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4825字,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當前商業領域展現出一項引人注目的趨勢:眾多行業正步入一個“關系+”的新紀元。這意味著,“競爭焦點”已從單純爭奪“用戶的消費能力”,轉變為爭取與消費者建立“深厚關系”,眾多消費行為與營銷策略均圍繞強化用戶關系而展開。
在這個萬物皆可尋找替代品的時代,親密關系也不例外。新奇元素的涌現,不僅限于人與人之間親密關系的構建,AI、潮流玩具、寵物、毛絨玩具等正逐步進入公眾視野,它們攜帶著強大的治愈與滋養力量,為人們的情感世界帶來了新的慰藉與寄托。
新型陪伴作為“關系+”理念下衍生出的一種創新情緒價值提供方式,近期頻繁成為公眾熱議的焦點。例如,在2025年的CES國際消費電子展上,AI陪伴機器人如“錢包妖精”及三星的混動機器人大放異彩,深受女性消費者與家庭的喜愛,掀起了一股熱潮;而Character AI在2024年8月更是創下了月活躍用戶數的歷史新高,其AI陪伴模式被成功引入乙女游戲領域,引發了市場的廣泛矚目與討論。此外,在小紅書平臺上,“新型陪伴”相關的筆記與產品同樣備受關注,內容涵蓋了搭子文化、寵物陪伴、玩偶慰藉以及AI戀人等多種形式的陪伴體驗。
這些消費現象的背后,實則醞釀著一場靜悄悄的變革:情緒經濟已成為新消費市場蓬勃發展的核心引擎,而新型陪伴模式則牢牢抓住了消費者的心弦。隨著消費者對情緒價值認知的不斷深化,他們愈發愿意為那些能夠滿足情感需求的產品和服務買單。這一趨勢不僅推動了潮玩、游戲、虛擬角色等跨次元文化的蓬勃興起,還極大地豐富了新型陪伴的形式與內涵,為消費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可能。
01
電子爸媽與賽博戀人
“電子爸媽”與“賽博戀人”是近年來在互聯網上悄然興起的兩種虛擬情感陪伴現象,它們深刻映射了當代年輕人在情感寄托與社交互動方面的新動向。
“電子爸媽”特指那些借助互聯網平臺,與年輕人建立起類似親子關系紐帶的陌生人。這種關系植根于溫暖、深切關懷及無條件支持的情感聯結之中,有效滿足了年輕人對于理想化親子關系的深切向往。以陜西漢中的老潘夫婦為例,他們通過短視頻平臺分享日常生活點滴,吸引了數百萬網友的關注,成為了這些網友心中的“電子爸媽”。更進一步的是,部分“電子爸媽”還與他們的“電子子女”建立了長期的互動關系,提供持續的情感慰藉與陪伴,成為彼此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與此同時,“賽博戀人”則是指通過人工智能或虛擬角色建立的戀愛關系。隨著AI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嘗試與AI建立情感連接,甚至將其視為戀愛對象。例如,博主“午夜狂暴哈士奇狗”通過ChatGPT創建了一個虛擬男友,并在社交平臺上分享了與他的“戀愛”經歷,引發了大量關注。這種“賽博戀愛”并非完全替代現實戀愛,而是提供了一種情感慰藉和陪伴,許多用戶表示這種互動帶來的快樂是真實的。
無論是“電子爸媽”還是“賽博戀人”,它們都深刻揭示了年輕人在現實生活中對于情感支撐與陪伴的迫切需求。這些虛擬關系不僅為年輕人提供了必要的情感慰藉,還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現實人際關系中的某些空缺。
然而,這種虛擬關系的興起也促使我們重新審視現實情感連接的重要性。如何在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之間找到一個恰當的平衡點,不僅是當代年輕人亟需面對的挑戰,同時也激發了購物中心和品牌的新一輪思考。為了吸引消費者的關注并與他們建立深厚的情感聯系,這些商業實體不斷推陳出新,通過創新營銷手段、打造新穎產品以及賦予廣告和產品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力求在消費者的心中占據一席之地。
02
萬事皆可“搭”朋友
“搭子文化”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獨特社交模式,它指的是基于共同興趣或特定需求而形成的一種輕松且目標明確的關系狀態,這種關系介于陌生人與親密朋友之間。搭子關系通常圍繞特定的活動或場景展開,強調個體間的邊界感以及低成本的社交互動,非常契合現代快節奏的生活方式,為人們提供了一種高效且靈活的社交選擇。
其流行根源于年輕人對于緩解社交壓力、尋求陪伴感以及追求個體化社交體驗的內在需求。搭子文化為年輕人開辟了全新的社交路徑,極大地豐富了他們的生活體驗。然而,這種關系的臨時性與淺層次特性,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阻礙深度人際關系的建立。
當前,“搭子文化”正受到眾多品牌和購物中心的青睞,它們紛紛借此滿足年輕人對輕淺社交與精準陪伴的渴望。以品牌合作為例,可口可樂與奧利奧攜手推出了聯名限定版產品,并通過多元化的傳播渠道與互動性活動,強化了兩者之間的“搭子”關系,精準捕捉并滿足了消費者對新鮮體驗的追求。
此外,從某種角度來看,“搭子”的含義遠不止于指代人,它同樣可以代表一種狀態、一個平臺,乃至一款產品。更高級的策略在于,品牌通過其產品或服務來增強社交屬性,將自身與各種消費場景緊密相連,進而協助消費者解決在尋找“搭子”過程中所面臨的困擾。
舉例來說,海底撈為獨自就餐的顧客所提供的小熊陪伴服務,便是其個性化服務的一個組成部分。這種“陪吃搭子”的形式,能夠顯著緩解一個人用餐時的孤獨感受;而五菱、特斯拉等品牌相繼推出的兒童車型,則滿足了家庭對于親子同款產品的情感追求,成為了另一種形式的“搭子”。
在購物中心領域,東方寶泰通過精心策劃潮流零售主題區域、優化空間布局,并舉辦各類IP展覽、演唱會等豐富多彩的互動活動,精心為消費者打造了一系列興趣社交場景,旨在滿足不同類型“搭子”的多元化需求。而王府井喜悅則積極倡導并推動在地圈層活動,為“搭子”們搭建了一個充滿活力的社交平臺。該購物中心通過融入藝術、生活、國潮等興趣文化元素,持續吸引年輕消費者的目光,不斷釋放著青春的活力與張力。
這些案例表明,“搭子文化”為品牌和購物中心提供了新的營銷思路,通過精準定位消費者需求、強化互動和社交屬性,不斷提升品牌影響力和消費者參與度。
03
二次元親友
二次元文化,這一以動漫、游戲、漫畫等虛擬內容為核心構成的亞文化現象,近年來在全球范圍內迎來了迅猛的發展勢頭,逐漸成為品牌和購物中心競相采用的關鍵策略,用以吸引年輕消費群體。其蘊含的商業價值日益顯著,特別是在IP聯動、快閃活動以及慶生營銷等多個維度上,展現出了非凡的吸引力與巨大的消費潛能。
在二次元市場的蓬勃發展中,一些品牌憑借其創新的商業模式與精準的市場定位取得了耀眼的成績。例如,米哈游公司憑借其熱門IP《原神》等,通過提供高品質的游戲內容及廣泛的周邊產品開發,在2024年天貓雙11購物節中脫穎而出,成為首個銷售額突破億元的潮玩品牌旗艦店。潮玩星球通過與《名偵探柯南》、《鬼滅之刃》等備受喜愛的IP攜手合作,迅速擴大了其線下門店網絡,包括在北京長楹龍湖、上海靜安大悅城、廣州天河城等地開設門店,精準滿足了二次元愛好者的集中購物需求。而三月獸則依托其豐富的IP衍生品開發策略,在2023年雙11期間實現了驚人的銷售業績,僅在活動開始的5分鐘內,成交額便突破了千萬元大關。
在二次元文化的強勁推動下,線下商業空間正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創新變革。例如,上海世茂廣場通過引入熱門IP如《全職高手》,并精心策劃快閃活動,成功吸引了大量年輕消費者的目光,實現了客流與銷售額的雙重飛躍。而百聯ZX創趣場則通過全面聚焦二次元文化,引入了三麗鷗、萬代等一眾日系知名大IP,成功轉型為國內首屈一指的二次元商業地標。自開業以來,該商場的客流量與銷售額均持續保持亮眼表現,充分展示了二次元文化在商業領域的巨大潛力與魅力。
此外, 上海靜安大悅城開辟二次元文化專區,集中各類二次元品牌店鋪;深圳寶安大仟里引入《火影忍者》主題展,舉辦人偶巡游和快閃店;廣州太古匯與迪士尼合作推出“皮克斯甜夢派對”主題活動等。這些案例表明,購物中心通過二次元文化的引入,不僅滿足了二次元粉絲的深度需求,還通過創新營銷手段吸引了更廣泛的消費者,實現了商業價值與社會效益的雙重提升。
品牌和購物中心憑借精準的市場定位、高質量的內容創作、多元場景的無縫融合以及創新的跨界合作策略,充分利用二次元文化的獨特魅力,與年輕消費者建立起深度互動。這一舉措不僅精準對接了二次元粉絲的深層次需求,還通過新穎的營銷手法拓寬了消費群體,成功實現了商業價值與社會效益的雙重飛躍。
04
寵物經濟
寵物經濟的蓬勃發展源自多重因素的交織影響。老齡化、少子化、單身化社會趨勢加劇,促使寵物成為情感寄托的重要角色。經濟實力的增強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為人們提供了更多寵物消費的空間,催生了寵物食品、用品、醫療及服務等行業的迅速擴張。
與此同時,養寵觀念的革新、單身經濟與銀發經濟的助力,加之消費升級趨勢與政策環境的優化,共同為寵物經濟的持續壯大奠定了堅實基礎。展望未來,隨著寵物情感價值被更廣泛認同及消費力的進一步提升,寵物經濟有望迎來更為迅猛的增長態勢。
近年來,“寵物經濟”在品牌與購物中心的布局中日益擴大,成為捕獲消費者芳心的關鍵一招。品牌層面,麥當勞推出貓窩、對講機等寵物周邊,星巴克獻上“爪布奇諾”寵物特飲,霸王茶姬則打造寵物友好門店及特色活動,宜家、MUJI亦分別獻上寵物食品級周邊與“人寵共享”商品,這些行動不僅貼合了寵物主人的需求,更增強了品牌的溫馨形象。
與此同時,養寵觀念的革新、單身經濟與銀發經濟的催化,以及消費能力的升級與政策環境的利好,共同為寵物經濟的繁榮添磚加瓦。展望未來,隨著寵物情感價值被廣泛認同及消費力的持續上揚,寵物經濟預計將保持蓬勃增長態勢。
在購物中心領域,上海外灘金融中心BFC攜手眾多商戶,精心構筑寵物友好空間;深圳來福士廣場則在天臺打造5000平方米“寵愛樂園”,吸引愛寵人士。成都大悅城作為首個“寵物友好MALL”,配備全面寵物設施與玩樂區;揚州SM廣場亦推出商場戶外遛寵專區,倡導人寵和諧共融的生活方式。
與此同時,SUONE金地廣場推出寵物潮趣樂園,長沙北辰三角洲大悅城舉辦萌寵生活節,建發灣悅城則以寵物友好為核心,創立原創營銷IP“撒歡節”。西岸鳳巢Al Plaza亦規劃寵物樂園區,引入寵物友好商鋪。
這些舉措彰顯了購物中心通過寵物友好服務與設施,精準對接寵物主人多元需求,有效提升了自身的市場吸引力與競爭力。
05
無聲安撫物
無聲安撫物,作為一種心靈的慰藉之物,能夠賦予人們心理上的安寧與陪伴之感。它們猶如寵物一般,盡管寵物如狗、貓等能通過其親密的陪伴與可愛的舉動給予人情感上的溫暖,但“無聲安撫物”即便不具備生命,同樣能發揮出相似的撫慰效果。
“無聲安撫物”理念展現了人類情感需求的多元面貌。有人偏愛真實寵物,因其鮮活靈動,能與主人親密互動,如狗狗搖尾迎歸,貓咪依偎膝上酣睡。然而,受限于生活條件(如空間狹小、無暇照料、毛發過敏)或個人喜好,部分人轉向“無聲安撫物”。這些物品雖無聲,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填補陪伴的空缺,給予心靈慰藉。
例如,Jellycat品牌的毛絨玩具,憑借卓越品質與萌趣設計,深受年輕人喜愛;小紅書上走紅的“芒狗”,以芒果核為材料,經手工打造,形似毛絨小狗,環保且彰顯個性。Labubu,由泡泡瑪特攜手香港藝術家龍家升創作,靈感源自“北歐森林精靈”,大眼睛、尖耳朵、獠牙特征鮮明,系列設計多樣,備受潮玩迷追捧。
此外,香薰擺件、手工編織品等無聲安撫物,亦以獨特方式滿足情感陪伴需求,成為現代生活的一抹溫馨色彩。
在時代的洪流中,新型陪伴模式的崛起,無疑是情緒經濟市場繁榮發展的有力證明。面對“內卷焦慮”的蔓延,年輕一代以消費為“選票”,尋覓心靈的片刻寧靜之地。這一趨勢不僅標志著消費行為的深刻變遷,更觸發了一場商業價值的重塑探索。
情緒經濟的興起絕非偶然,它反映了消費市場從“產品主導”向“用戶中心”的轉型。這一變化不僅是Z世代對高壓社會的溫柔抗爭,也是消費市場從單純“交易”邁向深度“情感聯結”的必然趨勢。在“焦慮”成為社交常態的今天,商業的核心挑戰在于:如何憑借產品與服務,填補人們內心的情感空洞,治愈時代的精神創傷。
對于購物中心與品牌而言,當前的市場競爭已超越產品功能的較量,轉而成為對人性深刻理解的終極比拼。唯有精準捕捉消費者的情感需求,提供富含情感價值的產品與服務,方能在情緒經濟的浪潮中傲視群雄。
此外,香薰擺件、手工編織物等無聲安撫之物,亦以獨特方式滿足著人們對情感陪伴的渴望,成為現代生活的一抹溫馨亮色。
文章來源:中聯購(作者丨陳曉雯)
責任編輯:林欣藍
策劃審核:夏 雨
READ MORE
人人在談人形機器人,其實它離人還很遠
3-5
2024“上海世界美食分布指數”發布:總量逆勢增長、分布出現變化
3-4
從DeepSeek的熱議中,我們應該有哪些反思?
3-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