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昌愛爾眼科醫院視光及小兒眼病科主任楊秋艷接診了一位 9 歲的間歇性外斜視患兒小林。據了解,小林在 1 年前被發現眼睛向外偏斜。經楊主任詳細檢查,小林右眼裸眼視力為 1.0,左眼裸眼視力同樣為 1.0。在 33cm 看近以及 5m 看遠時,小林眼位向外偏斜達 50 三棱鏡度,但在一定程度上可控制眼位至正位。不過,令人擔憂的是,小林雙眼的二級、三級視功能已遭到破壞。綜合各項檢查結果,小林被診斷為間歇性外斜視。
在完成全面且細致的術前檢查與準備工作后,楊秋艷主任為小林實施了斜視矯正手術。手術過程中,精準地將小林右眼外直肌后徙 6.5mm,右眼內直肌縮短 5.5mm。憑借豐富的經驗與精湛的醫術,整個手術進展順利。術后,通過持續的視功能訓練,小林的眼位現已恢復正常,雙眼的二級、三級視功能也在穩步恢復當中。
南昌愛爾眼科醫院視光及小兒眼病科主任楊秋艷介紹,間歇性外斜視通常在患兒 5 歲左右癥狀逐漸顯現且較為明顯。在疾病早期,患兒在視遠時會出現間歇性外斜視,而視近時眼位和雙眼視功能處于正常狀態。隨著病情的發展,尤其是在患兒患病、身體疲勞、注意力不集中、處于明亮光線下,或者雙眼融合功能遭到破壞時,外斜視極易出現。并且,外斜視出現的持續時間和頻率會隨著患兒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增加,發展到后期,視近時也會表現出外斜視,最終可能發展為恒定性外斜視,同時導致雙眼單視功能喪失,還可能伴有視疲勞、閱讀困難、視物模糊、頭痛等不適癥狀。
楊主任特別強調,一旦確診為間歇性外斜視,建議定期檢查斜視角度以及雙眼二級、三級視功能。在尚未形成顯性外斜,且雙眼單視功能尚未完全喪失之前,應盡早進行手術矯正。當斜視角超過 15°,顯斜出現的時間過長、頻率過高,并且已經影響到雙眼二級、三級視功能時,提倡早期手術治療,手術時機務必把握在雙眼視功能嚴重受損之前。雖然集合訓練可能在短期內產生一定效果,但無法從根本上矯正眼位,切不可因進行集合訓練而延誤手術的最佳時機。尤其在手術前,不應進行集合訓練,否則極易導致手術后出現過矯現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