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與阿里巴巴公益聯合舉辦的"AI賦能教育公益路徑探討"沙龍于2025年2月27日在京成功召開。本次沙龍以線上線下融合方式開展,中國公益研究院李靜副院長主持,匯聚了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北京世紀好未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廣州心紀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奇點公益信息技術服務中心、北京師范大學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此面向上青年創新加速器等多方力量。科技企業、社會組織、教育機構、慈善專家等多元代表聚焦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創新應用,重點探討了智能技術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學質量、服務弱勢群體的實踐路徑與未來發展方向,為技術變革帶來的教育重塑提供了多維度的公益思路。
AI賦能教育公益的多元感知
- 助力提升教學效率與質量提升
好未來社會責任部負責人余琦景首先系統闡釋了好未來在AI賦能教育發展的公益創新實踐。她指出,依托AI技術構建的智能教育系統實現傳統教育"不可能三角"(大規模普及、高質量輸出和個性化服務)的突破。通過遠程學習平臺、虛擬課堂、雙師課模式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觸達范圍,讓更多學生能夠享受到優質的教育內容;運用學情動態與學習行為分析制定個性化學習方案、提供針對性輔導,在保持大規模覆蓋的同時兼顧教學質量與個性化服務。同時,在鄉村教師資源配置不足的情況下,通過AI技術輔助教師跨學科和跨年級的教學能力提升。結合作業批改等日常工具,不僅減輕教師工作量,還可以幫助學生理性看待科技。
余琦景分享
- 助力教育平等,關愛特殊人群
阿里巴巴公益項目“追星星的AI”發起人張好,在通過具體案例展示人工智能賦能特殊教育創新實踐的同時,介紹了智能技術推動教育公平的突破性解決方案。該項目融合多模態大模型技術,針對孤獨癥兒童認知發展特點,研發出定制化AI繪本生成工具。這一創新實踐不僅驗證了AI技術在特殊教育領域的應用價值,更通過持續迭代,為特殊普惠教育模式提供技術新范式。
張好在線分享
- 心理守護與情緒應對
關于守護校園兒童心理健康,北京奇點公益信息技術服務中心創始人張博重點分享了“兒童心理守護行動”項目中AI技術的應用經驗,該項目利用AI技術為低資源地區的兒童及老師提供心理健康服務,包含AI兒童心理疏導及干預陪伴助手、為兒童建立心理健康檔案的AI心理健康測評、為老師提供心理健康培訓及AI心理健康教育助手;為學校心理健康工作捐贈教輔工具四項服務。通過以上舉措,為學校場域開展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了多元化的支持。陪伴聊天,AI可以為兒童提供心理疏導及時紓解兒童情緒及壓力;心理測評則能及時發現兒童的心理問題,及早及時進行有正對性的個性化干預;培訓服務及AI心理助手有助于提高當地教師和家長的心理健康知識水平,讓老師及時獲得專業心理知識的支持;捐贈教輔工具則為兒童的心理健康學習提供了基礎物資保障。
張博分享
而面向支持大眾心理健康、情緒舒緩,廣州心紀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CMO徐康慷則從心靈成長、自主心理健康管理的角度為我們展開介紹。心紀源開發的“林間聊愈室”是一款面向年輕人提供情緒支持和心理健康服務的APP。它區別于傳統文字、靜態的溝通方式,以小動物為主體形象,打造可視的、動態的聊愈體驗,結合心理、思維、效率工具,做到讓情緒看得見,方案幫得上,降低理解和表達的門檻,讓更多人都能感受到更智能、更普惠、更生活化的心理服務。
徐康慷在線分享
鄉村教育面臨的真實挑戰與AI期待
盡管已經有各類AI 賦能教育公益的實踐與探索,但是AI技術在助力鄉村教育提升上依然面臨著諸多挑戰。北師大資產經營公司社會責任部主任趙欣結合近幾年鄉村教育幫扶項目的實踐和研究,從鄉村教育的需求端和供給端進行了詳細介紹。在需求端,由于地域限制和經濟條件等因素,鄉村教育的復雜性和特殊性往往被忽視,鄉村學生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難以得到有效滿足;在供給端,教育資源不足、師資力量薄弱、非教學工作任務繁重等導致的問題尤為明顯。
與此同時,AI教育產品在實際落地過程中,也存在智慧課堂閑置、智能教學工具操作復雜、AI助學設備因基礎網絡條件制約無法正常使用等問題。此外,AI技術的發展有可能會帶來了新的差距,如鄉村地區學校人均信息化經費緊張,形成了新的不均衡。
基于此,嘉賓們就AI技術在鄉村教育中的潛在應用前景展開了熱烈討論。嘉賓一致認為,AI無法解決全部問題,但是通過在線教育平臺、智能學習工具等方式,可以將優質教育資源輸送到鄉村地區,提高教學質量。然而,AI技術在鄉村教育中的應用也面臨一些挑戰,如技術門檻較高,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進行維護和管理;經濟成本較大,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用于設備購置和軟件開發等。嘉賓們一致認為,推廣普及AI技術需要更多的跨界協作和創新實踐,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等各方應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技術變革重塑未來教育公益路徑
沙龍結尾,華民慈善基金會副秘書長馮凌進行總結發言,從宏觀層面回顧了近年來教育行業的變化,以及AI技術在中國的應用。她認為,AI技術的出現對教育公益帶來了巨大挑戰,如何讓欠發達地區的學生平等獲得進入未來發展的入場券;確保AI技術的發展能夠遵循教育規律,不盲目追求技術的先進性而忽視了教育的本質等問題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同時,在實際應用中要考慮倫理和社會影響,例如數據隱私保護、算法公平性等問題。只有解決了這些挑戰,才能實現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為此,她呼吁可對AI助力公益教育行業進行全面的整體性掃描、注重AI公益項目評估,以及AI助力職業規劃、職業教育的公益投入,以確保AI技術的應用能夠真正、有效造福社會,全面支持全齡段的教育發展。
通過此次沙龍活動,與會者深入探討了AI技術在教育公益路徑中的應用和挑戰,為未來的研究和實踐提供了寶貴的參考和啟示。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AI技術將在教育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為教育公平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