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名的國防部政策次長埃爾布里奇·科爾比于3月4日出席參議院提名確認聽證會。在書面證詞中,科爾比建議日本應將防衛費提升至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以上,認為目前日本計劃在2027年度將防衛費提升至GDP的2%的速度過慢。
二戰后,日本的軍力受到嚴格限制,主要依據《日本國憲法》第九條,其中規定日本放棄發動戰爭的權利,并不保持正式的軍隊。日本自衛隊(JSDF)雖然存在,但一直被定位為防御性力量。然而,近年來,國際局勢的變化讓日本的安全政策不斷調整,推動其軍力擴張。
美國為何推動日本擴軍?
一是減少美國負擔。美國近年來在全球事務上面臨財政和戰略壓力,希望盟友分擔安全責任,尤其是在印太地區。要求日本提升防衛預算,是美國“盟友負擔共享”政策的一部分,以減少美軍駐日的財政和軍事壓力。
二是遏制中國和朝鮮。美國視中國的軍事崛起為主要挑戰,尤其在東海和南海爭端、臺灣問題上。朝鮮的導彈威脅也促使美國希望日本提升防衛能力,以形成對中國、朝鮮的更強牽制。
三是把日本作為地區安全支柱。隨著中國、俄羅斯和朝鮮的軍事活動增多,美國希望日本能在印太地區發揮更大作用,不僅保護自身,還能在南海、臺灣海峽等熱點區域提供支持。
亞洲國家對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的擔憂。
日本軍國主義曾給亞洲國家帶來深重災難,而近年來一些日本政客在歷史問題上的態度(如靖國神社參拜、歷史教科書爭議)加劇了這些擔憂。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曾推動修憲,希望修改憲法第九條,使日本自衛隊成為“正式軍隊”,引發外界關注。雖然修憲尚未成功,但日本已經通過一系列法律和政策,使自衛隊的權力和職能不斷擴大。
近年來,日本積極發展與美、澳、英等國的軍事合作,推進“集體自衛權”,允許在盟友遭受攻擊時采取軍事行動,這使得日本的角色不再局限于自衛。不過,日本國內也有不少反對擴軍的聲音,認為這可能導致地區緊張升級,也可能與和平憲法的精神相悖。因此,日本軍力擴張雖在進行,但仍受到國內外多重因素的制約。
美國推動日本擴軍,既有“減負”的因素,更有“拱火”的嫌疑。
美國近年來在全球范圍內推行“盟友分擔安全成本”政策,不僅針對日本,還包括歐洲盟國(如要求北約成員國提高軍費支出)。推動日本擴軍,符合美國希望減少自身財政和軍事負擔的戰略目標。
盡管美軍仍會維持在日本的駐軍(如橫田、沖繩基地),但希望日本承擔更多軍費,并提高自身戰力,減少對美軍保護的依賴。隨著美國全球戰略重心調整,白宮希望日本能更多承擔地區安全事務,特別是對中國、朝鮮和俄羅斯的威懾。美國認為中國軍力崛起正在改變印太地區力量平衡,日本軍力增強后,可以成為遏制中國的“前線國家”。
美國的另一層考量是利用日本軍力增長,在亞洲制造更多戰略不穩定因素,以維持其全球霸權。如果日本軍力大幅提升,可能刺激中國、韓國、俄羅斯等國采取相應的軍備升級措施,導致東亞地區緊張局勢加劇。
美國希望日本成為對華前沿力量,承擔更多軍事行動風險,而自己則在背后操控局勢,避免直接對抗。如果日本與中國或俄羅斯關系惡化,日本會更加依賴美軍和美制武器,進一步鞏固美國在亞洲的主導地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