插云霄,或似蘑菇亭亭玉立,它們錯落有致地排列著,在陽光的輕撫下,投下一片片神秘而迷人的影子。峰林的表面,有著歲月雕琢的細膩紋理,仿佛在無聲訴說著地球億萬年的滄桑變遷。
銅鼓蕩 袁佳利/攝
巨石星羅棋布于這片土地,每一塊都似是大自然精心創(chuàng)作的藝術(shù)品。有的巨石顏色斑駁,棕褐與青灰交織,宛如一幅抽象的油畫;有的表面布滿了奇特的孔洞,仿佛是被古老的時光之穴貫穿。
銅鼓蕩 袁佳利/攝
而巨石之下,草甸延展,如同一塊柔軟綠毯,在巖石的周圍肆意蔓延。春夏之際,嫩綠的草尖在微風(fēng)中輕輕搖曳,草浪此起彼伏。
銅鼓蕩 袁佳利/攝
此時,成群的牛羊悠然自得地穿梭其中,它們或低頭啃食鮮嫩的青草,或偶爾抬起頭來,發(fā)出幾聲悠長的叫聲,為這片寧靜的天地增添了幾分靈動的氣息。
06
獅子河:錐形山峰之間穿行
獅子河,這條承載著歲月記憶的河流,悠悠流經(jīng)千年布依古寨,勾勒出一幅充滿詩意的民族村落田園牧歌圖。
獅子河 袁佳利/攝
其上游景致更是令人稱絕,從桂家水庫啟程,河流便似一條靈動的絲帶,在喀斯特錐狀山峰間蜿蜒穿梭,一重又一重的峰林如衛(wèi)士般靜靜佇立,見證著河水的奔騰不息。
獅子河 袁佳利/攝
途中,古樸的古村殘橋橫跨河面,河水在橋下歡快地跳躍,濺起耀眼的波紋,仿佛在訴說著往昔的故事。而當行至高蕩村,一幅別樣的景致映入眼簾。
高蕩村仿若一顆遺落在山水間的明珠,村內(nèi)皆是錯落有致的石屋,石墻、石瓦在歲月的打磨下散發(fā)著質(zhì)樸的光澤,與周邊的喀斯特地貌完美融合。峰林環(huán)繞著村莊,連綿起伏,像是為村莊筑起的天然屏障。
獅子河 梅濤/攝
獅子河從村邊潺潺而過,河水清澈見底,倒映著岸邊的石屋與翠綠的山峰,形成一幅如詩如畫的美景。
07
萬峰頂:日落長河之顛
相較于獅子河的溝壑造景,成就峰回路轉(zhuǎn)的別樣風(fēng)景,萬峰頂絕對是恢宏史詩般的開場。
萬峰頂?shù)拇嬖?,仿佛更像是那場劇烈的山川反?yīng)的官方見證。落日余暉灑落,陽光穿透群峰縫隙,在河面上投下斑駁光影。
萬峰頂 吉美/攝
此時,站在山頂?shù)娜藗兯?,便是錐形山峰與水流的完美組合。
萬峰頂 吉美/攝
如果抽干萬峰頂?shù)暮铀蛟S河底展露的便是銅鼓蕩般的異域星球;如果在山下發(fā)現(xiàn)一個溶洞,那或許就是牛到巖的地下溶洞……安順的每一處景觀,仿佛都在訴說著大自然的無限可能。
安順可處村 袁佳利/攝
獨特的地理條件造就了安順變幻莫測、形態(tài)各異的神州大地,同時也孕育了安逸涼爽的氣候。
來到安順,最大的魅力在于隨心選擇一座山頭,便能領(lǐng)略巖溶地貌帶來的震撼;站在高山峽谷之間,看奔騰的河流穿越其間,留下的是冰川與時光締造的痕跡;隨意抬頭望見的倒掛懸石,在微弱的燈光下重現(xiàn)億萬年來締造的光澤。
安順可處村 袁佳利/攝
安順,這片喀斯特地貌的璀璨明珠,正以其獨特的魅力,等待著每一位探索者的到來。
本文由國際山地旅游聯(lián)盟“兩微一網(wǎng)”綜合整理
部分圖源網(wǎng)絡(luò)僅供分享 如侵刪
一審:袁佳利
二審:鮑港
三審:張翼晶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